册山街道通渠记

2023-03-24 作者: 纪伟 来源: 大众日报
讲故事 学理论
  □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董青 韩晴

  3月20日,万物逢新,正是春耕春管好时节。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南头村田野,河水哗啦啦地流向干渴的土地,也欢快地流淌在村民的笑声里。
  “咱这里春天干旱,为了保证春耕,以前大伙儿只能找机电设备来抽水浇田,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花钱不老少。”村民刘大爷说,“去年街道实施了水系连通工程,今年只要开闸放水,清清的河水就能自流到田间,旱能浇、涝能排,再也不用费事了。”
  册山街道位于罗庄区东南,沂河、武河、陷泥河等水域穿行,水网密布,沃野千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培育了沙沟芋头、册山大米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但过去几年,当地部分水渠年久失修,荒废堵塞,农户只得改种玉米、小麦等旱田作物,灌溉也只能靠打井抽水,十分不便且增加了种植成本。“堵了河道,排涝也不畅,庄稼涝灾减产不说,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遍地,让人无法靠近。”有村民回忆起过去,颇有微词。
  守着河流用水难,如何破解?册山街道的答案是把“3+1”理论武装体系学习成果转化成民生实事,实施水系连通惠民工程,让河水重新润泽百姓。册山街道建立起“1观2读4讲6实践”理论武装工作法,在理论学习中寻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形成了勤学善思笃行的浓厚氛围,并按照学习与践行并重的思路,开展“水系连通”惠民工程,破解农田用水难。
  2022年,册山街道按照“三源引水”“入田入村”“润街润巷”的步骤,采用“绘、引、串”三字工作法,修废渠、通老渠、筑新渠共100公里,疏通全域水系,引入沂河水源,既提高了生态环境品质,又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妙册山”画卷徐徐铺展。水系连通让当地1.2万亩水稻实现自流灌溉,2022年偶有旱情,但农业种植未受影响,小麦平均每亩增产100多斤,水稻种植面积新增2000余亩。
  致力于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民心工程,水系连通真正连到百姓心坎里。“当水渠畅通、活水奔涌时,五寺庄的村民告诉我,干涸了数年的水渠通了,他们一亩地每年能省下500多块钱,这些细节让我感叹,唯民不是口号、空话,而是实事、实干。”册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汝江说,通过一次次研读学习,他深切体悟到,基层干部“干”字当先,不仅要在“知”上下苦功,更要在“行”上见成效。
讲故事 学理论
  □ 本报记者 纪伟
本报通讯员 董青 韩晴

  3月20日,万物逢新,正是春耕春管好时节。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南头村田野,河水哗啦啦地流向干渴的土地,也欢快地流淌在村民的笑声里。
  “咱这里春天干旱,为了保证春耕,以前大伙儿只能找机电设备来抽水浇田,费时费力不说,关键是花钱不老少。”村民刘大爷说,“去年街道实施了水系连通工程,今年只要开闸放水,清清的河水就能自流到田间,旱能浇、涝能排,再也不用费事了。”
  册山街道位于罗庄区东南,沂河、武河、陷泥河等水域穿行,水网密布,沃野千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培育了沙沟芋头、册山大米等一大批优质特色农产品。但过去几年,当地部分水渠年久失修,荒废堵塞,农户只得改种玉米、小麦等旱田作物,灌溉也只能靠打井抽水,十分不便且增加了种植成本。“堵了河道,排涝也不畅,庄稼涝灾减产不说,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蚊蝇遍地,让人无法靠近。”有村民回忆起过去,颇有微词。
  守着河流用水难,如何破解?册山街道的答案是把“3+1”理论武装体系学习成果转化成民生实事,实施水系连通惠民工程,让河水重新润泽百姓。册山街道建立起“1观2读4讲6实践”理论武装工作法,在理论学习中寻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形成了勤学善思笃行的浓厚氛围,并按照学习与践行并重的思路,开展“水系连通”惠民工程,破解农田用水难。
  2022年,册山街道按照“三源引水”“入田入村”“润街润巷”的步骤,采用“绘、引、串”三字工作法,修废渠、通老渠、筑新渠共100公里,疏通全域水系,引入沂河水源,既提高了生态环境品质,又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妙册山”画卷徐徐铺展。水系连通让当地1.2万亩水稻实现自流灌溉,2022年偶有旱情,但农业种植未受影响,小麦平均每亩增产100多斤,水稻种植面积新增2000余亩。
  致力于造福人民、泽被子孙的民心工程,水系连通真正连到百姓心坎里。“当水渠畅通、活水奔涌时,五寺庄的村民告诉我,干涸了数年的水渠通了,他们一亩地每年能省下500多块钱,这些细节让我感叹,唯民不是口号、空话,而是实事、实干。”册山街道党工委书记赵汝江说,通过一次次研读学习,他深切体悟到,基层干部“干”字当先,不仅要在“知”上下苦功,更要在“行”上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