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2023-01-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黄福常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宣传思想战线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武县整合全县宣讲力量,根据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要求,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探索不同的载体途径,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建强阵地平台,让宣讲平台向“广”更向“深”。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成武县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整合阵地资源,建精宣讲基地。打造县第二中学、县文旅局、党集镇、南鲁集镇等8个菏泽市理论宣讲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设置固定的理论宣讲阵地,因地制宜开展“伯乐大讲堂”“村事民当家 会前十分钟”等方式灵活的“小微宣讲”;将县烈士陵园、刘土城村党支部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开设红色教育旅游线路,组织全县各行业先进模范以“游览+宣讲”的方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做好线上平台,拓展宣讲体系。利用“应急广播”平台开设“党声进万家”空中宣讲课堂,在“今日成武”App、“成武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天天读”“团史故事天天讲”“宣讲十分钟”等线上栏目,刊(播)发党的创新理论,报道全县理论宣讲工作动态和学习内容。拍摄系列宣讲微视频《初心》《无言的丰碑》等进行网上展播。部门单位公众号开设专栏,开展“强能增信课堂”“成检青年说”“巾帼风采展”等系统宣讲,全力打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成武特色宣讲网络体系。
抓好队伍建设,让宣讲队伍变“实”更变“强”。受众差异化要求宣讲分众化,新时代理论宣讲对宣讲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武县统筹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建立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构建理论宣讲工作大格局。组建全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校专职讲师、道德模范、先模人物、各行业优秀代表服务宣讲队伍和红色宣讲团,对1000余名宣讲员实行动态管理,以“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先模讲奉献、创业者讲创新、青年讲传承”的模式锤炼出一批特色宣讲队伍。以志愿服务为基础建立县镇村三级志愿宣讲队伍,成立了10个县级志愿宣讲服务队,6个行业志愿宣讲服务队,组建13个镇街志愿宣讲服务队,从每个行政村选拔优秀宣讲骨干组成6个村级志愿宣讲服务队。通过广泛开展巡回宣讲,起到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的效果。先后创建“古郜新语”“党声致远”“鲁言开讲”“德润九女”等宣讲品牌,把理论宣讲系统化、精准化、分众化,使理论宣讲成为各部门联动、多领域协同的纽带,将宣讲覆盖到各行各业、每个角落,推动成武宣讲遍地开花,走深走实。
做好三个结合,让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理论宣讲不能空对空,成武县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干部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做好“三个结合”,让基层理论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努力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和“百堂优课下基层”,领导干部带头在各类培训班、学习班、所联系镇街开展专题宣讲。县法治宣讲志愿服务队在群众中间宣讲法律知识、解决群众纠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向群众宣讲“三农”政策和农业技术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县畜牧服务中心和禽业养殖公司负责人连线《现代乡村》直播间,分享高科技养鸡成就亿元大产业的故事,通过直播宣讲分享经验,带动群众创业致富。县工信局把宣讲阵地搬进企业,送法律知识、国家政策进企业,以“新政策”助推“高质量”。与创新形式相结合,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改变一篇“通稿”讲一片的现象,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创作快板《巾帼助力 同心抗疫》、科普视频《疫情防护》、战“疫”MV《出征》、朗诵《英雄领》《星光洒满逆行路》等宣讲作品,确保理论宣讲有意义、有意思。与文明实践相结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通过享受“菜单式”宣讲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和个性化需求。运用“大喇叭”“小马扎”“红马甲”“明白纸”形式,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地宣讲身边的好人好事,诠释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讲故事、听民声、谈变化”,扩大了理论宣讲在最基层、最末端的受众面。
(作者系成武县委书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科学指南。宣传思想战线要聚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着力做好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武县整合全县宣讲力量,根据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要求,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探索不同的载体途径,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建强阵地平台,让宣讲平台向“广”更向“深”。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成武县积极创新方式方法,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整合阵地资源,建精宣讲基地。打造县第二中学、县文旅局、党集镇、南鲁集镇等8个菏泽市理论宣讲基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设置固定的理论宣讲阵地,因地制宜开展“伯乐大讲堂”“村事民当家 会前十分钟”等方式灵活的“小微宣讲”;将县烈士陵园、刘土城村党支部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发展,开设红色教育旅游线路,组织全县各行业先进模范以“游览+宣讲”的方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做好线上平台,拓展宣讲体系。利用“应急广播”平台开设“党声进万家”空中宣讲课堂,在“今日成武”App、“成武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天天读”“团史故事天天讲”“宣讲十分钟”等线上栏目,刊(播)发党的创新理论,报道全县理论宣讲工作动态和学习内容。拍摄系列宣讲微视频《初心》《无言的丰碑》等进行网上展播。部门单位公众号开设专栏,开展“强能增信课堂”“成检青年说”“巾帼风采展”等系统宣讲,全力打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成武特色宣讲网络体系。
抓好队伍建设,让宣讲队伍变“实”更变“强”。受众差异化要求宣讲分众化,新时代理论宣讲对宣讲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成武县统筹整合体制内外资源,建立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多层次、广泛覆盖、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员队伍,构建理论宣讲工作大格局。组建全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校专职讲师、道德模范、先模人物、各行业优秀代表服务宣讲队伍和红色宣讲团,对1000余名宣讲员实行动态管理,以“干部讲政策、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先模讲奉献、创业者讲创新、青年讲传承”的模式锤炼出一批特色宣讲队伍。以志愿服务为基础建立县镇村三级志愿宣讲队伍,成立了10个县级志愿宣讲服务队,6个行业志愿宣讲服务队,组建13个镇街志愿宣讲服务队,从每个行政村选拔优秀宣讲骨干组成6个村级志愿宣讲服务队。通过广泛开展巡回宣讲,起到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的效果。先后创建“古郜新语”“党声致远”“鲁言开讲”“德润九女”等宣讲品牌,把理论宣讲系统化、精准化、分众化,使理论宣讲成为各部门联动、多领域协同的纽带,将宣讲覆盖到各行各业、每个角落,推动成武宣讲遍地开花,走深走实。
做好三个结合,让理论宣讲走“新”更走“心”。理论宣讲不能空对空,成武县紧密结合实际坚持以干部群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做好“三个结合”,让基层理论宣讲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努力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成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和“百堂优课下基层”,领导干部带头在各类培训班、学习班、所联系镇街开展专题宣讲。县法治宣讲志愿服务队在群众中间宣讲法律知识、解决群众纠纷。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在田间地头、温室大棚向群众宣讲“三农”政策和农业技术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县畜牧服务中心和禽业养殖公司负责人连线《现代乡村》直播间,分享高科技养鸡成就亿元大产业的故事,通过直播宣讲分享经验,带动群众创业致富。县工信局把宣讲阵地搬进企业,送法律知识、国家政策进企业,以“新政策”助推“高质量”。与创新形式相结合,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改变一篇“通稿”讲一片的现象,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文艺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创作快板《巾帼助力 同心抗疫》、科普视频《疫情防护》、战“疫”MV《出征》、朗诵《英雄领》《星光洒满逆行路》等宣讲作品,确保理论宣讲有意义、有意思。与文明实践相结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加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通过享受“菜单式”宣讲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和个性化需求。运用“大喇叭”“小马扎”“红马甲”“明白纸”形式,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点对点地宣讲身边的好人好事,诠释党的创新理论,通过“讲故事、听民声、谈变化”,扩大了理论宣讲在最基层、最末端的受众面。
(作者系成武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