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趣味性,圈粉年轻人,赢得大流量
生活中的文化味,这样创新表达
2022-12-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粉丝圈”里有哪些秘密?“脱口秀”因何火起来?多名来自山东的“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一路讲着故事走过来,中间经历过哪些有趣的故事?一时非常火的“预制菜”,前景如何……
像解谜一般,在大众日报文化新闻报道中,记者以“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报道理念切入,通过深入调查采访阐释这些文化现象,从生活的视角讲述这些文化故事。这些文化报道不仅致力于探寻热门文化话题和文化现象的特色与成因,揭示这些文化现象与文化故事的边界与社会影响,同时也在努力剖析这些文化现象的深层内涵与前因后果,并积极带动大家进一步思考这些文化元素是如何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它们是怎样渗透融合并成为生活中一部分的。
“大众日报的文化报道接地气又不俗套,有见地!”“报道时效性强,发声快,很有看头!”《杠有理儿》《一针见血》等文化类新媒体栏目的粉丝这样评价。
文化观察,该从哪里切入?
在年轻人中颇有影响力的《脱口秀大会》上线第五季之后,再度延续前几季的热度。围绕脱口秀这个话题,在众说纷纭中,大家普遍关心的是,脱口秀产业发展趋势如何?能否承载大众对文化创意内容的需求?其健康发展的方向何在?
像这样的文化热点,早就进入文化板块记者的关注视野。经过长时间细致观察、采访,10月27日,大众日报在报纸和新媒体同步推出《揭秘脱口秀》《“中国式脱口秀”缘何如此火爆》等报道。此后,又陆续推出《脱口秀的山东时代来了?》《脱口秀的未来在哪里?》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在深入采访基础上,邀请行业人士、俱乐部运营人员、资深研究专家等结合行业经验和运营内幕进行深度解读。这些报道有“脱口秀”现状的描述,更有深度的解读和思考,推出后引发网友热议。
深入探究和揭示文化现象背后的生长逻辑和价值逻辑,积聚文化报道的爆发力。记者以“饭圈”为切口,深挖背后“操盘手”,三个月“卧底”调查,推出《“饭圈”调查》《扒一扒“八卦”营销号的老底》《可悲的“自我挟持”》等深度调查文章,尤其在文娱领域综合整治的关口,这些报道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家中央级媒体置顶转发,众多百万大V关注转发,引发网友讨论支持。其中,抖音粉丝533.5万的文化博主开专场直播剖析大众日报“饭圈”系列文章,收获10w+点赞。
深入关注和思考文化“两创”的新路径和新业态,提升文化报道的趣味性。在文化报道中,始终注重开展融合报道,实现趣味化表达。例如,关于“鹊华十二时”展览的报道,围绕“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这一热点议题,重点关注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业态新领域,以记者现场沉浸式体验和感悟切入,整个报道轻松自然,趣味横生。随后又继续跟进采访,陆续推出《“五感互动”感受“鹊华烟雨”》《业内大咖谈“鹊华秋色”撞见“数字创意”》《齐鲁城市IP如何借“创意东风”破圈出道》《名画遇见音乐,一场数字沉浸展里的“诗与远方”》等系列视频,展示出文化的时尚之美与创意之趣。
除了“文化观察”“新词解”“一周网来”等专栏坚持这样的定位之外,获评“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周末人物”专栏,报道的切入角度与表达,也特别注重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展开,这也让人物报道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温暖底色。比如,采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路也后写成的报道《路也:人生不设限》,就表达出别具一格的文化色调与文化情怀。
文化报道,如何赢得大流量?
落实融合发展要求,做更多人喜欢看的文化报道,大众日报客户端开设《杠有理儿》《大报红人馆》《丰收朗读者》《榜上有娱》等音视频专栏,持续不断推出文化新媒体产品,不断在网络世界里掀起波澜。
《清华大学后羿雕塑像外国人,艺术的标准是什么?》《6元一根“新东方”玉米应不应该受指责?》《陈春花的“倒掉”,映射的是真实学术标准的弱化》等短视频,都是《杠有理儿》视频栏目推出的产品。这些新媒体产品以对热点事件进行文化解读的方式,发出个性化的声音,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评。
《杠有理儿》是一档短视频评论栏目。自媒体时代,众声喧哗。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杠有理儿》以反常规方式进行“抬杠”,激浊扬清。节目开头,首先介绍事件和背景,然后由记者出镜从文化角度阐述观点,北大博士干城管、“雪糕刺客”钟薛高、“生前预嘱”首次入法、“冯巩之战”、张小泉等热点事件,《杠有理儿》都率先发声。由于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和特色鲜明的观点,《杠有理儿》一经推出迅速在舆论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形成了“老道辣评”风格,相关产品还被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媒体转载,多位百万粉丝大V转发,既传播了正能量也收获了大流量。
今年以来,《大报红人馆》视频专栏精彩亮相。这一栏目的产品,挖掘和邀请网络红人、才艺达人、驻济高校学生、优质UP主等共同参与创作。截至目前,来到《大报红人馆》的“红人”,有已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民谣歌手文橘,有以脱口秀、音乐创作见长的卷福,还有济南晨光茶社大批优秀的曲艺达人等等。
《大报红人馆》栏目定期开展选题策划、脚本讨论,围绕当下的热点,以文艺的形式加以呈现,力求栏目时尚、轻松、贴近生活。前一段时间,垫底辣孩“如何成为品牌代言人”系列火遍全网,由此栏目策划“如何成为高校代言人”主题,与变装达人尚文凯、裴思玥团队一同完成拍摄制作,呈现一个山东大学男生从书堆走向球场,从刻板严谨变得活力四射的过程。“蹭了网络热点”,风格积极向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也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高校形象的全新角度。
“丰收”作为大众日报的副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用文学的光芒照耀读者的心灵,拥有稳定的创作队伍和读者群体。在此基础上,大众日报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丰收朗读者》音频栏目,至今已经推送节目近百期。正如开栏语所介绍的,“这是由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一档音频节目,通过声音,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文字的力量与美好。”
今年下半年开始,大众日报还推出了《榜上有娱》视频栏目。这一栏目产品风格轻松有趣,截至目前,已推出“流量明星”“网球名将”“民国文学家”“中秋题材电影”等多个主题,兼顾了时效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以“轻新闻”“冷知识”的形式赢得了较高的关注。
近期,《一针见血》《看真相》《今日有梗》等视频专栏也陆续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大众日报官方微博等平台与读者网友见面,有看点、有观点、有态度,迅速在网上圈了一波粉儿。
(隔刘君 田可新 朱子钰 李梦馨 卢昱 于国鹏 报道)
像解谜一般,在大众日报文化新闻报道中,记者以“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的报道理念切入,通过深入调查采访阐释这些文化现象,从生活的视角讲述这些文化故事。这些文化报道不仅致力于探寻热门文化话题和文化现象的特色与成因,揭示这些文化现象与文化故事的边界与社会影响,同时也在努力剖析这些文化现象的深层内涵与前因后果,并积极带动大家进一步思考这些文化元素是如何或大或小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说它们是怎样渗透融合并成为生活中一部分的。
“大众日报的文化报道接地气又不俗套,有见地!”“报道时效性强,发声快,很有看头!”《杠有理儿》《一针见血》等文化类新媒体栏目的粉丝这样评价。
文化观察,该从哪里切入?
在年轻人中颇有影响力的《脱口秀大会》上线第五季之后,再度延续前几季的热度。围绕脱口秀这个话题,在众说纷纭中,大家普遍关心的是,脱口秀产业发展趋势如何?能否承载大众对文化创意内容的需求?其健康发展的方向何在?
像这样的文化热点,早就进入文化板块记者的关注视野。经过长时间细致观察、采访,10月27日,大众日报在报纸和新媒体同步推出《揭秘脱口秀》《“中国式脱口秀”缘何如此火爆》等报道。此后,又陆续推出《脱口秀的山东时代来了?》《脱口秀的未来在哪里?》等系列报道。这些报道在深入采访基础上,邀请行业人士、俱乐部运营人员、资深研究专家等结合行业经验和运营内幕进行深度解读。这些报道有“脱口秀”现状的描述,更有深度的解读和思考,推出后引发网友热议。
深入探究和揭示文化现象背后的生长逻辑和价值逻辑,积聚文化报道的爆发力。记者以“饭圈”为切口,深挖背后“操盘手”,三个月“卧底”调查,推出《“饭圈”调查》《扒一扒“八卦”营销号的老底》《可悲的“自我挟持”》等深度调查文章,尤其在文娱领域综合整治的关口,这些报道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家中央级媒体置顶转发,众多百万大V关注转发,引发网友讨论支持。其中,抖音粉丝533.5万的文化博主开专场直播剖析大众日报“饭圈”系列文章,收获10w+点赞。
深入关注和思考文化“两创”的新路径和新业态,提升文化报道的趣味性。在文化报道中,始终注重开展融合报道,实现趣味化表达。例如,关于“鹊华十二时”展览的报道,围绕“传统文化转型升级”这一热点议题,重点关注数字化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业态新领域,以记者现场沉浸式体验和感悟切入,整个报道轻松自然,趣味横生。随后又继续跟进采访,陆续推出《“五感互动”感受“鹊华烟雨”》《业内大咖谈“鹊华秋色”撞见“数字创意”》《齐鲁城市IP如何借“创意东风”破圈出道》《名画遇见音乐,一场数字沉浸展里的“诗与远方”》等系列视频,展示出文化的时尚之美与创意之趣。
除了“文化观察”“新词解”“一周网来”等专栏坚持这样的定位之外,获评“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周末人物”专栏,报道的切入角度与表达,也特别注重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展开,这也让人物报道充满着人文关怀的温暖底色。比如,采访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路也后写成的报道《路也:人生不设限》,就表达出别具一格的文化色调与文化情怀。
文化报道,如何赢得大流量?
落实融合发展要求,做更多人喜欢看的文化报道,大众日报客户端开设《杠有理儿》《大报红人馆》《丰收朗读者》《榜上有娱》等音视频专栏,持续不断推出文化新媒体产品,不断在网络世界里掀起波澜。
《清华大学后羿雕塑像外国人,艺术的标准是什么?》《6元一根“新东方”玉米应不应该受指责?》《陈春花的“倒掉”,映射的是真实学术标准的弱化》等短视频,都是《杠有理儿》视频栏目推出的产品。这些新媒体产品以对热点事件进行文化解读的方式,发出个性化的声音,一经推出即受到广泛关注和热评。
《杠有理儿》是一档短视频评论栏目。自媒体时代,众声喧哗。面对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杠有理儿》以反常规方式进行“抬杠”,激浊扬清。节目开头,首先介绍事件和背景,然后由记者出镜从文化角度阐述观点,北大博士干城管、“雪糕刺客”钟薛高、“生前预嘱”首次入法、“冯巩之战”、张小泉等热点事件,《杠有理儿》都率先发声。由于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和特色鲜明的观点,《杠有理儿》一经推出迅速在舆论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形成了“老道辣评”风格,相关产品还被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媒体转载,多位百万粉丝大V转发,既传播了正能量也收获了大流量。
今年以来,《大报红人馆》视频专栏精彩亮相。这一栏目的产品,挖掘和邀请网络红人、才艺达人、驻济高校学生、优质UP主等共同参与创作。截至目前,来到《大报红人馆》的“红人”,有已在圈内小有名气的民谣歌手文橘,有以脱口秀、音乐创作见长的卷福,还有济南晨光茶社大批优秀的曲艺达人等等。
《大报红人馆》栏目定期开展选题策划、脚本讨论,围绕当下的热点,以文艺的形式加以呈现,力求栏目时尚、轻松、贴近生活。前一段时间,垫底辣孩“如何成为品牌代言人”系列火遍全网,由此栏目策划“如何成为高校代言人”主题,与变装达人尚文凯、裴思玥团队一同完成拍摄制作,呈现一个山东大学男生从书堆走向球场,从刻板严谨变得活力四射的过程。“蹭了网络热点”,风格积极向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也提供了一个宣传展示高校形象的全新角度。
“丰收”作为大众日报的副刊,自创刊以来一直坚持用文学的光芒照耀读者的心灵,拥有稳定的创作队伍和读者群体。在此基础上,大众日报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了《丰收朗读者》音频栏目,至今已经推送节目近百期。正如开栏语所介绍的,“这是由大众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一档音频节目,通过声音,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文字的力量与美好。”
今年下半年开始,大众日报还推出了《榜上有娱》视频栏目。这一栏目产品风格轻松有趣,截至目前,已推出“流量明星”“网球名将”“民国文学家”“中秋题材电影”等多个主题,兼顾了时效性、知识性和娱乐性,以“轻新闻”“冷知识”的形式赢得了较高的关注。
近期,《一针见血》《看真相》《今日有梗》等视频专栏也陆续在大众日报客户端、大众日报官方微博等平台与读者网友见面,有看点、有观点、有态度,迅速在网上圈了一波粉儿。
(隔刘君 田可新 朱子钰 李梦馨 卢昱 于国鹏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