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经开区
“十强”产业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
2022-10-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苗美静
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威海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强区、开放兴区、科技活区”,紧抓中韩自贸区核心区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全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向海图强
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国际一流挺进
近日,招商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与山东移动威海分公司合作的“5G+”船舶智能项目正式上线。通过5G技术赋能工业智造,实现“5G+船舶智造”,让技术人员足不出厂也能完成设备数据采集、指令下发,实现成本控制、高效运维的完美结合,为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招商金陵船舶(威海)以“高端、智能和绿色水平的提升”为目标,持续深化“精造强修”转型升级,做精高端客滚船和PCTC(汽车运输船)制造,做强船舶和海工修改装,坚持国际国内双循环,目前手持船舶订单23艘,合同金额146亿元,高端客滚船、汽车运输船细分市场排名全球领先,订单已排到2028年。公司已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签署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技术服务项目合同,联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了全球首艘满足水下噪音环保规范要求的高端客滚船设计工作,积极向国家级绿色工厂进军。
在经开区管委的指导帮助下,招商金陵船舶(威海)超前谋划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软件+硬件+平台+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从为用户提供单一制造变为向用户提供从设计到售后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获批威海市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近年来,经开区跳出有限土地资源,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重点面向海上风电、海洋工程等海工装备领域,引进高端船舶、风电设备、核心零部件配套等产业项目,一个百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科技赋能
增添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贝卡尔特钢帘线“智能化创梦工厂”内,一条条UT特高强度钢丝帘线不断从MES智能设备上生产下线,这是贝卡尔特集团独有产品,是世界唯一一家UT特高强度钢丝帘线生产工厂。
创梦工厂内,物料搬运自动化,产品追溯信息化,流程排产智能化,单班人员减少了一半,产品价值却提高了3倍。科技的加持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让工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贝卡尔特“创梦工厂”生产的钢丝帘线,摒弃了使用钴盐与橡胶轮胎相粘合的常规做法,实现钴元素的“零使用、零排放”,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今年5月份,在德国举行的世界轮胎技术博览会上,贝卡尔特荣膺代表行业最高荣誉的“技术创新卓越奖”。
贝卡尔特“创梦工厂”是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推动科技平台与有技改需求的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技术研发不断加快,全区各类研发平台总数达到90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1.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6%。
人才引育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由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高端生物、合成与制剂技术在药品精准制备中的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其产业化”将于年底进入验收阶段。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该项目成果不断涌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相关成果被授予2019年和202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专利垄断。相关药品上市后,加速了国产药品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极大降低了患者用药成本,同时也极大减轻了国家医保的经济负担,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公司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仅博士和硕士就有16人,组建了高端化学药品制备技术平台和人才队伍,引领省内制药技术升级,提升我国制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项目负责人、迪沙药业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冠说,“今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威海赛区暨威海市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我们集团苗华明博士提报的`过程易分解药物中间体制备的连续流微反应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创业项目斩获大赛唯一金奖,这是我们集团重视人才、引育人才的又一成果体现。”
近年来,一大批高层次、高科技科研产业平台落户经开区。由经开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创办的天智研究院落户经开区建设大厦,累积引进9家科技型企业,聚集本科44人、硕士6人、博士2人,申报或授权专利44项。引进中船集团716所建成威海研发中心,已聚集本科7人、硕士17人、博士1人,并与山东大学(威海)开展合作引进了3家关联企业和30名科研管理人员,正在建设麒麟云(威海)实验室。2021年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正式揭牌,聚集本科2人、硕士2人、博士3人,积极举办学术活动,筹建实验室,已步入常态化运营。先后举办“智汇经开区”系列北京化工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海创英才对接交流会,邀请有意向来经开区创新创业的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18名专家来区实地考察对接,与区内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个。邀请接待海外留学博士团队等多批高层次人才来区考察洽谈合作;组织赴上海、湖州、绍兴、杭州、北京等多地,深度对接高端人才项目落地事宜,考察招才引智工作,成功签约一批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其中3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注册企业。
近年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聚焦山东省“十强”产业和威海市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坚持“产业强区、开放兴区、科技活区”,紧抓中韩自贸区核心区建设、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重大机遇,全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深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向海图强
高端装备制造业向国际一流挺进
近日,招商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与山东移动威海分公司合作的“5G+”船舶智能项目正式上线。通过5G技术赋能工业智造,实现“5G+船舶智造”,让技术人员足不出厂也能完成设备数据采集、指令下发,实现成本控制、高效运维的完美结合,为船舶制造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招商金陵船舶(威海)以“高端、智能和绿色水平的提升”为目标,持续深化“精造强修”转型升级,做精高端客滚船和PCTC(汽车运输船)制造,做强船舶和海工修改装,坚持国际国内双循环,目前手持船舶订单23艘,合同金额146亿元,高端客滚船、汽车运输船细分市场排名全球领先,订单已排到2028年。公司已与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签署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技术服务项目合同,联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课题研究工作,启动了全球首艘满足水下噪音环保规范要求的高端客滚船设计工作,积极向国家级绿色工厂进军。
在经开区管委的指导帮助下,招商金陵船舶(威海)超前谋划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软件+硬件+平台+服务”总集成总承包整体解决方案,从为用户提供单一制造变为向用户提供从设计到售后的全方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获批威海市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近年来,经开区跳出有限土地资源,经略海洋,向海图强,高起点规划建设了总面积约7.4平方公里的海工装备产业园,重点面向海上风电、海洋工程等海工装备领域,引进高端船舶、风电设备、核心零部件配套等产业项目,一个百亿级海工装备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科技赋能
增添制造业发展新动能
贝卡尔特钢帘线“智能化创梦工厂”内,一条条UT特高强度钢丝帘线不断从MES智能设备上生产下线,这是贝卡尔特集团独有产品,是世界唯一一家UT特高强度钢丝帘线生产工厂。
创梦工厂内,物料搬运自动化,产品追溯信息化,流程排产智能化,单班人员减少了一半,产品价值却提高了3倍。科技的加持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也让工厂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贝卡尔特“创梦工厂”生产的钢丝帘线,摒弃了使用钴盐与橡胶轮胎相粘合的常规做法,实现钴元素的“零使用、零排放”,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今年5月份,在德国举行的世界轮胎技术博览会上,贝卡尔特荣膺代表行业最高荣誉的“技术创新卓越奖”。
贝卡尔特“创梦工厂”是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经开区持续推动科技平台与有技改需求的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技术研发不断加快,全区各类研发平台总数达到90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省级创新平台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1.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6%。
人才引育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由迪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高端生物、合成与制剂技术在药品精准制备中的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其产业化”将于年底进入验收阶段。经过3年的科研攻关,该项目成果不断涌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相关成果被授予2019年和202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外专利垄断。相关药品上市后,加速了国产药品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极大降低了患者用药成本,同时也极大减轻了国家医保的经济负担,社会效益显著。
“我们公司引进了一大批人才,仅博士和硕士就有16人,组建了高端化学药品制备技术平台和人才队伍,引领省内制药技术升级,提升我国制药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项目负责人、迪沙药业集团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冠说,“今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威海赛区暨威海市首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中,我们集团苗华明博士提报的`过程易分解药物中间体制备的连续流微反应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创业项目斩获大赛唯一金奖,这是我们集团重视人才、引育人才的又一成果体现。”
近年来,一大批高层次、高科技科研产业平台落户经开区。由经开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创办的天智研究院落户经开区建设大厦,累积引进9家科技型企业,聚集本科44人、硕士6人、博士2人,申报或授权专利44项。引进中船集团716所建成威海研发中心,已聚集本科7人、硕士17人、博士1人,并与山东大学(威海)开展合作引进了3家关联企业和30名科研管理人员,正在建设麒麟云(威海)实验室。2021年北京大学威海海洋研究院正式揭牌,聚集本科2人、硕士2人、博士3人,积极举办学术活动,筹建实验室,已步入常态化运营。先后举办“智汇经开区”系列北京化工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海创英才对接交流会,邀请有意向来经开区创新创业的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18名专家来区实地考察对接,与区内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个。邀请接待海外留学博士团队等多批高层次人才来区考察洽谈合作;组织赴上海、湖州、绍兴、杭州、北京等多地,深度对接高端人才项目落地事宜,考察招才引智工作,成功签约一批高层次人才及项目,其中3个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注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