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山海经

马套巨变

2022-10-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厉彦林
  泰山西北脚下有个马套村,距泰山岱庙十二公里,是个纯山村,属济南市长清区。村南的水流入汶河,村北的水流入小清河,这里的齐长城遗址是春秋战国年代齐国和鲁国分界线。
  2022年7月底,我第一次来到该村。当晚住在麒麟河畔的民宿小院,还去乡村大舞台观看了一场乡情浓郁的演出。清晨,只见太阳越过泰山顶把朝晖洒上这房屋错落、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三三两两的村民已经在茶园、果园里忙碌起来,街口和胡同里不时有汽车、三轮车跑过,回响着研学孩子们的脚步声和说笑声。
  该村因临近泰山西路,早年间四面八方的香客徒步登山,喜欢在此停车歇马,寄存马匹,因而得名马套村。
  村东南有一棵750年树龄的古槐树,庇护着一村百姓,成为一道风景。洪武年间,段氏先人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时,带来了三棵国槐苗,历经风雨涤荡只剩下这一棵。此树突兀嶙峋,遒劲优雅,年年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树干西侧已枯空,树皮筋骨凸露,依然根深叶茂,巨大的侧枝用七八根粗木棒支撑着,树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健硕粗壮,姿态优美。初秋季节,槐花已败谢,已结出密密匝匝的槐荚,枝条被坠弯,有的已贴在地皮上,人无法步入树底下。树周边已成为饭后茶余聚集休闲地。傍晚,有老人来遛弯或围坐在古槐下的石凳上乘凉,品茶拉家常,活现安适恬静、纯朴温润的乡村画卷。古槐树旁的老房子已修缮成古色古香的咖啡馆和研学教室。这棵古槐树历经世间沧桑,见证了马套村的巨变。
  村后有座将军山,原名麒麟山,传说是当年泰山碧霞元君出行的坐骑横卧而成。2500年前,齐国开始修筑长城,当修到马套村老鸹尖山下,因山高崖陡,人和石头经常一起滚下深沟,尸首都寻不到,民夫死伤无数。当时负责督工的齐国大将军黄伦,为救百姓的性命冒死向齐王进谏。齐王为树个人权威,大怒并砍下黄伦将军的头,钉在崖壁上,齐长城也因此“一降四十里”,一直到泰山后泰安与历城接壤的药乡才重起修筑。黄伦将军一颗人头救了无数百姓性命。为纪念黄伦将军壮举,人们干脆把这个山崖改名钉头崖,把麒麟山更名为将军山。
  黄昏时刻,我们穿越一片蓬勃的板栗园来到钉头崖下。只见齐长城遗址保存完好,若一条长龙蜿蜒在山峦峰巅之上,甚为壮观。脚下的岩石缝隙间长满翠绿杂草,几棵松树的枝叶守护着石头拱垒的山洞,是当年民夫居住或挡风避雨的地方。远远望见钉头崖顶端当年钉将军头的钢钎处,依然锈迹斑斑,如未干的泪痕穿越历史尘埃悼念这位为民舍命的将军。
  马套村山深路窄,坡陡地薄。长期以来,村民以开采石料与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伴随国家发展特别是泰山保护政策调整,开动脑筋,发挥山的优势,发展起茶叶产业,打造集采茶、炒茶、品茶、观光为一体的茶叶基地。还建起休闲广场、水上乐园、儿童智园、高空探险、独木桥、卡丁车等游乐设施,既不失农村特别是山村原有特色风貌,青山绿水将村庄紧紧拥入怀中,还保留下历史的文化与记忆。
  早饭后,我请马套村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到我住的民宿一起喝茶,聊聊村里的变化。
  75岁的兰俊元,是土生土长的马套人,清瘦干练,言语实诚:“村里搞起‘农家乐’,我做管理工作,去年收入了5.1万元,我老伴马德兰在将军山旅游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做事,去年收入了3万。”
  当我问他昨天晚饭吃的啥,他说:“如今的日子天天像过年。最近天热吃得也简单些,老伴炒了自家的芸豆和茄子,蒸的馒头,我去买了16块钱的酱鸡爪,犒劳犒劳自己。如今的日子啊,天天像过年。”
  另外几位也打开了话匣子。“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俺们晚年还能享受到这清福。”“看看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出门家里有轿车,村子四周都是绿树。”“这些变化都多亏党的好政策,多亏俺村有一个好支部,有个真心为民的好支书。”“俺村发展稳、变化大,还有一条经验,那就是不翻烧饼。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俺村就四任支部书记。”
  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清晨的窗外阳光正好,鸟语花香,空气中飘散着一丝微甜……
   □ 厉彦林
  泰山西北脚下有个马套村,距泰山岱庙十二公里,是个纯山村,属济南市长清区。村南的水流入汶河,村北的水流入小清河,这里的齐长城遗址是春秋战国年代齐国和鲁国分界线。
  2022年7月底,我第一次来到该村。当晚住在麒麟河畔的民宿小院,还去乡村大舞台观看了一场乡情浓郁的演出。清晨,只见太阳越过泰山顶把朝晖洒上这房屋错落、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三三两两的村民已经在茶园、果园里忙碌起来,街口和胡同里不时有汽车、三轮车跑过,回响着研学孩子们的脚步声和说笑声。
  该村因临近泰山西路,早年间四面八方的香客徒步登山,喜欢在此停车歇马,寄存马匹,因而得名马套村。
  村东南有一棵750年树龄的古槐树,庇护着一村百姓,成为一道风景。洪武年间,段氏先人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而来时,带来了三棵国槐苗,历经风雨涤荡只剩下这一棵。此树突兀嶙峋,遒劲优雅,年年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树干西侧已枯空,树皮筋骨凸露,依然根深叶茂,巨大的侧枝用七八根粗木棒支撑着,树像一把撑开的巨伞,健硕粗壮,姿态优美。初秋季节,槐花已败谢,已结出密密匝匝的槐荚,枝条被坠弯,有的已贴在地皮上,人无法步入树底下。树周边已成为饭后茶余聚集休闲地。傍晚,有老人来遛弯或围坐在古槐下的石凳上乘凉,品茶拉家常,活现安适恬静、纯朴温润的乡村画卷。古槐树旁的老房子已修缮成古色古香的咖啡馆和研学教室。这棵古槐树历经世间沧桑,见证了马套村的巨变。
  村后有座将军山,原名麒麟山,传说是当年泰山碧霞元君出行的坐骑横卧而成。2500年前,齐国开始修筑长城,当修到马套村老鸹尖山下,因山高崖陡,人和石头经常一起滚下深沟,尸首都寻不到,民夫死伤无数。当时负责督工的齐国大将军黄伦,为救百姓的性命冒死向齐王进谏。齐王为树个人权威,大怒并砍下黄伦将军的头,钉在崖壁上,齐长城也因此“一降四十里”,一直到泰山后泰安与历城接壤的药乡才重起修筑。黄伦将军一颗人头救了无数百姓性命。为纪念黄伦将军壮举,人们干脆把这个山崖改名钉头崖,把麒麟山更名为将军山。
  黄昏时刻,我们穿越一片蓬勃的板栗园来到钉头崖下。只见齐长城遗址保存完好,若一条长龙蜿蜒在山峦峰巅之上,甚为壮观。脚下的岩石缝隙间长满翠绿杂草,几棵松树的枝叶守护着石头拱垒的山洞,是当年民夫居住或挡风避雨的地方。远远望见钉头崖顶端当年钉将军头的钢钎处,依然锈迹斑斑,如未干的泪痕穿越历史尘埃悼念这位为民舍命的将军。
  马套村山深路窄,坡陡地薄。长期以来,村民以开采石料与种植农作物维持生计。伴随国家发展特别是泰山保护政策调整,开动脑筋,发挥山的优势,发展起茶叶产业,打造集采茶、炒茶、品茶、观光为一体的茶叶基地。还建起休闲广场、水上乐园、儿童智园、高空探险、独木桥、卡丁车等游乐设施,既不失农村特别是山村原有特色风貌,青山绿水将村庄紧紧拥入怀中,还保留下历史的文化与记忆。
  早饭后,我请马套村几位上了年纪的人到我住的民宿一起喝茶,聊聊村里的变化。
  75岁的兰俊元,是土生土长的马套人,清瘦干练,言语实诚:“村里搞起‘农家乐’,我做管理工作,去年收入了5.1万元,我老伴马德兰在将军山旅游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做事,去年收入了3万。”
  当我问他昨天晚饭吃的啥,他说:“如今的日子天天像过年。最近天热吃得也简单些,老伴炒了自家的芸豆和茄子,蒸的馒头,我去买了16块钱的酱鸡爪,犒劳犒劳自己。如今的日子啊,天天像过年。”
  另外几位也打开了话匣子。“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俺们晚年还能享受到这清福。”“看看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出门家里有轿车,村子四周都是绿树。”“这些变化都多亏党的好政策,多亏俺村有一个好支部,有个真心为民的好支书。”“俺村发展稳、变化大,还有一条经验,那就是不翻烧饼。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俺村就四任支部书记。”
  大家伙儿你一言我一语,清晨的窗外阳光正好,鸟语花香,空气中飘散着一丝微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