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千亿级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钢城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2-09-29 作者: 赵国陆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精品钢等千亿级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6个百分点,改善率居全省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钢城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钢城区地处鲁中腹地、汶水源头,是山钢股份、莱钢集团驻地,是省会济南的“东南门户”。十年来,钢城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万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2.3万元,是2012年的1.6倍、2.1倍,年均增长6.2%、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转型升级抓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钢城区的支柱产业,工业是最大的基础和优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培育精品钢、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智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均达到千亿级,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钢结构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集中示范区。全力服务山钢新旧动能转换,精品钢、高炉绿色升级改造、智慧炼钢、5G智慧冶金等10多个项目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H形钢、齿轮钢、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出台工业33条等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零增地”扩能提质,近年来,入选省级重点项目31个,发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省级品牌54家,省级创新平台27家。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实施环境深度治理项目300多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28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3%,比2012年提升36个百分点。实施大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10多个,构建贯穿钢城全域的百里汶河保护带、风景带、旅游带,水源地水质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获评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县,天蓝、水净、地绿、山青,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成色更足、生态底色更实。
  提升能级补短板,城乡面貌迎来深刻变化。国内首条市内高铁济莱高铁通车运营,钢城进入高铁时代。完成20多条道路的改造提升,消除黑灯路段101公里,铺设污水管网52公里,新增供暖面积369万平方米、供气用户5.1万户。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山体生态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46.5%,“推窗见绿、转角入景、出门进园”成为钢城居民的生活新常态。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全市唯一的省级现代农业(畜牧)产业园通过验收,引进了总投资17.3亿元的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助力打造“北方种业之都”。创建全国森林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2个,年内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各项民生政策与省会标准等高补齐,12个贫困村425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幸福食堂实现全域覆盖,钢城区入选全省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民生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4%;精品钢等千亿级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6个百分点,改善率居全省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钢城区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钢城区地处鲁中腹地、汶水源头,是山钢股份、莱钢集团驻地,是省会济南的“东南门户”。十年来,钢城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8万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5.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万元、2.3万元,是2012年的1.6倍、2.1倍,年均增长6.2%、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转型升级抓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钢城区的支柱产业,工业是最大的基础和优势。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培育精品钢、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智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均达到千亿级,被认定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钢结构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集中示范区。全力服务山钢新旧动能转换,精品钢、高炉绿色升级改造、智慧炼钢、5G智慧冶金等10多个项目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H形钢、齿轮钢、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出台工业33条等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零增地”扩能提质,近年来,入选省级重点项目31个,发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省级品牌54家,省级创新平台27家。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实施环境深度治理项目300多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28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3%,比2012年提升36个百分点。实施大汶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10多个,构建贯穿钢城全域的百里汶河保护带、风景带、旅游带,水源地水质和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获评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县,天蓝、水净、地绿、山青,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成色更足、生态底色更实。
  提升能级补短板,城乡面貌迎来深刻变化。国内首条市内高铁济莱高铁通车运营,钢城进入高铁时代。完成20多条道路的改造提升,消除黑灯路段101公里,铺设污水管网52公里,新增供暖面积369万平方米、供气用户5.1万户。实施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山体生态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46.5%,“推窗见绿、转角入景、出门进园”成为钢城居民的生活新常态。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大做强六大特色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全市唯一的省级现代农业(畜牧)产业园通过验收,引进了总投资17.3亿元的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助力打造“北方种业之都”。创建全国森林乡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2个,年内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生态农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各项民生政策与省会标准等高补齐,12个贫困村425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幸福食堂实现全域覆盖,钢城区入选全省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试点区,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民生不断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