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济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2022-09-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健
  本报通讯员 张陆阳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6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80元;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52.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8.8亿元,占全省比重从5.9%提高到6.8%;2021年成功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近两年连续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居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十年来,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高。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8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25.5万亩,粮食综合产能突破293万吨,连续18年丰产丰收;今年夏粮面积329.4万亩总产139.7万吨,再创新高;市民“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21年蔬菜总产量达到742.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99.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建成2个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在国内率先布局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等生物育种平台,省市两级种质资源库入库种质资源5万余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现代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聚力打造泉城农业“十朵金花”,培育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核心基地超70万亩,年产值逾2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130余个;推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构筑“1+10+N”的品牌农业发展体系,省级知名农业品牌达到57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2家、农民合作示范社48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920家、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77个。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2020年,济南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1.1万贫困人员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2021年,济南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和筛查预警机制。
  十年来,乡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济南市共创建清洁村庄3135个,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创新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101名规划师上岗履职,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高标准打造249个齐鲁样板村,规划建设16个齐鲁样板示范区,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310个,以历城港九、槐荫沿黄、南山港西、章丘明水等4个片区为先导,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先行区,推动美丽乡村由示范创建向整体全域推进转变。
  农村改革活力充分迸发。济南市5828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累计实现分红20.8亿元,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达到5227.6万元;在全省率先出台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3685家,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在全国首创农村产权交易、担保、信息“三台共建”模式,建立起兼具活跃交易与活化资本双重功能的农村要素有形市场,相关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改革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建设,探索出章丘区农村“一员三权”多证合一试点改革、商河县“一证保三权”、济阳区“农业大托管”等成功模式,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 本报记者 王 健
  本报通讯员 张陆阳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6元,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80元;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252.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8.8亿元,占全省比重从5.9%提高到6.8%;2021年成功举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近两年连续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位居前列……党的十八大以来,济南市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十年来,农业综合产能稳步提高。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85万亩,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525.5万亩,粮食综合产能突破293万吨,连续18年丰产丰收;今年夏粮面积329.4万亩总产139.7万吨,再创新高;市民“菜篮子”产品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2021年蔬菜总产量达到742.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99.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建成2个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中心,在国内率先布局植物基因编辑、小麦核不育育种等生物育种平台,省市两级种质资源库入库种质资源5万余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现代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聚力打造泉城农业“十朵金花”,培育形成农业特色产业核心基地超70万亩,年产值逾2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强镇等“国字号”“省字号”平台130余个;推出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泉水人家”,构筑“1+10+N”的品牌农业发展体系,省级知名农业品牌达到57个;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2家、农民合作示范社483家、家庭农场示范场920家、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77个。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2020年,济南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21.1万贫困人员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2021年,济南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信息共享和筛查预警机制。
  十年来,乡村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济南市共创建清洁村庄3135个,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创新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101名规划师上岗履职,实现涉农区县全覆盖;高标准打造249个齐鲁样板村,规划建设16个齐鲁样板示范区,建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310个,以历城港九、槐荫沿黄、南山港西、章丘明水等4个片区为先导,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先行区,推动美丽乡村由示范创建向整体全域推进转变。
  农村改革活力充分迸发。济南市5828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登记赋码,累计实现分红20.8亿元,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达到5227.6万元;在全省率先出台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3685家,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在全国首创农村产权交易、担保、信息“三台共建”模式,建立起兼具活跃交易与活化资本双重功能的农村要素有形市场,相关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改革典型案例;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建设,探索出章丘区农村“一员三权”多证合一试点改革、商河县“一证保三权”、济阳区“农业大托管”等成功模式,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