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尾闾,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

东营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2022-09-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东营市创建成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摄影:周广学
  沿黄生态长廊工程 摄影:周广学
  黄河口新能源之光 摄影:黄高潮
  东营沿海风光 摄影:胡友文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国产化水下井口采油(气)树系统 摄影:缪宏伟
  东营高新区企业东营泰尔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技术研发 摄影:缪宏伟
  □王俊杰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黄河入海口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全国全省大格局、黄河全流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日,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公布,东营市入围企业数量分别有8家和14家。至此,东营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入围数量方面已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这是东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东营市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发展,聚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再添新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GDP增速4个百分点,50个省技术创新项目、79个智能化技改项目、83个绿色化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日前,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5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让山东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特种环氧树脂生产基地。
  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彪表示,项目落地时,全国有8个化工园区给公司递出了橄榄枝,有的甚至给出优厚政策条件,但他们最终选择了东营港,看中的就是当地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优势,“从丙烯原料、新型树脂再到到光学膜的丙烯产业链在东营港已很完善,隔壁就是‘配套商’,实现管道运输,每年光运输费就能节省几千万元。”
  高端化工是山东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东营的特色优势产业。东营把建设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全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重点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2021年,化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通过升级改造完全可以成为优势产业。东营借助实施“链长制”这个抓手,从2020年起连续3年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烯烃芳烃、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东营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12年增加22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加5倍多,创新能力指数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地级市第2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围绕新材料产业,功能陶瓷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该产业已经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增长了43%。围绕新能源产业,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是东营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达到2400万千瓦,占全省的1/4。配套产业方面,东营重点突破风电装备、锂电、氢能3条产业链,引进了中国海装、上海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设了4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了我省首个自产疫苗——亦度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创新药——芪蛭益肾胶囊等细分领域拳头产品。
  在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一楼展厅,一个个机械手臂迅速挥舞起来,对模拟展示的蜂窝陶瓷样品拿起、AI识别、智能分拣……“这套AI工业视觉识别系统可完成30类缺陷的识别,人工运营成本下降60%、质检效率则达到人工的2至3倍。”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负责人穆永平介绍说。据悉,该中心是东营唯一一家市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东营本土工业互联网品牌——“云帆”,已累计提供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75项,开发工业模型82个,服务企业600余家,上云企业300余家,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40个。
  今年以来,东营市聚焦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并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6处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此外,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东营市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康养、托幼、家政等“幸福产业”。同时,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店数字化转型,培育首店经济和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东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保护治理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当前,东营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率达到60.47%,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增加,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黄河口国家公园成为全国正式启动创建的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为保护万里黄河最后一站的生态之美,东营持续推进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综合化治土、规范化治废。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5.5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天蓝、水清、地净成为东营生态环境的新常态,自然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近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7.1%。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件件走在前沿的创新成果,一个个势头猛进的产业集群,正汇集成黄河入海口倍道而进的发展态势,这座黄三角中心城市正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态势和决心,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王俊杰
  
  东营因油而生、因油而兴,是黄河入海口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在全国全省大格局、黄河全流域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近日,2022年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公布,东营市入围企业数量分别有8家和14家。至此,东营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入围数量方面已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这是东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厚积成势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东营市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绿色发展,聚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再添新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GDP增速4个百分点,50个省技术创新项目、79个智能化技改项目、83个绿色化改造项目顺利推进。
  日前,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9500吨/年特种环氧树脂项目首条生产线投产,让山东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特种环氧树脂生产基地。
  泰特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彪表示,项目落地时,全国有8个化工园区给公司递出了橄榄枝,有的甚至给出优厚政策条件,但他们最终选择了东营港,看中的就是当地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优势,“从丙烯原料、新型树脂再到到光学膜的丙烯产业链在东营港已很完善,隔壁就是‘配套商’,实现管道运输,每年光运输费就能节省几千万元。”
  高端化工是山东省“十强”产业之一,也是东营的特色优势产业。东营把建设绿色循环高端石化产业基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有序推进炼化产能优化整合,全力打造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重点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2021年,化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第一动力。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通过升级改造完全可以成为优势产业。东营借助实施“链长制”这个抓手,从2020年起连续3年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烯烃芳烃、高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产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东营立足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较2012年增加22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加5倍多,创新能力指数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地级市第2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围绕新材料产业,功能陶瓷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该产业已经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增长了43%。围绕新能源产业,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是东营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可达到2400万千瓦,占全省的1/4。配套产业方面,东营重点突破风电装备、锂电、氢能3条产业链,引进了中国海装、上海电气等行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建设了4个生物医药产业园,打造了我省首个自产疫苗——亦度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创新药——芪蛭益肾胶囊等细分领域拳头产品。
  在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一楼展厅,一个个机械手臂迅速挥舞起来,对模拟展示的蜂窝陶瓷样品拿起、AI识别、智能分拣……“这套AI工业视觉识别系统可完成30类缺陷的识别,人工运营成本下降60%、质检效率则达到人工的2至3倍。”东营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负责人穆永平介绍说。据悉,该中心是东营唯一一家市级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打造东营本土工业互联网品牌——“云帆”,已累计提供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75项,开发工业模型82个,服务企业600余家,上云企业300余家,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40个。
  今年以来,东营市聚焦数字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软件、信息通信等产业,并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东营软件园、大学科技园、光谷未来城等6处平台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推动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此外,聚焦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东营市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康养、托幼、家政等“幸福产业”。同时,推进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商超、零售网店数字化转型,培育首店经济和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来,东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保护治理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当前,东营生态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加强,湿地保护率达到60.47%,黄河口海域浮游动物、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稳定增加,一级保护鸟类由2013年的12种增加到25种,鸟类总量达到371种,黄河口国家公园成为全国正式启动创建的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
  为保护万里黄河最后一站的生态之美,东营持续推进精准化治气、系统化治水、综合化治土、规范化治废。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35.5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天蓝、水清、地净成为东营生态环境的新常态,自然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近5年万元GDP能耗下降17.1%。
  一处处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一件件走在前沿的创新成果,一个个势头猛进的产业集群,正汇集成黄河入海口倍道而进的发展态势,这座黄三角中心城市正以“创新实干、事争一流”的态势和决心,奋力谱写新时代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