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全域”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
2022-08-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创新团队展示开发的产品
|
![]() |
校外专家精心辅导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
□路静 常涛
近日,山东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公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榜上有名。同时,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传来好消息,该校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立项单位。佳报频传,这与该校打造的“全域”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密不可分。
近年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耦合为取向,实施资源全域整合、要素全域配套、过程全域管理、文化全域浸润、帮扶全域覆盖的“全域”教育,形成了“全域联动,内融外协,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众创空间、省十大创业之星等荣誉,成为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典型。
打造“一体两翼”创新创业管理体系
推动“多元主体”创新创业教育协同
秉承“服务地方,面向产业”的办学宗旨,围绕“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发展思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控机制建设,打造了创新创业学院为“体”,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两翼”的治理架构,成为推动学校面向山东省和数百家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引擎。
打造“专创融合”培养体系
达成“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旨归
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原则,构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按照“专业+创新创业”原则,进行广域课程建设,构建了“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创新课程—创新理论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创业训练课程—创业实践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理论教育—项目训练—竞赛选拔—创业实训—创业项目孵化”多阶段实践锻炼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打造了“学院创新创意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多级递进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链条,实现项目培育时间梯度结构的功能叠加;建成“2教师+3导师”,即“校内理论教师—创新实践教师—创业实践导师—产业导师—创业导师”多元化师资队伍。
近三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赛铜奖1项,获得“互联网+”省赛金奖3项、银奖12项、铜奖21项、优秀组织奖3次;其他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奖励289项。
对接区域经济产业链、技术链
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
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政行企校共建与新技术、新产业相关的“多边形”平台。政—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视野;行—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企—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校际互动、同频共振;打造众创空间、建设孵化基地,检验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本领。
创建“归类教育”新模式
彰显“个性发展”新特色
学校积极适应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必修+选修”“普惠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把有创业潜质、有职场创业意向、有结合专业进行创业想法及正在创业的学生,打破专业和年级界限进行“归类教育”。成立市场营销创业特色班、智能服务创业特色班,课程设置与创业项目对接,教学过程与项目实现过程对接,实行导师制、师徒制,建设4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孵化的“微校通”项目获得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智能店长——小黑蛋”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等。第二届创新协会会长2016届毕业生张志伟荣获2018年“山东省十大创业之星”。
近日,山东省第二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公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榜上有名。同时,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传来好消息,该校入选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立项单位。佳报频传,这与该校打造的“全域”创新创业教育新生态密不可分。
近年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耦合为取向,实施资源全域整合、要素全域配套、过程全域管理、文化全域浸润、帮扶全域覆盖的“全域”教育,形成了“全域联动,内融外协,全程帮扶”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基地、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众创空间、省十大创业之星等荣誉,成为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典型。
打造“一体两翼”创新创业管理体系
推动“多元主体”创新创业教育协同
秉承“服务地方,面向产业”的办学宗旨,围绕“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发展思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内控机制建设,打造了创新创业学院为“体”,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中心和创新创业技术服务中心为“两翼”的治理架构,成为推动学校面向山东省和数百家地方政府、高校、行业、企业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引擎。
打造“专创融合”培养体系
达成“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旨归
坚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原则,构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按照“专业+创新创业”原则,进行广域课程建设,构建了“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创新课程—创新理论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创业训练课程—创业实践课程”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理论教育—项目训练—竞赛选拔—创业实训—创业项目孵化”多阶段实践锻炼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打造了“学院创新创意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多级递进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链条,实现项目培育时间梯度结构的功能叠加;建成“2教师+3导师”,即“校内理论教师—创新实践教师—创业实践导师—产业导师—创业导师”多元化师资队伍。
近三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赛铜奖1项,获得“互联网+”省赛金奖3项、银奖12项、铜奖21项、优秀组织奖3次;其他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以上奖励289项。
对接区域经济产业链、技术链
夯实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
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趋势,政行企校共建与新技术、新产业相关的“多边形”平台。政—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拓宽学生创新创业视野;行—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夯实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企—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校际互动、同频共振;打造众创空间、建设孵化基地,检验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本领。
创建“归类教育”新模式
彰显“个性发展”新特色
学校积极适应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必修+选修”“普惠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把有创业潜质、有职场创业意向、有结合专业进行创业想法及正在创业的学生,打破专业和年级界限进行“归类教育”。成立市场营销创业特色班、智能服务创业特色班,课程设置与创业项目对接,教学过程与项目实现过程对接,实行导师制、师徒制,建设4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孵化的“微校通”项目获得山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智能店长——小黑蛋”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等。第二届创新协会会长2016届毕业生张志伟荣获2018年“山东省十大创业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