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
织密织牢学生“心理健康网”
2022-08-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通讯员 韩洪烁
“李老师,我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我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您的陪伴。”日前,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淑娜收到这样一则短信。多次接受李淑娜“一对一”心理咨询帮助的经管学院学生沈茂杭十分感激李淑娜的帮助,让她一步步打破自卑的牢笼,逐步走向乐观、开朗。
近年来,该校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创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补互助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心育+美育”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模式,进一步织密织牢学生“心理健康网”。
搭建多方平台
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每天晚上9:00,作为心理委员的外国语学院学生江佳琪都会准时上线,用睡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倾听同学的烦心事。
“最近我很容易焦虑,觉得压力比较大……”“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经常忍不住给自己加压,我们是想把每一天过得更有价值……”身在屏幕另一端的江佳琪从“共情”开始,与前来咨询的同学聊了起来。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大学生心理问题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也使得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如何运用好各方力量,更好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走进山东科技大学一幢并不显眼的小楼,在校内建立的心理咨询工作站里,几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心理委员正在线下线上倾听着不同学生的心声,耐心地回答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建议。
“‘小’心理委员,有‘大’育人作用,同龄人辅导同龄人效果更好。”山东科大学生工作部部长王震介绍,目前,该校建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功能室和10余个学院心理辅导站,专职咨询师和兼职咨询师队伍更是“阵容强大”,集结了学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心理委员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体系化、网格化、全方位上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动化学院辅导员范俊峰工作之余经常和学生玩闹在一起,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他发现了一名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鼓励他通过竞选担任班长。4年后,这名学生带领班级获评省优秀班级,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选调生。
近年来,该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结对帮包机制,启动心理关爱“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宿舍谈心、每两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云家访,实行“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先后帮助3000余名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心育”结合“美育”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这个手工剪纸需要静下心来,好治愈啊!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快乐能量’。”山东科大生物工程专业2019级1班学生管好男在体验了剪纸活动后说。
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排斥”:“我心理健康着呢,不需要心理咨询”“我没问题,自己能处理好”……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疏解潜在的心理压力?前不久,该校举办“体验心灵美学,关爱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百余名大学生现场体验了陶艺、扎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文化项目,探索出一条“以美育心 让心更美”的“心育+美育”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模式。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体验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日”“文化游园”等活动,通过“心育”和“美育”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表示:“我们要让文化走近每一名学生,以文化之美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心性得到潜移默化的涵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针对重点学生群体推出了“心理沙龙”“劳动体验”“户外心理乐园”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近一年来,校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0余项,学生参与活动近30000人次。
在国际博物馆日,该校1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进青岛海军博物馆和电影博物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让我很受鼓舞,虽然我现在拥有不多,但通过努力一定能成功。”土建学院学生赵子然说。
创新“第一课堂”
下活心理健康教育“一盘棋”
日前,山东科大一堂“恋爱心理学”选修课火了,爆满的教室画面一度刷屏网络。主讲教师王万楠说,希望通过这门课,可以让学生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近年来,山东科大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全程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认识自我、人际关系、恋爱心理、生命教育、消费心理等专题的必修课、选修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
“心理健康课,入耳动心才能保证授课质量。”该校心理咨询师乔扬说。首先,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偏向“心理体验”和“心灵拓展”,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自主性逐步增强;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选取正反典型实例作为教学素材,有时还请来毕业生“现身说法”。
除了“第一课堂”,“心语讲堂”“沐心心理讲堂”“阳光讲堂”等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也丰富起来,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近年来,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荣誉称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获得山东省、青岛市集体和个人奖项100余项。该校心理教育团队频繁走进中小学和社区,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珠江路小学等周边中小学、社区作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的喜爱。
“李老师,我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了,我的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您的陪伴。”日前,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淑娜收到这样一则短信。多次接受李淑娜“一对一”心理咨询帮助的经管学院学生沈茂杭十分感激李淑娜的帮助,让她一步步打破自卑的牢笼,逐步走向乐观、开朗。
近年来,该校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创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互补互助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心育+美育”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模式,进一步织密织牢学生“心理健康网”。
搭建多方平台
共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每天晚上9:00,作为心理委员的外国语学院学生江佳琪都会准时上线,用睡前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倾听同学的烦心事。
“最近我很容易焦虑,觉得压力比较大……”“我理解你的感受,我也经常忍不住给自己加压,我们是想把每一天过得更有价值……”身在屏幕另一端的江佳琪从“共情”开始,与前来咨询的同学聊了起来。
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约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大学生心理问题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也使得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如何运用好各方力量,更好地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走进山东科技大学一幢并不显眼的小楼,在校内建立的心理咨询工作站里,几位青年教师和学生心理委员正在线下线上倾听着不同学生的心声,耐心地回答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建议。
“‘小’心理委员,有‘大’育人作用,同龄人辅导同龄人效果更好。”山东科大学生工作部部长王震介绍,目前,该校建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功能室和10余个学院心理辅导站,专职咨询师和兼职咨询师队伍更是“阵容强大”,集结了学校心理咨询师、心理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心理委员以及社会上的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教育工作网络,形成体系化、网格化、全方位上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动化学院辅导员范俊峰工作之余经常和学生玩闹在一起,在这样的亲密接触中,他发现了一名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鼓励他通过竞选担任班长。4年后,这名学生带领班级获评省优秀班级,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选调生。
近年来,该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结对帮包机制,启动心理关爱“三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宿舍谈心、每两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云家访,实行“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先后帮助3000余名学生走出心理阴影。
“心育”结合“美育”
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这个手工剪纸需要静下心来,好治愈啊!这次活动让我找到了‘快乐能量’。”山东科大生物工程专业2019级1班学生管好男在体验了剪纸活动后说。
一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排斥”:“我心理健康着呢,不需要心理咨询”“我没问题,自己能处理好”……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疏解潜在的心理压力?前不久,该校举办“体验心灵美学,关爱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百余名大学生现场体验了陶艺、扎染、刺绣、剪纸等传统文化项目,探索出一条“以美育心 让心更美”的“心育+美育”心理健康工作创新模式。
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体验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体验日”“文化游园”等活动,通过“心育”和“美育”有机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克周表示:“我们要让文化走近每一名学生,以文化之美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心性得到潜移默化的涵养。”
除此之外,学校还针对重点学生群体推出了“心理沙龙”“劳动体验”“户外心理乐园”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近一年来,校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0余项,学生参与活动近30000人次。
在国际博物馆日,该校1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走进青岛海军博物馆和电影博物馆。“中国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让我很受鼓舞,虽然我现在拥有不多,但通过努力一定能成功。”土建学院学生赵子然说。
创新“第一课堂”
下活心理健康教育“一盘棋”
日前,山东科大一堂“恋爱心理学”选修课火了,爆满的教室画面一度刷屏网络。主讲教师王万楠说,希望通过这门课,可以让学生理性客观地分析自己、认识他人,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近年来,山东科大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全程教育体系建设,打造“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认识自我、人际关系、恋爱心理、生命教育、消费心理等专题的必修课、选修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
“心理健康课,入耳动心才能保证授课质量。”该校心理咨询师乔扬说。首先,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偏向“心理体验”和“心灵拓展”,学生的课堂体验和自主性逐步增强;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选取正反典型实例作为教学素材,有时还请来毕业生“现身说法”。
除了“第一课堂”,“心语讲堂”“沐心心理讲堂”“阳光讲堂”等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也丰富起来,形成了“一院一品牌、一院一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模式。
近年来,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优秀机构”荣誉称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获得山东省、青岛市集体和个人奖项100余项。该校心理教育团队频繁走进中小学和社区,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珠江路小学等周边中小学、社区作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中小学生、社区居民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