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社会与法 第3版

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乳山法院着力打造“如我在诉·乳你所愿”司法品牌

  • 日期:20250506
  • 作者:记者 张萌
  • 来源: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记者  张萌

    通讯员  蔡佳

    近年来,乳山市人民法院始终聚焦“公正与效率”主题,积极深化品牌建设,优化司法服务,突出机制优化,通过创建“和你有约”工作法、庭区互联共建机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造“如我在诉·乳你所愿”司法品牌,将“如我在诉”实现由理念到实践的生动转变,努力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庭区共建:“一闭环、两条线、三阶段”解码纠纷化解新思路

    乳山法院始终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为抓手,立足辖区案件特点,创新构建“一闭环、两条线、三阶段”庭区互联共建机制,将法庭的专业性与社区的贴近性相结合,以“闭环”为基础理念,通过法庭及社区“两条线”的联动运作,将矛盾纠纷的化解过程划分为“三阶段”,确保诉前解纷流程形成从预防、调解、诉讼,到反馈与提升,再到预防的动态机制,加强辖区多元解纷建设,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自该机制启动以来,辖区内涉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由 2022年的 65件下降至2024年的 32 件,诉前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24.1% 。

    在共性问题预防阶段,法庭通过“问题反馈清单”方式将基层社会治理中涉诉的典型性问题及裁判思路推送社区,由社区会同物业、业委会等组织通过规范管理、提前排查等方式,将纠纷化解于萌芽。在社区处理群众诉求过程中遇到的个案专业指导阶段,由法庭向社区输入专业指导力量,在具体个案中联动调解,通过“巡诊开方”,会同社区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将纠纷止于社区,化解于诉前,努力在庭区互联共建中将“如我在诉”的功课做到极致。

    和你有约:“诉前、诉中、诉后”三阶段谈心深化治理衍生案件

    “和你有约”工作法是乳山法院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创造性提出的工作方法。该工作法强调让群众之间、群众与审判人员之间秉持善良的本心和同理心,互相理解、从心出发,贯穿于审判工作全流程。审判人员在办理案件的诉前、诉中、诉后三个阶段持续发力。在诉前阶段,换位思考,为当事人释法解惑,寻找矛盾产生的根源;在诉中阶段,与当事人“ 谈心谈话” ,化解矛盾纠纷;在诉后阶段,以“庭后十分钟”方式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当事人诚实守信意识,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同时,法官承诺公正公平、高效处理案件,当事人则以理性态度参与诉讼,用事实证据说话。这一层约定,是法官与群众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是换位思考的体现。法官不仅在法庭上展现专业素养,更在法庭外展现人文关怀,主动走出法庭,深入基层,通过诉前普法、诉中谈心、诉后回访等全流程司法服务,确保小矛盾早发现、早处理、不上交。通过这种互动司法模式,不仅促进案件公正高效处理,更在无形中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与尊重,让司法成为人民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2024 年,乳山法院辖区前端调解成功案件3147件,成功率38.29% ,带动诉前调解案件数和立案数同步减少。

    反向评价:做实做细内部流程衔接,深化办案机制提升诉讼体验

    在推进高质量司法服务过程中,乳山法院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如我在诉”理念贯穿于案件处理全流程。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法律的严格适用上,更体现在内部运转机制的迭代完善之中。该院采用“一站式诉讼”服务,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让当事人少跑腿、纠纷快化解。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该院注重全流程释法答疑工作, 2024 年辖区案件上诉率保持在6.8% 左右,确保群众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存在。

    与此同时,乳山法院创新推行“ 反向评价” 工作机制。“ 反向评价”,即依托每月召开的院务会,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找茬”,找准制约内部各部门、各环节有序衔接的堵点、难点,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诉讼体验。如每月通过执行正反典型案例,分享判决明确、具体、可执行性强的案例以及判项不明确、 不具体、影响可执行性的案例,引导审判法官注重审查裁判的可执行性,推动切实提升案件执行完毕率和执行到位率,让人民群众以最少的程序实质化解纠纷,最大限度兑现胜诉权益。

    民生无小事,每个“小案”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下一步,乳山法院将始终以求极致的态度,做深做实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始终把确保公正、确保质量放在优先位置,耐心细致审理好每一起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