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法制报  >  综合新闻

滨州滨城区检察院“第一书记”舒鑫:

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2025-10-16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 李翠翠
  农作物收益低、青年劳动力外流、村集体经济薄弱、地理位置较偏僻,村民们依赖传统种植方式较难增收,这是滨州市滨城区检察院“第一书记”舒鑫初到三河湖镇张铁匠村面临的情况。为了破解困境,助力群众增收,舒鑫针对村内现有韭菜产业及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及种植大户到寿光、惠民等地学习,决定通过“小韭菜”为集体带来“大收益”。
  为充分发挥“三河湖韭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舒鑫多方协调,邀请农业专家驻村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采用绿色防控方法减少农药使用,建设节水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引进高产优质的韭菜新品种。同时,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滨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帮扶资金提升改造了韭菜大棚,协调市供电公司在村里新建大功率变压器用于韭菜的灌溉作业。
  产业发展最终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张铁匠村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贫困户可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也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截至目前,张铁匠村的韭菜种植300余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汉中雪韭。合作社建立后,亩均收入达到5000余元,带动农村劳动力20余人就业,村民每人增收2000余元。小韭菜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叶子”。
  □ 李翠翠
  农作物收益低、青年劳动力外流、村集体经济薄弱、地理位置较偏僻,村民们依赖传统种植方式较难增收,这是滨州市滨城区检察院“第一书记”舒鑫初到三河湖镇张铁匠村面临的情况。为了破解困境,助力群众增收,舒鑫针对村内现有韭菜产业及市场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及种植大户到寿光、惠民等地学习,决定通过“小韭菜”为集体带来“大收益”。
  为充分发挥“三河湖韭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优势,舒鑫多方协调,邀请农业专家驻村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采用绿色防控方法减少农药使用,建设节水灌溉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引进高产优质的韭菜新品种。同时,充分利用帮扶单位滨城区人民检察院的帮扶资金提升改造了韭菜大棚,协调市供电公司在村里新建大功率变压器用于韭菜的灌溉作业。
  产业发展最终是为了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张铁匠村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贫困户可以土地入股,参与分红,也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得收入。截至目前,张铁匠村的韭菜种植300余亩,主要种植品种为汉中雪韭。合作社建立后,亩均收入达到5000余元,带动农村劳动力20余人就业,村民每人增收2000余元。小韭菜真正成了村民致富的“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