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下好反诈“先手棋” 守好群众“钱袋子”

2025-10-14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庆云县公安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的总体策略,聚焦当前诈骗犯罪的新变化、新特点,以机制创新和精准宣防为双轮驱动,通过靶向性的预警干预、多元化的社会协同、全域化的宣传覆盖,全面构建起“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格局,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推动打击治理效能的整体跃升。
完善机制体系 提升预警劝阻精准度
  优化预警处置流程。严格落实反诈警情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每一条预警指令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劝阻话术与现场操作流程,采取“线上电话联络+线下上门见面”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核实当事人身份及潜在风险,实现对预警信息的闭环管理、高效处置。今年以来,全局预警、上门劝阻成功率达100%,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财产损失,牢牢掌握与诈骗分子“抢时间、拼速度”的主动权。实施精准预警策略。根据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类型、地域特征和受害人群分布,动态调整宣传和劝阻策略。定期组织研判会商,汇总分析预警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特殊困难,针对不同诈骗手法和不同人群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劝阻方案。在劝阻过程中,一针见血揭示诈骗套路,切实唤醒潜在受害人,增强群众的警觉性和辨识能力,确保预警工作有的放矢、精准高效。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定期组织开展预警劝阻专项培训,系统梳理成功劝阻案例,提炼有效做法,同时聚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剖析原因,推动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加强对新型诈骗手法和话术的研究,及时更新反诈知识库,提升一线民警应对复杂情况的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题培训16场,培训专业人员480人次,保障反诈预警工作持续高效运转。
整合社会资源 携手构建反诈共同体
  深化“警银”协作机制。与县域内银行机构建立信息共享与风险通报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涉案账户特征和资金流转规律,协同防范诈骗风险。优化涉案资金紧急止付、账户快速冻结等联动流程,明确接警处置、资金拦截、账户管控等环节的协作规范,有效拦截被骗资金,切实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推动“警企”联防共建。将反诈防线延伸至企业最小单元,通过在车间、班组开展反诈宣讲、真实案例剖析、法律政策讲解等活动,提升企业员工防骗意识。对规模以上企业,采取“上门宣防、集中培训、签订告知书”等形式,进行精准反诈指导。深入企业开展反诈讲座50余场,受教员工3000余人,有效增强企业整体防控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加强“警校”联动教育。选派派出所民警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定期参与校园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涉师生电诈案例,协同校方开展针对性防范教育。借助教师课堂宣讲以及“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载体,推动反诈知识由学生向家庭传播。累计开展校园反诈主题活动25场,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辐射效果,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防骗能力。
拓展宣传维度 全面筑牢反诈防护墙
  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警民联络群等平台,持续推送反诈预警、典型案例和防骗知识,让群众时时看到反诈提醒,有问题第一时间咨询和反馈,目前已发布反诈预警信息360余条。线下组织民警进社区、进商超、进企业、进学校、进人员密集场所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发放反诈宣传单、LED大屏播放等形式,切实提高居民群众识骗、防骗的能力,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凝聚“公安+社会”宣传合力。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动员村干部、网格员等治安力量组成反诈宣传队伍,全方位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公安牵头、社会联动的反诈联盟。现已发展反诈志愿者860名,切实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坚持“传统+创新”多形式覆盖宣传。坚持“贴”到位、“讲”到位、“联”到位,在广场、商超、市场等人流密集处大范围张贴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海报、标语,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微信、短信向群众推送反诈宣传短信,全方位筑牢反诈宣防阵地,努力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        刘鹏
  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近年来,庆云县公安局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打防并举、防范为先”的总体策略,聚焦当前诈骗犯罪的新变化、新特点,以机制创新和精准宣防为双轮驱动,通过靶向性的预警干预、多元化的社会协同、全域化的宣传覆盖,全面构建起“全警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新格局,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推动打击治理效能的整体跃升。
完善机制体系 提升预警劝阻精准度
  优化预警处置流程。严格落实反诈警情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每一条预警指令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劝阻话术与现场操作流程,采取“线上电话联络+线下上门见面”相结合的方式,迅速核实当事人身份及潜在风险,实现对预警信息的闭环管理、高效处置。今年以来,全局预警、上门劝阻成功率达100%,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财产损失,牢牢掌握与诈骗分子“抢时间、拼速度”的主动权。实施精准预警策略。根据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高发类型、地域特征和受害人群分布,动态调整宣传和劝阻策略。定期组织研判会商,汇总分析预警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特殊困难,针对不同诈骗手法和不同人群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劝阻方案。在劝阻过程中,一针见血揭示诈骗套路,切实唤醒潜在受害人,增强群众的警觉性和辨识能力,确保预警工作有的放矢、精准高效。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定期组织开展预警劝阻专项培训,系统梳理成功劝阻案例,提炼有效做法,同时聚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深入剖析原因,推动举一反三、补齐短板。加强对新型诈骗手法和话术的研究,及时更新反诈知识库,提升一线民警应对复杂情况的业务能力。今年以来,已开展专题培训16场,培训专业人员480人次,保障反诈预警工作持续高效运转。
整合社会资源 携手构建反诈共同体
  深化“警银”协作机制。与县域内银行机构建立信息共享与风险通报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涉案账户特征和资金流转规律,协同防范诈骗风险。优化涉案资金紧急止付、账户快速冻结等联动流程,明确接警处置、资金拦截、账户管控等环节的协作规范,有效拦截被骗资金,切实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推动“警企”联防共建。将反诈防线延伸至企业最小单元,通过在车间、班组开展反诈宣讲、真实案例剖析、法律政策讲解等活动,提升企业员工防骗意识。对规模以上企业,采取“上门宣防、集中培训、签订告知书”等形式,进行精准反诈指导。深入企业开展反诈讲座50余场,受教员工3000余人,有效增强企业整体防控能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加强“警校”联动教育。选派派出所民警兼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定期参与校园安全工作会议,通报涉师生电诈案例,协同校方开展针对性防范教育。借助教师课堂宣讲以及“小手拉大手”等活动载体,推动反诈知识由学生向家庭传播。累计开展校园反诈主题活动25场,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辐射效果,全面提升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防骗能力。
拓展宣传维度 全面筑牢反诈防护墙
  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警民联络群等平台,持续推送反诈预警、典型案例和防骗知识,让群众时时看到反诈提醒,有问题第一时间咨询和反馈,目前已发布反诈预警信息360余条。线下组织民警进社区、进商超、进企业、进学校、进人员密集场所等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采取发放反诈宣传单、LED大屏播放等形式,切实提高居民群众识骗、防骗的能力,营造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凝聚“公安+社会”宣传合力。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动员村干部、网格员等治安力量组成反诈宣传队伍,全方位整合群防群治力量,形成公安牵头、社会联动的反诈联盟。现已发展反诈志愿者860名,切实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坚持“传统+创新”多形式覆盖宣传。坚持“贴”到位、“讲”到位、“联”到位,在广场、商超、市场等人流密集处大范围张贴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海报、标语,创新运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微信、短信向群众推送反诈宣传短信,全方位筑牢反诈宣防阵地,努力实现反诈宣传全覆盖。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