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法制报  >  综合新闻

35℃高温下的“甜蜜”坚守

济南历下区佛山街南头西瓜摊托起孔凡安夫妇的“甜”事业

2025-07-31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 记者 陈瑞阳
  7月28日,三伏天里,最高气温达到35℃。午后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佛山街南头的应季西瓜临时销售点,孔凡安翘着脚从堆成小山的西瓜里挑出一个,拿在手上拍了拍,听着通透的响声,他笑着抬头对买瓜的顾客说:“大哥,咱这瓜你就放心吃吧,又甜又脆,专程进的正宗麒麟西瓜,包你一吃就喜欢!”说着,孔凡安麻利地给瓜过秤,“15块4毛,切块儿还是直接拿着啊?”“切切吧,放盒子里。”“好嘞!加个打包盒一共16块4毛,直接给16元就行。”
  一旁的妻子把水果刀洗好,拿过西瓜刚一下刀,瓜皮就顺着刀口裂开,红彤彤的瓜瓤即刻呈现眼前。见状顾客笑了起来:“这瓜确实好啊,熟得好,皮也薄。”孔凡安和妻子三下五除二快速切块装盒,妻子额角的汗珠顺着晒黑的脸颊滑进衣领——这是他们在济南卖瓜的第4个夏天,这个由济南城管统一规划的摊位,不仅撑起了他们的生计,也为市民带来了便利的清甜。
  “济南还有城管给安排的西瓜摊,还不收摊位费?”4年前第一次听朋友说起济南“西瓜地图”,孔凡安心里满是不可思议。而今实实在在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孔凡安心里满是感激:“有这样的好政策,除了感谢就是感谢!”
  孔凡安夫妻二人家住德州市齐河县铜官镇,4年前还在家种麦子、玉米。“种了大半辈子地,偶然听朋友说济南城管有政策,允许农民摆摊卖瓜,还不用交摊位费,就动了心。”他记得第一次去提交材料,手续简单,没多久就拿到了经营许可证,街道办事处把他们安排在佛山街南头的路口点位。从那以后,每年5月到9月,他们的生活就一头连着济南街头,一头跟着西瓜的成熟季迁徙:先卖潍坊昌乐的早瓜,再换江苏盐城的麒麟瓜,秋末转成新疆和东北的晚瓜,车轮子跑遍大半个中国,只为挑出最合济南市民胃口的甜。
  摊前的热闹,藏着老顾客的默契。孔凡安记得有位常来的大姐说:“你家瓜甜,最后那点青瓜瓤我都舍不得扔,啃到只剩薄薄的一层外皮。”这话让孔凡安夫妻俩记了很久,大姐每次来买瓜都给抹个零头。有住在附近拎不动瓜的老人来买瓜,孔凡安会拿出小本子记下他们所在的小区和门牌号,趁着顾客不多时,留下妻子看摊,自己骑上三轮车,带着老人和西瓜一并给送到家门口。“都是街坊,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朋友。”妻子坐在小板凳上收拾着摊位,脸上藏不住的幸福,“早上6点出摊,晚上10点收摊,忙起来顾不上吃饭,但听着回头客认可咱的瓜,辛苦点也不算什么。”
  辛苦里藏着实在的甜。一天卖瓜能挣三四百元,比之前只靠种粮食挣得多些。“以前光靠种麦子、玉米,得等人家来收的时候才挣钱,现在虽然更忙活,但每天都能有‘活钱’,我觉得挺好。”孔凡安擦了擦汗,“城管给咱设了摊,市民认咱的瓜,这日子就有奔头。”
  下午5点,车流逐渐多起来,瓜摊的一抹翠绿为闷热的道路平添一分清凉。路过买瓜的人让孔凡安夫妇应接不暇,车斗里的西瓜渐渐又少了一层。一波买瓜高峰过去,夫妻俩开始整理摊位。
  让孔凡安夫妇深感受益的“西瓜地图”,济南城管已连续发布14年。“西瓜地图”年年优化,今年除了纸质地图,市民还可通过“济南掌上城管”小程序查询电子地图,就近寻找西瓜临时销售点。形式和制度越来越完善,不变的是“既保民生温度,又守城市秩序”的治理初心。
  在这个夏天,济南的街头巷尾,还有300多个这样的售卖点,它们不仅装着清甜的西瓜,更装着这个城市的温度——政策的善意托举着普通人的生计,而普通人的真诚,又把这份善意酿成了生活的甜。
  7月28日,孔凡安将切好的西瓜递到市民手中。
  □ 记者 陈瑞阳
  7月28日,三伏天里,最高气温达到35℃。午后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佛山街南头的应季西瓜临时销售点,孔凡安翘着脚从堆成小山的西瓜里挑出一个,拿在手上拍了拍,听着通透的响声,他笑着抬头对买瓜的顾客说:“大哥,咱这瓜你就放心吃吧,又甜又脆,专程进的正宗麒麟西瓜,包你一吃就喜欢!”说着,孔凡安麻利地给瓜过秤,“15块4毛,切块儿还是直接拿着啊?”“切切吧,放盒子里。”“好嘞!加个打包盒一共16块4毛,直接给16元就行。”
  一旁的妻子把水果刀洗好,拿过西瓜刚一下刀,瓜皮就顺着刀口裂开,红彤彤的瓜瓤即刻呈现眼前。见状顾客笑了起来:“这瓜确实好啊,熟得好,皮也薄。”孔凡安和妻子三下五除二快速切块装盒,妻子额角的汗珠顺着晒黑的脸颊滑进衣领——这是他们在济南卖瓜的第4个夏天,这个由济南城管统一规划的摊位,不仅撑起了他们的生计,也为市民带来了便利的清甜。
  “济南还有城管给安排的西瓜摊,还不收摊位费?”4年前第一次听朋友说起济南“西瓜地图”,孔凡安心里满是不可思议。而今实实在在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孔凡安心里满是感激:“有这样的好政策,除了感谢就是感谢!”
  孔凡安夫妻二人家住德州市齐河县铜官镇,4年前还在家种麦子、玉米。“种了大半辈子地,偶然听朋友说济南城管有政策,允许农民摆摊卖瓜,还不用交摊位费,就动了心。”他记得第一次去提交材料,手续简单,没多久就拿到了经营许可证,街道办事处把他们安排在佛山街南头的路口点位。从那以后,每年5月到9月,他们的生活就一头连着济南街头,一头跟着西瓜的成熟季迁徙:先卖潍坊昌乐的早瓜,再换江苏盐城的麒麟瓜,秋末转成新疆和东北的晚瓜,车轮子跑遍大半个中国,只为挑出最合济南市民胃口的甜。
  摊前的热闹,藏着老顾客的默契。孔凡安记得有位常来的大姐说:“你家瓜甜,最后那点青瓜瓤我都舍不得扔,啃到只剩薄薄的一层外皮。”这话让孔凡安夫妻俩记了很久,大姐每次来买瓜都给抹个零头。有住在附近拎不动瓜的老人来买瓜,孔凡安会拿出小本子记下他们所在的小区和门牌号,趁着顾客不多时,留下妻子看摊,自己骑上三轮车,带着老人和西瓜一并给送到家门口。“都是街坊,时间长了大家都成了朋友。”妻子坐在小板凳上收拾着摊位,脸上藏不住的幸福,“早上6点出摊,晚上10点收摊,忙起来顾不上吃饭,但听着回头客认可咱的瓜,辛苦点也不算什么。”
  辛苦里藏着实在的甜。一天卖瓜能挣三四百元,比之前只靠种粮食挣得多些。“以前光靠种麦子、玉米,得等人家来收的时候才挣钱,现在虽然更忙活,但每天都能有‘活钱’,我觉得挺好。”孔凡安擦了擦汗,“城管给咱设了摊,市民认咱的瓜,这日子就有奔头。”
  下午5点,车流逐渐多起来,瓜摊的一抹翠绿为闷热的道路平添一分清凉。路过买瓜的人让孔凡安夫妇应接不暇,车斗里的西瓜渐渐又少了一层。一波买瓜高峰过去,夫妻俩开始整理摊位。
  让孔凡安夫妇深感受益的“西瓜地图”,济南城管已连续发布14年。“西瓜地图”年年优化,今年除了纸质地图,市民还可通过“济南掌上城管”小程序查询电子地图,就近寻找西瓜临时销售点。形式和制度越来越完善,不变的是“既保民生温度,又守城市秩序”的治理初心。
  在这个夏天,济南的街头巷尾,还有300多个这样的售卖点,它们不仅装着清甜的西瓜,更装着这个城市的温度——政策的善意托举着普通人的生计,而普通人的真诚,又把这份善意酿成了生活的甜。
  7月28日,孔凡安将切好的西瓜递到市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