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法制报  >  公安周刊

济南市公安局南部山区分局

“全警包村”化解矛盾 守护乡村和美

2025-06-24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德州市十佳青年卫士”“全市最美警察”……在齐河县公安局网络信息巡查中心主任宋吉伟的柜子里,一摞摞红彤彤的荣誉证书分外抢眼。   宋吉伟在公安战线上奋战了19个春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是坐在电脑前,就是埋头于蛛网般的线路里。天道酬勤,人道酬信。在他的19个青春驿站里,处处开满了荣誉之花。每一本荣誉证书,无不是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0年8月4日,德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向齐河县公安局发函:宋吉伟同志被评为2020年度“德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并委托专业人士对宋吉伟同志进行采访报道。这是宋吉伟从警4年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20年5月7日,齐河县城区一家金店被盗,财产损失90多万元。县局党委调兵遣将,全力破案。宋吉伟被调到视频侦察组。歹徒狡猾至极,蒙面作案,骑电动自行车逃离,途中更衣,变换车牌,时时处处反侦查。宋吉伟和战友们围绕歹徒的来踪去迹,调取海量视频,开展模拟实验,不放过屏幕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他对全县监控布局了如指掌,每当追踪至山穷水尽之时,他总能另辟蹊径,侦察工作柳暗花明。时隔80小时后,歹徒在天津落网,所盗金饰、金器被全部缴获。   多破一案,不如少发一案。2009年,齐河“天网工程”全面启动,宋吉伟作为该项工程的牵头人,与团队成员踏遍了全县每一个角落,绘制勘查图纸3000余份,节约建设资金50余万元,建成了1.5万路的视频监控,并通过“高空瞭望+AI识别”技术,齐河治安实现由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天网工程”在预防犯罪、打击犯罪中屡建奇功。全县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绑架等恶性刑事案件连年下降,齐河“命案”保持16年连续全破,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增强。 “NET软件工程师”   “NET软件工程师”“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网络工程师”……宋吉伟参加工作后,干什么学什么,业余考取了含金量十足的三本资格证书,逐渐成为本行业的翘楚。   2024年8月9日,某市公安局发布“数战110”协作申请,需要落实一名重大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宋吉伟带领数据作战队,用时30多分钟就查实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进而顺利抓捕,消除了安全隐患。该案例被上级编入经典案例集,供全警学习借鉴。   警力有限,科技无穷。宋吉伟在科技强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他整合全县64类1500万条社会数据信息,建成了齐河公安“信息化合成作战平台”,案件研判效率显著提升,全警破案率提升3成。该项科技成果被评为“全市公安机关基层科技创新一等奖,他被授予“齐鲁公安英才·标兵型人才”“智慧公安警务工程师”等荣誉称号。 “最不靠谱的爸爸”   2024年7月,女儿放学回家后,气呼呼地从书包里掏出“奖状”,并在家人的见证下,给宋吉伟“颁奖”:最不靠谱的爸爸。   原来,女儿小学毕业,学校召开家长会。女儿邀请爸爸参加自己的毕业典礼。宋吉伟口头答应了。时值机房设备调试,全局网络受到影响,他擅自临时“换将”,急电妻子参加家长会。当看到妻子发来女儿情绪失落的照片时,宋吉伟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母亲患重病,宋吉伟一边陪护照顾母亲,一边在电脑上敲下一行行别人看不懂的代码。用代码编织平安网,用数据筑起防护墙,是宋吉伟心中的梦想。   “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勤奋自信,幸福快乐!”宋吉伟说这就是他的人生信条,他不仅在自己的青春驿站栽满了荣誉之花,还让平安之花盛开在齐河这片广袤的热土上。 李诚 甄翠竹 宋吉伟:荣誉之花开满青春的驿站王元泉和同事到村民家中走访。
  济南南部山区,被誉为省城济南的“后花园”,这里山清水秀、景美人和。秀美和谐的风景,见证了南山公安的倾心守护,诠释了全警为民的温暖承诺。
  今年3月,济南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在辖区推行“全警包村”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管控网络,实现“村村有警、周周见警、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全面摸排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好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推动村务、警务融合,取得了“村居欢迎、群众高兴、治安提升”的社会效果,守护南部山区乡村和美。
  真抓实干 着眼实际筑根基
  王元泉是南部山区公安分局锦绣川派出所的一名包村民警,他扎根南部山区30年,用心用情守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甘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每周有个必做的工作就是到他所包联的大泉村和后沟村去转一转。转的目的不是去拍照打卡,完成工作流程。而是沉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将他们反映的矛盾纠纷摸排上来,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形成台账,逐级上报,协调相关部门化解。
  5月29日下午,王元泉和同事在后沟村走访摸排中发现,该村3户村民家果园,因为挨着某高铁段施工现场,果园里的桃、杏、樱桃受到工地扬尘不同程度的污染,卖相变差,影响收成,3名村民情绪激动,扬言要到高铁工地讨要说法。王元泉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3名村民,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找到该高铁段项目负责人,三方围坐在一起,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项目负责人同意赔偿村民损失,并得到村民的谅解,一起矛盾纠纷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满意度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将“强化基层基础、做实社区警务”抓紧抓实,提出“工作受群众监督、效果让群众评判”理念,在辖区254个村居推行“全警包村”工作机制。全局统一思想打牢基础,明确开展“全警包村”工作的意义,从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降低工作成本的必要性,防止追究问责的紧迫性三个方面统一民警认识,为工作开展打好思想基础。
  同时,组建专班,制定方案,明确治安防范、基层基础、治安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警务警情、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的“四升四降”目标,定期推送任务清单,制作明白纸,积极组织推动,实现了“民警辅警齐上阵、村情民情摸上来、警力资源活起来”良好局面。
积极推进 立足实用强落实
  “我们优化全局民辅警力量,组织推行警力下沉,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为一组,包2到3个行政村居,派出所所长包政府驻地村,社区民警包治安重点村,所内其他岗位民警和分局机关业务单位民警包一般村。包村民辅警每周开展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等12项工作,当好村居‘服务员’‘治安员’‘信息员’‘情报员’和‘宣传员’。”南部山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邴国磊介绍。
  牛常利和丁倩分别是南部山区公安分局政工室的民警和辅警,他们每周都会到所帮包的大佛村和小佛村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除了将村里的矛盾纠纷摸排上来、登记在册之外,他们还会发挥自身特长,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防一氧化碳中毒等知识宣传,增强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充分发挥全局117名民警和129名辅警力量,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组合,帮包一个行政村居,协调设立包村警务站,建立包村工作群,探索“微警务”,目前已经建立包村微信群236个、用户达1.4万余人。同时,将村居干部、网格员和热心居民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发展472名信息员,为包村民警反馈矛盾纠纷线索和信息,建立“联合值班室”,从“民找警”变为“警找民”,由“一警单干”变为“一呼百应”,推动村务、警务深度融合。
靶向聚力 强抓实效促提升
  包村民辅警下村5000余人次,开展入户走访3040余户,检查各类场所300余家,发放各类安全防范提示11200余条,调解矛盾纠纷280余起,提供咨询280余条,办理业务130余件……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全警包村”机制实施以来,工作成效初显。
  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局机关和4个派出所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形成研判会商机制,对于公安机关不能解决或不属于职责范围的矛盾纠纷,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形成部门联动机制,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警民联调等方式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们推行‘全警包村’工作,就是工作前置、主动作为,把基层矛盾纠纷摸排上来,及时发现苗头性、预警性的矛盾纠纷,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提高群众安满度,守护南山社会长治久安。”南山公安分局局长葛方强说。  马永文
  ●将全局117名民警和129名辅警“捆绑”包联全区254个村,全面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
  ●对排查的矛盾纠纷,逐案逐事登记研判、一事一档案,汇总形成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建立包村工作群,建立“联合值班室”,发展驻村信息员,从“民找警”变为“警找民”
王元泉和同事到村民家中走访。
  济南南部山区,被誉为省城济南的“后花园”,这里山清水秀、景美人和。秀美和谐的风景,见证了南山公安的倾心守护,诠释了全警为民的温暖承诺。
  今年3月,济南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在辖区推行“全警包村”工作机制,构建全覆盖的服务管控网络,实现“村村有警、周周见警、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全面摸排化解矛盾纠纷,帮助群众解决好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推动村务、警务融合,取得了“村居欢迎、群众高兴、治安提升”的社会效果,守护南部山区乡村和美。
  真抓实干 着眼实际筑根基
  王元泉是南部山区公安分局锦绣川派出所的一名包村民警,他扎根南部山区30年,用心用情守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甘做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他每周有个必做的工作就是到他所包联的大泉村和后沟村去转一转。转的目的不是去拍照打卡,完成工作流程。而是沉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将他们反映的矛盾纠纷摸排上来,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形成台账,逐级上报,协调相关部门化解。
  5月29日下午,王元泉和同事在后沟村走访摸排中发现,该村3户村民家果园,因为挨着某高铁段施工现场,果园里的桃、杏、樱桃受到工地扬尘不同程度的污染,卖相变差,影响收成,3名村民情绪激动,扬言要到高铁工地讨要说法。王元泉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3名村民,稳定他们的情绪,同时,找到该高铁段项目负责人,三方围坐在一起,经过3个小时的不懈努力,项目负责人同意赔偿村民损失,并得到村民的谅解,一起矛盾纠纷被消除在萌芽状态。
  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满意度进行深入调研,明确将“强化基层基础、做实社区警务”抓紧抓实,提出“工作受群众监督、效果让群众评判”理念,在辖区254个村居推行“全警包村”工作机制。全局统一思想打牢基础,明确开展“全警包村”工作的意义,从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降低工作成本的必要性,防止追究问责的紧迫性三个方面统一民警认识,为工作开展打好思想基础。
  同时,组建专班,制定方案,明确治安防范、基层基础、治安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警务警情、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的“四升四降”目标,定期推送任务清单,制作明白纸,积极组织推动,实现了“民警辅警齐上阵、村情民情摸上来、警力资源活起来”良好局面。
积极推进 立足实用强落实
  “我们优化全局民辅警力量,组织推行警力下沉,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为一组,包2到3个行政村居,派出所所长包政府驻地村,社区民警包治安重点村,所内其他岗位民警和分局机关业务单位民警包一般村。包村民辅警每周开展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等12项工作,当好村居‘服务员’‘治安员’‘信息员’‘情报员’和‘宣传员’。”南部山区公安分局治安大队教导员邴国磊介绍。
  牛常利和丁倩分别是南部山区公安分局政工室的民警和辅警,他们每周都会到所帮包的大佛村和小佛村开展入户走访工作,除了将村里的矛盾纠纷摸排上来、登记在册之外,他们还会发挥自身特长,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防一氧化碳中毒等知识宣传,增强村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充分发挥全局117名民警和129名辅警力量,一名民警和一名辅警组合,帮包一个行政村居,协调设立包村警务站,建立包村工作群,探索“微警务”,目前已经建立包村微信群236个、用户达1.4万余人。同时,将村居干部、网格员和热心居民纳入群防群治队伍,发展472名信息员,为包村民警反馈矛盾纠纷线索和信息,建立“联合值班室”,从“民找警”变为“警找民”,由“一警单干”变为“一呼百应”,推动村务、警务深度融合。
靶向聚力 强抓实效促提升
  包村民辅警下村5000余人次,开展入户走访3040余户,检查各类场所300余家,发放各类安全防范提示11200余条,调解矛盾纠纷280余起,提供咨询280余条,办理业务130余件……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全警包村”机制实施以来,工作成效初显。
  南部山区公安分局局机关和4个派出所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形成研判会商机制,对于公安机关不能解决或不属于职责范围的矛盾纠纷,推送给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形成部门联动机制,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警民联调等方式共同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们推行‘全警包村’工作,就是工作前置、主动作为,把基层矛盾纠纷摸排上来,及时发现苗头性、预警性的矛盾纠纷,并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以提高群众安满度,守护南山社会长治久安。”南山公安分局局长葛方强说。  马永文
  ●将全局117名民警和129名辅警“捆绑”包联全区254个村,全面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
  ●对排查的矛盾纠纷,逐案逐事登记研判、一事一档案,汇总形成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建立包村工作群,建立“联合值班室”,发展驻村信息员,从“民找警”变为“警找民”
王元泉和同事到村民家中走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