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圣故里”到“工业强市”
滕州让千年智慧成为发展“硬核支撑”
2025-10-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金鑫 张洋
作为“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滕州始终将墨子、鲁班精神融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形成了以“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一批以鲁化、联泓、威达、金晶等为代表的龙头工业企业,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滕州GDP实现1039.3亿元,成为全省第六个“千亿县”。
今年1—8月,滕州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2.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交出了一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泓新科”)滕州产业园,年产2万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装置正平稳运行。这种被称为“超级塑料”的材料,以“扯不断、割不破、泡不烂”著称——强度是钢材的15倍,且耐腐蚀、自润滑,曾长期依赖进口。
2024年,联泓新科建成年产2万吨的UHMWPE装置,采用合作开发的新型连续法工艺技术,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这不仅标志着乙烯原料向高端新材料的成功转型升级,更让山东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多了一张“王牌”。
作为新能源电池隔膜的核心内层组件,UHMWPE的化学稳定性与机械强度直接决定电池安全,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用储能设备等领域,为枣庄锂电产业链强链补链提供支撑。更令人惊喜的是,耐磨性与轻量化特性让其在智能装备领域实现“跨界”突破:目前,UHMWPE纤维料已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防护,成为新兴产业的“硬核铠甲”。
该材料最初是为新能源电池隔膜而研发,但该企业在测试中发现,其耐磨性和轻量化特性在智能装备领域潜力巨大。在户外防护、深海养殖等场景,其耐候性、抗老化特性也让相关装备的耐用性显著提升。
在推动强工兴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滕州将墨子、鲁班创新基因融入血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规划建设以科创精神驱动引领发展的“墨子科创园”“鲁班科创园”等高新技术园区,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发展到210家、37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8家,滕州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25名、全省第4位。
滕州的工业崛起,离不开对墨子、鲁班创新基因的传承。在山东大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智能”),智能机床高速运转加工精密零件,“仓鼠”AGV机器人灵活穿梭运送物料,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设备运行参数、生产进度与订单动态——这幅“机器会思考、设备能对话”的智能生产图景,正是大汉智能以AI技术重塑传统机床产业的生动写照。
大汉智能将人工智能“装进”机床,让机器不仅会“思考”,还能相互“对话”,打造出一条高度协同的智能产线。企业自主研发的AI智能机床和五轴车铣复合中心,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面貌,为工业母机注入强大的智能大脑。
大汉智能的核心产品之一——HTMC800T五轴摆头车铣复合机床,是高端制造领域的“全能选手”。它能够一次装夹完成五面加工,精度达到0.005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接入AI“大脑”后,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今年2月,大汉智能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通过AI控制体系与生产管理系统的耦合,推出系列AI机床产品。“这让传统设备从‘被动操作’转向‘主动协同’。”公司总经理黄家坤解释,搭配工业软件、智能联网机床、搬运机器人及智能柜等,AI机床既可独立交付,也能嵌入全流程生态链,打通生产各环节,实现高效协同制造。
本报通讯员 金鑫 张洋
作为“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的故里,滕州始终将墨子、鲁班精神融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目前正在加快实施“强工兴产、项目突破”攻坚行动,形成了以“化机锂医数”五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形成了一批以鲁化、联泓、威达、金晶等为代表的龙头工业企业,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滕州GDP实现1039.3亿元,成为全省第六个“千亿县”。
今年1—8月,滕州市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32.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交出了一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泓新科”)滕州产业园,年产2万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装置正平稳运行。这种被称为“超级塑料”的材料,以“扯不断、割不破、泡不烂”著称——强度是钢材的15倍,且耐腐蚀、自润滑,曾长期依赖进口。
2024年,联泓新科建成年产2万吨的UHMWPE装置,采用合作开发的新型连续法工艺技术,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这不仅标志着乙烯原料向高端新材料的成功转型升级,更让山东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多了一张“王牌”。
作为新能源电池隔膜的核心内层组件,UHMWPE的化学稳定性与机械强度直接决定电池安全,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家用储能设备等领域,为枣庄锂电产业链强链补链提供支撑。更令人惊喜的是,耐磨性与轻量化特性让其在智能装备领域实现“跨界”突破:目前,UHMWPE纤维料已用于人形机器人关节防护,成为新兴产业的“硬核铠甲”。
该材料最初是为新能源电池隔膜而研发,但该企业在测试中发现,其耐磨性和轻量化特性在智能装备领域潜力巨大。在户外防护、深海养殖等场景,其耐候性、抗老化特性也让相关装备的耐用性显著提升。
在推动强工兴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背景下,滕州将墨子、鲁班创新基因融入血脉,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规划建设以科创精神驱动引领发展的“墨子科创园”“鲁班科创园”等高新技术园区,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集聚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发展到210家、370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28家,滕州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25名、全省第4位。
滕州的工业崛起,离不开对墨子、鲁班创新基因的传承。在山东大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汉智能”),智能机床高速运转加工精密零件,“仓鼠”AGV机器人灵活穿梭运送物料,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设备运行参数、生产进度与订单动态——这幅“机器会思考、设备能对话”的智能生产图景,正是大汉智能以AI技术重塑传统机床产业的生动写照。
大汉智能将人工智能“装进”机床,让机器不仅会“思考”,还能相互“对话”,打造出一条高度协同的智能产线。企业自主研发的AI智能机床和五轴车铣复合中心,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面貌,为工业母机注入强大的智能大脑。
大汉智能的核心产品之一——HTMC800T五轴摆头车铣复合机床,是高端制造领域的“全能选手”。它能够一次装夹完成五面加工,精度达到0.005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接入AI“大脑”后,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跨越。
今年2月,大汉智能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通过AI控制体系与生产管理系统的耦合,推出系列AI机床产品。“这让传统设备从‘被动操作’转向‘主动协同’。”公司总经理黄家坤解释,搭配工业软件、智能联网机床、搬运机器人及智能柜等,AI机床既可独立交付,也能嵌入全流程生态链,打通生产各环节,实现高效协同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