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品牌化: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025-10-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 |
|
|
![]() |
|
扫码观看视频
|
□ 李明
曾经以“油城”闻名的东营,如今在盐碱滩涂上书写着农业品牌化的新篇章。从“有产品无品牌”到“金字招牌”频出,东营的实践表明,品牌化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东营的成功,首先在于顶层设计与特色定位的精准结合。面对盐碱地多的困境,东营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紧扣“黄河口”这一地域标识,系统培育大闸蟹、大米、滩羊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协同体系。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价值突破31亿元,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
科技赋能与全链整合,则为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智能化出菇房、南瓜嫁接技术等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实现了全年稳定供应。从种植到销售,东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让农产品从“论斤卖”转向“论品牌卖”,农民收入实现跃升。
在营销层面,东营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让“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利用丰收节、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多维推广,不仅拓宽销路,更塑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
东营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能仅靠传统农业生产,更要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型。这条路虽需长期投入,却是一条可持续、高效益的富民强农之路。东营的“金字招牌”,正成为更多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益借鉴。
曾经以“油城”闻名的东营,如今在盐碱滩涂上书写着农业品牌化的新篇章。从“有产品无品牌”到“金字招牌”频出,东营的实践表明,品牌化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
东营的成功,首先在于顶层设计与特色定位的精准结合。面对盐碱地多的困境,东营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紧扣“黄河口”这一地域标识,系统培育大闸蟹、大米、滩羊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协同体系。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价值突破31亿元,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体现。
科技赋能与全链整合,则为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智能化出菇房、南瓜嫁接技术等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实现了全年稳定供应。从种植到销售,东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让农产品从“论斤卖”转向“论品牌卖”,农民收入实现跃升。
在营销层面,东营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让“养在深闺”的农产品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利用丰收节、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多维推广,不仅拓宽销路,更塑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形象。
东营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能仅靠传统农业生产,更要通过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型。这条路虽需长期投入,却是一条可持续、高效益的富民强农之路。东营的“金字招牌”,正成为更多地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益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