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巡检护航“外热入济”
2025-10-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本报通讯员 侯乐乐
寒意渐浓,供暖在即。近日,在“聊热入济”项目北线B3泵站附近,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悬停在管道上方,红外热成像镜头敏锐感知地表温度变化,高清摄像头观察管线周围50米的情况,集成AI算法的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预警。这是无人机正在为即将投用的“供热大动脉”巡检护航。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部负责人董如彬介绍,无人机监测范围内如有建筑施工或重型工程机械作业等情况,会自动弹出预警,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同步接入智慧供热调度中心;监测系统可自动比对23项施工指标,像回填不达标这类隐患,能在2小时内完成派单、处置。
当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碰撞出创新火花,城市运维模式迎来深刻变革。“聊热入济”项目作为国内长距离供热领域的标杆工程,南北两线跨越聊城、德州、济南三市六区县,总长度超130公里,计划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其运维安全直接关系济南主城区冬季供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提升管网运维效能,济南能源集团整合旗下济南热力集团和济南低空经济集团等优势资源及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等技术深度融合,探索管网巡检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跨越。
在济南热力集团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三维管网模型中,7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与管线走向精准重合。“借助济南数字低空平台的厘米级实景三维建模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无人机巡检效率大幅提升。”董如彬指着屏幕说,以“石热入济”项目为例,无人机巡检长度74公里,部署了4台智能机库,两架复合翼无人机、两架多旋翼无人机,每天按照各自负责的一段自动巡检,借助北斗增强定位技术飞行路线误差不超过1米。供热季,靠热成像设备探测跑冒滴漏,90℃以上的高温水一旦有外泄,设备检测到温差立即会显示红色亮块。平时,摄像头扫描管道两侧有无挖掘机等施工破坏隐患。不到20分钟,这些无人机就会完成巡检任务,“回巢”上传数据。此外,前期长输管道同步敷设了光纤预警系统,可监测到温度变化、震动等异常,发出预警后,无人机会立即起飞前往现场查看复核,后台AI自动形成分析报告,有必要时派检修人员处置。如果用原来人工开车沿线巡检,下井检查阀门等设施,至少得半天的时间。而且效率低、发现晚,多是地下冒白汽等严重渗漏。
“聊热入济”项目全线130公里正在陆续部署这种无人机库,长清热电机组、城区主管网都陆续实现无人值守巡检,共15台智能机库,巡飞总里程200多公里。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快速识别潜在的问题。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分析图像数据,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使用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以最短路径覆盖整个管道系统,巡检数据用于决策制定和维护计划。
巡检数据持续汇入“智慧供热大脑”,无人机采集的图像、传感信息与管网压力、流量等参数深度融合,能精准定位水压异常点及潜在泄漏风险。这在“聊热入济”南线茌平段注水过程中已经发挥作用。
目前,济南市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智能巡检达到20000余公里,“聊热入济”项目智慧巡检实践,探索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新场景,构建“低空+能源”产业生态。
本报通讯员 侯乐乐
寒意渐浓,供暖在即。近日,在“聊热入济”项目北线B3泵站附近,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悬停在管道上方,红外热成像镜头敏锐感知地表温度变化,高清摄像头观察管线周围50米的情况,集成AI算法的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上报预警。这是无人机正在为即将投用的“供热大动脉”巡检护航。
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部负责人董如彬介绍,无人机监测范围内如有建筑施工或重型工程机械作业等情况,会自动弹出预警,实时回传的高清画面同步接入智慧供热调度中心;监测系统可自动比对23项施工指标,像回填不达标这类隐患,能在2小时内完成派单、处置。
当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碰撞出创新火花,城市运维模式迎来深刻变革。“聊热入济”项目作为国内长距离供热领域的标杆工程,南北两线跨越聊城、德州、济南三市六区县,总长度超130公里,计划供热面积1亿平方米,其运维安全直接关系济南主城区冬季供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提升管网运维效能,济南能源集团整合旗下济南热力集团和济南低空经济集团等优势资源及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无损检测等技术深度融合,探索管网巡检从“人工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跨越。
在济南热力集团智慧调度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三维管网模型中,7架无人机的飞行轨迹与管线走向精准重合。“借助济南数字低空平台的厘米级实景三维建模和智能路径规划功能,无人机巡检效率大幅提升。”董如彬指着屏幕说,以“石热入济”项目为例,无人机巡检长度74公里,部署了4台智能机库,两架复合翼无人机、两架多旋翼无人机,每天按照各自负责的一段自动巡检,借助北斗增强定位技术飞行路线误差不超过1米。供热季,靠热成像设备探测跑冒滴漏,90℃以上的高温水一旦有外泄,设备检测到温差立即会显示红色亮块。平时,摄像头扫描管道两侧有无挖掘机等施工破坏隐患。不到20分钟,这些无人机就会完成巡检任务,“回巢”上传数据。此外,前期长输管道同步敷设了光纤预警系统,可监测到温度变化、震动等异常,发出预警后,无人机会立即起飞前往现场查看复核,后台AI自动形成分析报告,有必要时派检修人员处置。如果用原来人工开车沿线巡检,下井检查阀门等设施,至少得半天的时间。而且效率低、发现晚,多是地下冒白汽等严重渗漏。
“聊热入济”项目全线130公里正在陆续部署这种无人机库,长清热电机组、城区主管网都陆续实现无人值守巡检,共15台智能机库,巡飞总里程200多公里。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快速识别潜在的问题。融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动分析图像数据,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此外,使用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以最短路径覆盖整个管道系统,巡检数据用于决策制定和维护计划。
巡检数据持续汇入“智慧供热大脑”,无人机采集的图像、传感信息与管网压力、流量等参数深度融合,能精准定位水压异常点及潜在泄漏风险。这在“聊热入济”南线茌平段注水过程中已经发挥作用。
目前,济南市供热管网和燃气管网智能巡检达到20000余公里,“聊热入济”项目智慧巡检实践,探索低空经济与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新场景,构建“低空+能源”产业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