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绿色金融,实现多项“首单”突破,从产品到机制全面创新
莱商银行引金融活水,润绿水青山
2025-09-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胡羽
在日照,山东某纸业有限公司惊喜地发现,手中的“排污许可证”不再只是一纸批文,而是变成了能够质押贷款的“资产凭证”。莱商银行以此为核心抵押物,为企业成功发放500万元“排污权质押贷款”,有效拓宽了企业绿色融资渠道,也成为该行首单落地的环境权益抵押创新业务。
这正是莱商银行发力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莱商银行将绿色金融全面融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构建起与绿色转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47.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6%,近3年复合增长率持续领先。
蒙阴“好空气”
贷来7000万元真金白银
蒙阴县常路镇蒋家坪村的复垦现场,推土机轰鸣,工人抢抓时节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这片66亩的新增耕地将种上优质蜜桃。
令人意外的是,推动这项工程的初始资金,并非来自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而是源于一笔以“好空气”为质押获得的贷款。
“十四五”期间,莱商银行临沂分行向蒙阴润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放7000万元贷款,其质押物并非厂房设备或土地流转权,而是“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这也是山东省首笔在金融主管部门备案登记的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标志着金融支持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突破。
什么是森林碳汇?蒙阴润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于永涛解释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这就是森林碳汇。”他介绍,蒙阴县地处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拥有520多座山峰,是山东省的“生态绿肺”,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生态调节功能正不断转化为可衡量的经济价值。”
“打个形象的比喻,蒙阴县是用空气作抵押,贷来了70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于永涛说。
那么,“空气”如何变成“钱”?莱商银行临沂蒙阴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莱商银行引入专业碳汇评估机构,对林场的林木储量、固碳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将“呼吸之间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银行认可的质押凭证。这意味着,蒙阴的“好空气”变成了可抵押的“活资产”。
这片正在复苏的土地,未来不仅将结出丰硕果实,更在种植之初就凭借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让生态颜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一片树林,带来生态与收益双丰收。莱商银行以此笔业务为抓手,在助力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产品创新,“绿色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秋日的济南,阳光正好。在一处分布式光伏电站,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正将缕缕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也把“阳光收益”源源不断输向电网。而对济南某光伏发电公司负责人来说,2022年9月7日,更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拿到了来自莱商银行的1900万元“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贷款,它不仅是莱商银行系统内首笔该类创新业务,更像一把钥匙,解开了企业在阶段性补贴发放与持续再生产之间的资金“死结”。该光伏发电公司共建设5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25KW,年发电量810万度。但由于补贴资金未能及时到账,扩大再生产面临压力。莱商银行营业部主动对接、快速响应,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最终以企业“已确权未到账补贴”为质押,使其成功实现预收益变现。
产品创新是莱商银行绿色金融体系的引擎。该行以核心产品“光伏贷”“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为基础,建立创新信用类、专利类、共担类特色产品体系。通过扩展绿色贷款合格抵(质)押物,扩大碳排放权、排污权抵押使用范围、业务总量,探索将用能权、用水权、绿色电力证书等环境权益及其未来收益权纳入合格抵(质)押物,丰富绿色信贷产品押品种类,有效满足企业绿色信贷需求。
除信贷创新外,莱商银行正不断拓展绿色直接融资渠道。去年,该行成功发行2024年山东省内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规模1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40%,全场认购倍数高达2.71倍,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绿色转型发展的高度认可。截至2025年6月末,莱商银行发行的存量绿色金融债券达10亿元。
从助力企业“阳光收益”变现,到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莱商银行正以全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标杆银行”品牌形象。
领域聚焦,“绿色沙盘”精准引流金融活水
如何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环保修复、节能降碳、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考验着一家金融机构的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
莱商银行积极响应美丽山东建设部署,持续优化信贷投向,将资源聚焦于“四增四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绿色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达34.83亿元,较年初增长17.79%;节能降碳产业贷款余额10.75亿元,增幅6.86%,绿色信贷正以可观增速成为资产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在明确大方向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精准对接?莱商银行的做法是建立“绿色金融客户沙盘”。该行依托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发布的环保、碳金融、绿色建筑等重点项目清单,系统构建分类项目库,形成动态跟踪、分级管理的客户对接机制。通过持续完善沙盘入库标准、强化潜在客户考察与定期调度,莱商银行拓宽了信息获取与服务响应渠道,真正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显著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在授信政策层面,莱商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指引,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明确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客户准入与支持标准。一方面,该行充分运用“审批、放款、汇兑”三大绿色通道,建立专项信贷审批机制;另一方面,对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突出的绿色企业,采取“一户一议”差异化授信,并配套利率优惠,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结合各分行生态资源特点,不断尝试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探索将生态碳汇、GEP(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收益权等作为贷款还款来源,推动生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例如,该行成功为曹县某黄河水生态保护及治理项目发放9000万元贷款,用于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成为金融支持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制度引领,考核“指挥棒”转向绿色KPI
制度是蓝图落地的重要保障,在绿色金融这条新赛道上,莱商银行深谙此道。他们系统性推进了一场从战略到考核、从组织到流程的全面制度变革。
“十四五”期间,莱商银行出台《绿色金融工作发展战略(2023—2027)》《绿色金融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将绿色金融发展提升至全行战略层面。文件白纸黑字,路径清晰:建立“董事会—高管层—分支行”三级联动机制,确保绿色金融事项层层推进、有效落地。
总行授信审批部成为绿色金融牵头部门,授信审批部与公司金融部分别设立“科创绿色业务审查中心”和“政策及产品中心”,前者专注绿色贷款评审与制度构建,后者统筹产品创新与考核管理。各分行设置绿色金融专岗,推动服务下沉。一条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就此成形。
在全行绿色转型过程中,考核机制发挥了导向作用。
莱商银行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KPI体系,绿色贷款考核归属社会责任类考核指标,并在《分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2025年版)》中明确:绿色贷款增速不得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获贷主体数不能低于上年。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贷款资本成本占用按常规贷款的50%考核,这切实减轻了各分行推动绿色贷款的资金压力,提高了业务积极性。
评估结果也不再是“纸上通报”。每半年,总行与人行山东省分行同步汇总评估结果,对绿色金融成效突出的分支机构,给予额度、期限、利率、成本等多方面政策倾斜。“做好绿色金融,不吃亏,还有甜头”——这种实实在在的激励,让绿色经营成为理性选择。
当前,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商银行正以金融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未来,莱商银行将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发展沃土,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思维和新模式,优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强化资源倾斜和要素保障,增强绿色金融发展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绿色金融是银行重塑服务模式的战略机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绿色金融被赋予重要使命。银行如何突破传统服务边界,真正将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莱商银行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样本。
其一,产品创新本质是“权利认定”与“价值发现”。莱商银行并非简单推出几款“绿色标签”产品,而是深入理解企业绿色经营中的痛点与资产特性。无论是将企业“排污权”“可再生能源补贴”“碳排放配额”等环境权益转化为合格押品,还是通过绿色债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其核心都是通过金融工具识别和激活环境权益的市场价值。这反映出绿色金融创新已从“概念倡导”进入“价值运营”阶段,银行只有具备识别、评估和经营环境权益的能力,才能真正破解绿色企业“融资难”。
其二,绿色金融需要“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莱商银行借助“绿色金融客户沙盘”管理,实现对绿色项目的动态分级与精准对接。这一做法表明,绿色金融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总量增长上,必须建立与绿色产业特征相匹配的客户识别、信用评估和贷后管理机制。沙盘的本质是打通“政策—产业—金融”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精准配置,这也体现出绿色金融正在从“规模导向”迈向“效率导向”。
其三,制度变革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莱商银行从战略制定、组织架构调整,到考核激励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尤其是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分行KPI,并显著降低绿色资产资本占用,体现出考核“指挥棒”对经营行为的深刻影响。这提示我们,绿色金融若要摆脱“边缘化”或“运动式”发展,必须进行彻底的制度重构,使绿色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实现商业可持续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莱商银行的探索表明,绿色金融不仅是响应政策要求,更是银行机构重塑服务模式、培育新增长极的战略机遇。未来,绿色金融的纵深发展,仍需在环境风险定价、碳金融工具创新、跨部门协同等方面持续突破,而莱商银行的实践,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莱商银行信贷支持济南某新能源低热值煤清洁环保节能项目
莱商银行临沂分行与第三方评估公司对蒙阴土发集团林木储量及固碳能力进行评估
在日照,山东某纸业有限公司惊喜地发现,手中的“排污许可证”不再只是一纸批文,而是变成了能够质押贷款的“资产凭证”。莱商银行以此为核心抵押物,为企业成功发放500万元“排污权质押贷款”,有效拓宽了企业绿色融资渠道,也成为该行首单落地的环境权益抵押创新业务。
这正是莱商银行发力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的生动缩影。“十四五”期间,莱商银行将绿色金融全面融入中长期发展规划,持续完善绿色信贷机制,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构建起与绿色转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47.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2.26%,近3年复合增长率持续领先。
蒙阴“好空气”
贷来7000万元真金白银
蒙阴县常路镇蒋家坪村的复垦现场,推土机轰鸣,工人抢抓时节推进土地整理工作,这片66亩的新增耕地将种上优质蜜桃。
令人意外的是,推动这项工程的初始资金,并非来自传统意义上的抵押物,而是源于一笔以“好空气”为质押获得的贷款。
“十四五”期间,莱商银行临沂分行向蒙阴润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放7000万元贷款,其质押物并非厂房设备或土地流转权,而是“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这也是山东省首笔在金融主管部门备案登记的森林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标志着金融支持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重要突破。
什么是森林碳汇?蒙阴润蒙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于永涛解释道:“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降低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这就是森林碳汇。”他介绍,蒙阴县地处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区,拥有520多座山峰,是山东省的“生态绿肺”,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生态调节功能正不断转化为可衡量的经济价值。”
“打个形象的比喻,蒙阴县是用空气作抵押,贷来了700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于永涛说。
那么,“空气”如何变成“钱”?莱商银行临沂蒙阴支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莱商银行引入专业碳汇评估机构,对林场的林木储量、固碳能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将“呼吸之间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银行认可的质押凭证。这意味着,蒙阴的“好空气”变成了可抵押的“活资产”。
这片正在复苏的土地,未来不仅将结出丰硕果实,更在种植之初就凭借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让生态颜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一片树林,带来生态与收益双丰收。莱商银行以此笔业务为抓手,在助力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产品创新,“绿色权益”变成真金白银
秋日的济南,阳光正好。在一处分布式光伏电站,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正将缕缕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也把“阳光收益”源源不断输向电网。而对济南某光伏发电公司负责人来说,2022年9月7日,更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拿到了来自莱商银行的1900万元“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
这不是一笔普通的贷款,它不仅是莱商银行系统内首笔该类创新业务,更像一把钥匙,解开了企业在阶段性补贴发放与持续再生产之间的资金“死结”。该光伏发电公司共建设5个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25KW,年发电量810万度。但由于补贴资金未能及时到账,扩大再生产面临压力。莱商银行营业部主动对接、快速响应,为其量身定制融资方案,最终以企业“已确权未到账补贴”为质押,使其成功实现预收益变现。
产品创新是莱商银行绿色金融体系的引擎。该行以核心产品“光伏贷”“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等为基础,建立创新信用类、专利类、共担类特色产品体系。通过扩展绿色贷款合格抵(质)押物,扩大碳排放权、排污权抵押使用范围、业务总量,探索将用能权、用水权、绿色电力证书等环境权益及其未来收益权纳入合格抵(质)押物,丰富绿色信贷产品押品种类,有效满足企业绿色信贷需求。
除信贷创新外,莱商银行正不断拓展绿色直接融资渠道。去年,该行成功发行2024年山东省内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规模10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40%,全场认购倍数高达2.71倍,充分体现了市场对其绿色转型发展的高度认可。截至2025年6月末,莱商银行发行的存量绿色金融债券达10亿元。
从助力企业“阳光收益”变现,到成功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莱商银行正以全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绿色金融标杆银行”品牌形象。
领域聚焦,“绿色沙盘”精准引流金融活水
如何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环保修复、节能降碳、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考验着一家金融机构的战略眼光与执行能力。
莱商银行积极响应美丽山东建设部署,持续优化信贷投向,将资源聚焦于“四增四减”、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绿色项目。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贷款余额达34.83亿元,较年初增长17.79%;节能降碳产业贷款余额10.75亿元,增幅6.86%,绿色信贷正以可观增速成为资产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在明确大方向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精准对接?莱商银行的做法是建立“绿色金融客户沙盘”。该行依托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发布的环保、碳金融、绿色建筑等重点项目清单,系统构建分类项目库,形成动态跟踪、分级管理的客户对接机制。通过持续完善沙盘入库标准、强化潜在客户考察与定期调度,莱商银行拓宽了信息获取与服务响应渠道,真正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显著提升绿色金融服务效率与精准度。
在授信政策层面,莱商银行持续完善绿色金融指引,结合区域经济特点,明确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客户准入与支持标准。一方面,该行充分运用“审批、放款、汇兑”三大绿色通道,建立专项信贷审批机制;另一方面,对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突出的绿色企业,采取“一户一议”差异化授信,并配套利率优惠,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结合各分行生态资源特点,不断尝试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探索将生态碳汇、GEP(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收益权等作为贷款还款来源,推动生态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例如,该行成功为曹县某黄河水生态保护及治理项目发放9000万元贷款,用于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成为金融支持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
制度引领,考核“指挥棒”转向绿色KPI
制度是蓝图落地的重要保障,在绿色金融这条新赛道上,莱商银行深谙此道。他们系统性推进了一场从战略到考核、从组织到流程的全面制度变革。
“十四五”期间,莱商银行出台《绿色金融工作发展战略(2023—2027)》《绿色金融工作指导意见》等文件,将绿色金融发展提升至全行战略层面。文件白纸黑字,路径清晰:建立“董事会—高管层—分支行”三级联动机制,确保绿色金融事项层层推进、有效落地。
总行授信审批部成为绿色金融牵头部门,授信审批部与公司金融部分别设立“科创绿色业务审查中心”和“政策及产品中心”,前者专注绿色贷款评审与制度构建,后者统筹产品创新与考核管理。各分行设置绿色金融专岗,推动服务下沉。一条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就此成形。
在全行绿色转型过程中,考核机制发挥了导向作用。
莱商银行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KPI体系,绿色贷款考核归属社会责任类考核指标,并在《分行经营绩效考核办法(2025年版)》中明确:绿色贷款增速不得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绿色获贷主体数不能低于上年。值得注意的是,绿色贷款资本成本占用按常规贷款的50%考核,这切实减轻了各分行推动绿色贷款的资金压力,提高了业务积极性。
评估结果也不再是“纸上通报”。每半年,总行与人行山东省分行同步汇总评估结果,对绿色金融成效突出的分支机构,给予额度、期限、利率、成本等多方面政策倾斜。“做好绿色金融,不吃亏,还有甜头”——这种实实在在的激励,让绿色经营成为理性选择。
当前,绿色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商银行正以金融力量守护绿水青山、绘就生态画卷。未来,莱商银行将持续深耕绿色金融发展沃土,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新思维和新模式,优化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强化资源倾斜和要素保障,增强绿色金融发展内生动力,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为加快实现“双碳”目标和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绿色金融是银行重塑服务模式的战略机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绿色金融被赋予重要使命。银行如何突破传统服务边界,真正将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到绿色低碳领域,是当前的重要课题。莱商银行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样本。
其一,产品创新本质是“权利认定”与“价值发现”。莱商银行并非简单推出几款“绿色标签”产品,而是深入理解企业绿色经营中的痛点与资产特性。无论是将企业“排污权”“可再生能源补贴”“碳排放配额”等环境权益转化为合格押品,还是通过绿色债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其核心都是通过金融工具识别和激活环境权益的市场价值。这反映出绿色金融创新已从“概念倡导”进入“价值运营”阶段,银行只有具备识别、评估和经营环境权益的能力,才能真正破解绿色企业“融资难”。
其二,绿色金融需要“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莱商银行借助“绿色金融客户沙盘”管理,实现对绿色项目的动态分级与精准对接。这一做法表明,绿色金融不能停留在口号和总量增长上,必须建立与绿色产业特征相匹配的客户识别、信用评估和贷后管理机制。沙盘的本质是打通“政策—产业—金融”的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精准配置,这也体现出绿色金融正在从“规模导向”迈向“效率导向”。
其三,制度变革是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莱商银行从战略制定、组织架构调整,到考核激励设计,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尤其是将绿色金融指标纳入分行KPI,并显著降低绿色资产资本占用,体现出考核“指挥棒”对经营行为的深刻影响。这提示我们,绿色金融若要摆脱“边缘化”或“运动式”发展,必须进行彻底的制度重构,使绿色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实现商业可持续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莱商银行的探索表明,绿色金融不仅是响应政策要求,更是银行机构重塑服务模式、培育新增长极的战略机遇。未来,绿色金融的纵深发展,仍需在环境风险定价、碳金融工具创新、跨部门协同等方面持续突破,而莱商银行的实践,已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莱商银行信贷支持济南某新能源低热值煤清洁环保节能项目
莱商银行临沂分行与第三方评估公司对蒙阴土发集团林木储量及固碳能力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