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

“四个融入”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2025-09-24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李艳凤 郭立伟
  本 报 记 者 王 原

  山东中医药大学近年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两创”,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术研究、以文化人、百姓生活和社会服务,讲好中医药故事,凝聚中医药力量,传递中医药声音。
  融入学术研究,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阐释
  记者了解到,该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利用,深化中医经典文献研究整理。作为第一单位起草《中医古籍整理规范》,制定我国第一部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标准。牵头完成国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出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共计420余种古籍。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学校,目前已出版发布《中华医藏·养生卷》。组织创作《中医药文化读本》丛书。
  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重点围绕中医药文化“两创”,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融入以文化人,推动中医药文化启智润心
  坚持将中医药文化与儒家文化有机融合,山东中医药大学将“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环节,以中医药文化涵养高尚医德,以历代医家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引导师生践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价值追求。
  推进“儒”“医”有机融合,丰富医学人文精神。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大力阐发“儒医”概念,深入挖掘历代医家救死扶伤、造福社会的感人事迹和济世惠民、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将儒学与中医药文化融会贯通。
  打造校园特色人文景观,传播“医乃仁术”价值理念。设立扁鹊雕像及华佗、张仲景等历代医学名家雕像,建设大师园。
  融入百姓生活,促进中医生活化深入人心
  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治未病”理念,推动中医生活化,使中医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加强中医生活化研究,编制中医生活化指南,赴潍坊、临沂、宁阳等地开展当地群众中医健康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调研,指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医养生理念、知识和技术,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广泛宣传中医生活化理念,将“药食同源”“天人合一”等中医养生理念,传递给广大群众。
  融入社会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建设。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文化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高端学术论坛,持续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
  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四链”融合,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提升成果转化水平,更好赋能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 本报通讯员 李艳凤 郭立伟
  本 报 记 者 王 原

  山东中医药大学近年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两创”,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术研究、以文化人、百姓生活和社会服务,讲好中医药故事,凝聚中医药力量,传递中医药声音。
  融入学术研究,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阐释
  记者了解到,该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利用,深化中医经典文献研究整理。作为第一单位起草《中医古籍整理规范》,制定我国第一部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标准。牵头完成国家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出版《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共计420余种古籍。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保护计划项目《中华医藏》学术办公室挂靠学校,目前已出版发布《中华医藏·养生卷》。组织创作《中医药文化读本》丛书。
  省委宣传部与学校共建中医药文化与中华文明研究中心,重点围绕中医药文化“两创”,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
  融入以文化人,推动中医药文化启智润心
  坚持将中医药文化与儒家文化有机融合,山东中医药大学将“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各环节,以中医药文化涵养高尚医德,以历代医家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引导师生践行“大医精诚”“仁心仁术”的价值追求。
  推进“儒”“医”有机融合,丰富医学人文精神。成立儒医文化研究会,大力阐发“儒医”概念,深入挖掘历代医家救死扶伤、造福社会的感人事迹和济世惠民、治病救人的高尚医德,将儒学与中医药文化融会贯通。
  打造校园特色人文景观,传播“医乃仁术”价值理念。设立扁鹊雕像及华佗、张仲景等历代医学名家雕像,建设大师园。
  融入百姓生活,促进中医生活化深入人心
  山东中医药大学坚持“治未病”理念,推动中医生活化,使中医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加强中医生活化研究,编制中医生活化指南,赴潍坊、临沂、宁阳等地开展当地群众中医健康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调研,指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医养生理念、知识和技术,将中医药融入日常生活。广泛宣传中医生活化理念,将“药食同源”“天人合一”等中医养生理念,传递给广大群众。
  融入社会服务,提升中医药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山东中医药大学主动融入健康中国、健康山东建设。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文化论坛、“泰山论灸”“沂山论健”等高端学术论坛,持续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
  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开展有组织科研,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推进“四链”融合,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提升成果转化水平,更好赋能中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