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年龄超60岁 乡音合唱诉乡情

2025-09-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见习记者 秦光然

  “葡萄园里飘来醉人的芳香,洁白的粉丝轻拂着脸庞……”日前,龙口市石良镇尹村的剧院里,由105名果农自发组成的合唱团高声歌唱,他们即将参加烟台村歌决赛。“我们合唱团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了。”担任合唱团导演的刁永利说。这群“加起来有六千多岁,顶得上一部历史”的合唱团正用一曲村歌大声唱出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早在2009年,尹村就组建起了秧歌队,这是合唱团的前身。“村民们物质生活充裕了,文化也要跟上。我们就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尹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祥回忆。尹村有380户人家,1100余名村民。据刘玉祥回忆:“全村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加入了秧歌队,参加人数达400人。”2025年9月21日晚,尹村秧歌队摇身变为尹村合唱团,在烟台村歌比赛中一举拿下天籁合唱赛道第一名。
  合唱团组建之初遇到很多困难,“有些村民害羞,张不开嘴,他们怕自己唱不好。”退休教师郭福荣说。为了让村民们勇于放声歌唱,尹村的干部、党员带头组织村民,两三人结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白天在葡萄园里挥洒汗水,晚上在合唱中一展歌喉。“有的村民不愿来,觉得唱歌和农村生活不搭。”退休教师高凤英说。遇到不愿来的村民,郭福荣和高凤英二人就上门做工作,给他们讲明唱歌的好处。“慢慢大家接受了,就能张开嘴唱了。”郭福荣笑着说。
  村歌的歌词回顾着从“吃不饱饭”到“家家都有小轿车”的乡村振兴历程。“我们村歌里写的歌词,没有一条是虚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刁永利激动地向记者介绍。正如村歌歌词所写,尹村的葡萄和粉丝让村民们富了起来。“2019年,村里翻新了大剧院,合唱团就在那里排练。从2008年到现在,村里每年还给每个村民发一百斤面粉。”刘玉祥说,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让村民歌唱得更加嘹亮。“我们村当年只有两户粉丝作坊,现在已经发展成了粉丝工厂。”刘玉祥感慨地说,“我们村抗风险能力强,就算一年没收成,也照样能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
  一曲村歌,唱出村民们的集体精神,加强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办合唱活动以后,村民们的心更团结了。”刘玉祥笑着说,“我们村的集体精神没丢掉,合唱这事我们不谈报酬,报名全靠自觉。”邻里有冲突,晚上来唱歌,矛盾在活动时沟通一下就能解决。老人晚上在家孤独,来合唱一首村歌就能排解忧愁,养老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晚上能和大家凑在一块唱歌,很开心。”66岁的果农张永华笑得很质朴。在尹村,晚上聚众打扑克、搓麻将的人少了,一起唱村歌、排练节目的人多了,这陶冶了村民们的情操。“白天我们是果农,晚上我们就是‘歌唱家’。”64岁的果农吴德坤自豪地说。
  一曲村歌,唱出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在尹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白天干农活时常哼唱小曲。“俺就乐意在干活的时候唱两句,累了一天,一唱就把烦心事忘了。”52岁的果农张桂梅说,村歌已然成为尹村人排解忧愁、礼赞乡土的独特方式,他们正用一曲村歌唱出自己最朴素的心声。
  □ 本报见习记者 秦光然

  “葡萄园里飘来醉人的芳香,洁白的粉丝轻拂着脸庞……”日前,龙口市石良镇尹村的剧院里,由105名果农自发组成的合唱团高声歌唱,他们即将参加烟台村歌决赛。“我们合唱团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已经78岁了。”担任合唱团导演的刁永利说。这群“加起来有六千多岁,顶得上一部历史”的合唱团正用一曲村歌大声唱出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早在2009年,尹村就组建起了秧歌队,这是合唱团的前身。“村民们物质生活充裕了,文化也要跟上。我们就组织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尹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祥回忆。尹村有380户人家,1100余名村民。据刘玉祥回忆:“全村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加入了秧歌队,参加人数达400人。”2025年9月21日晚,尹村秧歌队摇身变为尹村合唱团,在烟台村歌比赛中一举拿下天籁合唱赛道第一名。
  合唱团组建之初遇到很多困难,“有些村民害羞,张不开嘴,他们怕自己唱不好。”退休教师郭福荣说。为了让村民们勇于放声歌唱,尹村的干部、党员带头组织村民,两三人结成一个学习小组。他们白天在葡萄园里挥洒汗水,晚上在合唱中一展歌喉。“有的村民不愿来,觉得唱歌和农村生活不搭。”退休教师高凤英说。遇到不愿来的村民,郭福荣和高凤英二人就上门做工作,给他们讲明唱歌的好处。“慢慢大家接受了,就能张开嘴唱了。”郭福荣笑着说。
  村歌的歌词回顾着从“吃不饱饭”到“家家都有小轿车”的乡村振兴历程。“我们村歌里写的歌词,没有一条是虚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刁永利激动地向记者介绍。正如村歌歌词所写,尹村的葡萄和粉丝让村民们富了起来。“2019年,村里翻新了大剧院,合唱团就在那里排练。从2008年到现在,村里每年还给每个村民发一百斤面粉。”刘玉祥说,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让村民歌唱得更加嘹亮。“我们村当年只有两户粉丝作坊,现在已经发展成了粉丝工厂。”刘玉祥感慨地说,“我们村抗风险能力强,就算一年没收成,也照样能保障村民的基本生活。”
  一曲村歌,唱出村民们的集体精神,加强了村民之间的联系。“办合唱活动以后,村民们的心更团结了。”刘玉祥笑着说,“我们村的集体精神没丢掉,合唱这事我们不谈报酬,报名全靠自觉。”邻里有冲突,晚上来唱歌,矛盾在活动时沟通一下就能解决。老人晚上在家孤独,来合唱一首村歌就能排解忧愁,养老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晚上能和大家凑在一块唱歌,很开心。”66岁的果农张永华笑得很质朴。在尹村,晚上聚众打扑克、搓麻将的人少了,一起唱村歌、排练节目的人多了,这陶冶了村民们的情操。“白天我们是果农,晚上我们就是‘歌唱家’。”64岁的果农吴德坤自豪地说。
  一曲村歌,唱出了村民们的精气神。在尹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白天干农活时常哼唱小曲。“俺就乐意在干活的时候唱两句,累了一天,一唱就把烦心事忘了。”52岁的果农张桂梅说,村歌已然成为尹村人排解忧愁、礼赞乡土的独特方式,他们正用一曲村歌唱出自己最朴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