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 旧迎新,暖的不只是一顿热乎饭
2025-09-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以前,食堂的老灶台火候不稳定,蒸饭要等一个多小时。现在新换的节能蒸饭柜,40分钟就能蒸好几百人的饭,还能精准控温,米饭口感特别好。”开学已近一个月,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七级小学食堂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设施升级带来的切实变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孩子的营养健康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自2021年起,青岛市实施农村小规模食堂运行补助政策,近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902.6万元,覆盖3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改善了14万名农村学生的就餐条件。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农村学校食堂因建成年代较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功能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5年,青岛市政府将“升级完善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列为市办实事项目,计划对9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实施全面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改造101所,超额完成6所,总投入达1400万元,直接惠及学生近16万人,以扎实举措传递民生温度。项目紧扣农村学校食堂现实困境,着力推动厨房设备更新与功能提升。针对厨具陈旧、能耗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为学校统一配备高效节能的炉灶、蒸饭柜、消毒柜、洗碗机等现代化厨房设备。
如今,走进这些农村学校的食堂后厨,不锈钢设备锃亮如新,操作区域划分清晰,现代化的烹饪设备让“做好饭、做安全饭”成为常态。
食堂环境直接关系学生的就餐体验与身心感受。本次改造高度重视就餐空间的整体优化与人文关怀。以胶州市振华小学、胶西苑戈庄小学,平度市张家坊小学为代表的项目学校,在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餐厅、整洁舒适的餐桌椅、依据各学段学生身高量身定制的取餐台、全面优化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点点滴滴的细节改造,共同营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就餐环境。
许多学校还通过在墙面布置饮食文化、节约粮食等主题宣传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价值观,让食堂不仅是用餐的场所,更成为文明教育的课堂。
硬件升级后,青岛市教育局以此为契机,推动农村学校食堂管理服务标准全面优化,通过开展从业人员技能与食品安全培训,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意识与服务能力。改造后,学校食堂供餐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解决了以往时间紧张、饭菜易凉等问题。餐品搭配更科学、营养更均衡,口味也更符合学生需求。
来自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最为直接:“以前中午总是两头忙,要么接回家,要么担心托管饭菜不可口。现在学校食堂饭菜可口、环境干净,我们特别放心。”“对孩子们来说,饭菜热乎乎的,餐厅亮堂堂的,孩子们吃饭再也不用抢时间了。对我们老师来说,食堂升级后,午间管理压力减轻,学生休息时间更充足,下午学习状态明显提升。”
从深入调研摸底到科学制订方案,从规范招标采购到利用暑期紧张施工、确保秋季开学投用,该项目始终坚持“市区联动、分步实施、严格验收”的高效推进机制。市级统筹制订总体工作方案,明确标准与时限;各区(市)细化落实,组织调研、招标和安装;双方共同参与关键环节审核与验收,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每一件设备达标合规,全力打造阳光工程、优质工程。
一顿热乎饭,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感。青岛市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升级完善项目,看似是“小工程”,却承载着“大民生”的重量——它不仅解决了农村学生就餐的实际问题,更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前,食堂的老灶台火候不稳定,蒸饭要等一个多小时。现在新换的节能蒸饭柜,40分钟就能蒸好几百人的饭,还能精准控温,米饭口感特别好。”开学已近一个月,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七级小学食堂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设施升级带来的切实变化。
教育是民生之基,孩子的营养健康更是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自2021年起,青岛市实施农村小规模食堂运行补助政策,近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6902.6万元,覆盖30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切实改善了14万名农村学生的就餐条件。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农村学校食堂因建成年代较早、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功能落后、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5年,青岛市政府将“升级完善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列为市办实事项目,计划对95所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实施全面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实际完成改造101所,超额完成6所,总投入达1400万元,直接惠及学生近16万人,以扎实举措传递民生温度。项目紧扣农村学校食堂现实困境,着力推动厨房设备更新与功能提升。针对厨具陈旧、能耗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为学校统一配备高效节能的炉灶、蒸饭柜、消毒柜、洗碗机等现代化厨房设备。
如今,走进这些农村学校的食堂后厨,不锈钢设备锃亮如新,操作区域划分清晰,现代化的烹饪设备让“做好饭、做安全饭”成为常态。
食堂环境直接关系学生的就餐体验与身心感受。本次改造高度重视就餐空间的整体优化与人文关怀。以胶州市振华小学、胶西苑戈庄小学,平度市张家坊小学为代表的项目学校,在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宽敞明亮的餐厅、整洁舒适的餐桌椅、依据各学段学生身高量身定制的取餐台、全面优化的照明与通风系统……点点滴滴的细节改造,共同营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就餐环境。
许多学校还通过在墙面布置饮食文化、节约粮食等主题宣传画,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价值观,让食堂不仅是用餐的场所,更成为文明教育的课堂。
硬件升级后,青岛市教育局以此为契机,推动农村学校食堂管理服务标准全面优化,通过开展从业人员技能与食品安全培训,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意识与服务能力。改造后,学校食堂供餐能力显著增强,有效解决了以往时间紧张、饭菜易凉等问题。餐品搭配更科学、营养更均衡,口味也更符合学生需求。
来自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最为直接:“以前中午总是两头忙,要么接回家,要么担心托管饭菜不可口。现在学校食堂饭菜可口、环境干净,我们特别放心。”“对孩子们来说,饭菜热乎乎的,餐厅亮堂堂的,孩子们吃饭再也不用抢时间了。对我们老师来说,食堂升级后,午间管理压力减轻,学生休息时间更充足,下午学习状态明显提升。”
从深入调研摸底到科学制订方案,从规范招标采购到利用暑期紧张施工、确保秋季开学投用,该项目始终坚持“市区联动、分步实施、严格验收”的高效推进机制。市级统筹制订总体工作方案,明确标准与时限;各区(市)细化落实,组织调研、招标和安装;双方共同参与关键环节审核与验收,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每一件设备达标合规,全力打造阳光工程、优质工程。
一顿热乎饭,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感。青岛市农村薄弱中小学食堂设施设备升级完善项目,看似是“小工程”,却承载着“大民生”的重量——它不仅解决了农村学生就餐的实际问题,更以点带面推动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