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探索“全县一家医院”医共体建设模式
搭建“没有围墙的县级医院”
2025-09-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贯彻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决策部署,全域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推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助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在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支持下,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的尹文强、陈钟鸣、马东平、郭林,潍坊市卫健委的苏茂泉、张洪才、潘斌、邢昀,昌乐县卫健局的刘子国、刘风东、杨凤娟,对昌乐县“全县一家医院”医共体建设模式进行研究。该模式纵向深耕“一镇两院”体制创新,横向拓展“三院一体”协同发展,整合县镇村三级医疗资源,探索形成管理同一、服务同质、责任同担、利益同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创新模式,实现从“县级强”转向“县域强”。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连续六年全市前二。
“一镇两院”体制改革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在拥有2家以上卫生院的乡镇,遴选1家挂牌“县人民医院分院”,承担镇级医疗中心职能;其他卫生院职责不变,形成“一镇两院”发展格局。选取红河镇先行试点,成立县人民医院红河分院,贯通高质量发展4个“五大中心”,对下沉专家在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医院获评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镇卫生院做精做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各项居民健康管理指标逐年提升。该镇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4年全县第1。
今年4月,复制创新红河镇试点经验,成立县人民医院乔官分院。通过派驻人员,打造“医共体一张网”,借助无人机配送降本增效,使服务能力迅速提升。消化内科、外科等第一批共建科室初见成效,已完成外科手术160余例,精准上转急危重患者35例,力争年内达到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标准。“1家牵头医院分院+1家卫生院”服务模式,实现了县级医疗资源“真下沉”、镇村医疗服务“真提升”和基层居民“真受益”,实现“1+1>2”的效果。
“三院一体”协同发展
推动妇幼中医服务提档升级
县人民医院2016年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21年成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成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服务能力强;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由于历史原因,发展缓慢。探索“三院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同一法人”“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管理,推动三家医院实现管理同质化、资源共享化、业务特色化。
县人民医院持续发挥医疗中心带动作用,聚焦攻坚疑难杂症,建设省市优势专科;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强化中医外科、骨伤科优势,建成全省首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系统中医学研究院示范基地;县妇幼保健院拓展“妇幼+中医”特色,开展“大门诊+小病房”服务,“三院一体”发展成效明显。
“三个着力”整合资源
搭建“没有围墙的县级医院”
一是着力基本医疗“上下同质”,让更多群众选择“家门口就医”。做实牵头医院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下沉”,加强转诊会诊、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贯通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首诊率显著提升。
二是着力医疗信息“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将5G技术应用于急诊急救,优化“上车即入院”;拓展床旁入出院结算等智慧服务场景,排长队现象“一去不返”;“集中式诊断、分散式检查”,实现质效同升;远程会诊中心把名医约到“云端”,引导患者优先在本地就医。
三是着力医疗服务“贯通连续”,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医疗服务下沉联动,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群众就医费用明显降低,医疗服务更加连续可及。
面向未来,昌乐县将以实现“基本医疗均质化、优质医疗均衡化、基本公卫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体,为全省乃至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在潍坊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支持下,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管理学院的尹文强、陈钟鸣、马东平、郭林,潍坊市卫健委的苏茂泉、张洪才、潘斌、邢昀,昌乐县卫健局的刘子国、刘风东、杨凤娟,对昌乐县“全县一家医院”医共体建设模式进行研究。该模式纵向深耕“一镇两院”体制创新,横向拓展“三院一体”协同发展,整合县镇村三级医疗资源,探索形成管理同一、服务同质、责任同担、利益同享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创新模式,实现从“县级强”转向“县域强”。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两年全省第一,连续六年全市前二。
“一镇两院”体制改革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在拥有2家以上卫生院的乡镇,遴选1家挂牌“县人民医院分院”,承担镇级医疗中心职能;其他卫生院职责不变,形成“一镇两院”发展格局。选取红河镇先行试点,成立县人民医院红河分院,贯通高质量发展4个“五大中心”,对下沉专家在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助力医院获评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镇卫生院做精做细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各项居民健康管理指标逐年提升。该镇看病就医满意度连续4年全县第1。
今年4月,复制创新红河镇试点经验,成立县人民医院乔官分院。通过派驻人员,打造“医共体一张网”,借助无人机配送降本增效,使服务能力迅速提升。消化内科、外科等第一批共建科室初见成效,已完成外科手术160余例,精准上转急危重患者35例,力争年内达到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标准。“1家牵头医院分院+1家卫生院”服务模式,实现了县级医疗资源“真下沉”、镇村医疗服务“真提升”和基层居民“真受益”,实现“1+1>2”的效果。
“三院一体”协同发展
推动妇幼中医服务提档升级
县人民医院2016年创建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2021年成为市级区域医疗中心,2023年成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服务能力强;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由于历史原因,发展缓慢。探索“三院一体”发展模式,通过“同一法人”“一家人”“一本账”“一盘棋”管理,推动三家医院实现管理同质化、资源共享化、业务特色化。
县人民医院持续发挥医疗中心带动作用,聚焦攻坚疑难杂症,建设省市优势专科;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强化中医外科、骨伤科优势,建成全省首家山东中医药大学系统中医学研究院示范基地;县妇幼保健院拓展“妇幼+中医”特色,开展“大门诊+小病房”服务,“三院一体”发展成效明显。
“三个着力”整合资源
搭建“没有围墙的县级医院”
一是着力基本医疗“上下同质”,让更多群众选择“家门口就医”。做实牵头医院人员、技术、管理、服务“四个下沉”,加强转诊会诊、影像等资源共享中心贯通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首诊率显著提升。
二是着力医疗信息“互联互通”,让“信息多走路、群众少跑腿”。将5G技术应用于急诊急救,优化“上车即入院”;拓展床旁入出院结算等智慧服务场景,排长队现象“一去不返”;“集中式诊断、分散式检查”,实现质效同升;远程会诊中心把名医约到“云端”,引导患者优先在本地就医。
三是着力医疗服务“贯通连续”,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通过医疗服务下沉联动,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群众就医费用明显降低,医疗服务更加连续可及。
面向未来,昌乐县将以实现“基本医疗均质化、优质医疗均衡化、基本公卫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整合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体,为全省乃至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