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从中亚的多风地带到中东的炎热沙漠,再到东南亚的潮湿雨林

这家鲁企将“中国大棚”种到全球40国

2025-09-22 作者: 王佳声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石如宽

  “这里就像一场温室技术的博览会!”9月10日午后,潍坊寿光,白俄罗斯客商弗拉基米尔·纳乌缅科站在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森特”)的温室展厅中,查看各类棚型结构。当天下午,他与利森特达成合作意向,这一抹“寿光绿”即将引至白俄罗斯。
  这场合作的伏笔,早在9月2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一场会晤中就已埋下。当时,利森特董事长王守波,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赠送了一篮奇异果蔬,其中粉色的黄瓜种子与白色的草莓,令对方连连称奇。“我们的温室技术已通过白俄罗斯严寒环境的验证,接下来将带去整套种植体系。”王守波说。当日,双方签署协议:三年内合作建设100公顷现代化温室,首期25公顷于今年内启动。
  这并非个例。从中亚的多风地带到中东的炎热沙漠,再到东南亚的潮湿雨林,依托“寿光模式”的优势,利森特已将智能温室大棚建到全球40个国家,打造270个现代化种植园区,用创新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每个国家的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都千差万别,简单的复制无法开拓国际市场。要进行深度本地化创新,在全球各地‘入乡随俗’。”王守波说。
  为适应全球多样化的气候,利森特在大棚硬件上进行创新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弧形钢梁技术,不仅优化了温室受力结构,更将抗风等级提升至12级以上,契合中亚、沿海等多风地区的需求。
  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农场主盖利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远程调控番茄和黄瓜温室的温湿度。“斜撑结构抗风性强,专用薄膜透光更好,产量达到传统种植的6倍。”农场主盖利说。他的大棚曾在2019年一场10级大风中岿然不动,成为当地农户纷纷效仿的样板。王守波介绍,目前,仅布哈拉地区,利森特建设的连栋温室就已超过100万平方米。
  利森特有一座特殊的“世界气候实验室”:风洞模拟中东沙暴,低温箱重现西伯利亚寒潮,喷雾系统营造东南亚湿热……二十多种温室模型正在这里接受极端环境测试。沙特温室加装水冷系统,几内亚大棚配置高效遮阳,新西兰项目接入物联网无土栽培,因地制宜是寿光温室走向世界的关键。
  走出去的,不仅是先进的温室硬件,更是一整套涵盖种植技术、管理运营、市场销售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利森特的出海,正是“硬件+软件”“温室+种植”的组合输出。
  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农户最初对寿光“落蔓技术”不以为意:“蔬菜生长靠老天,剪叶子就行!”直到留学生伟龙严格按规程操作,使产量提高50%,当地才掀起“中国大棚热”。利森特技术员张明手把手教他们用pH试纸校准灌溉系统。“现在在锡尔河畔的温室大棚里,常听到乌兹别克农户用中文喊‘水肥一体化’‘滴灌调试’。”张明说。
  如今,利森特推出从选址、建棚、种植到培训、销售的全链条服务,让海外用户轻松上手,“硬基建+软服务”的模式真正让中国技术扎下了根:沙特新未来城90%的有机蔬菜出自利森特温室,阿尔巴尼亚草莓因保温技术提前俩月上市,越南火龙果采用避雨棚后裂果率下降70%……
  在利森特展厅的世界地图上,270枚红标标记着企业遍布全球的种植园区,而这,也代表着山东农业技术出海的坚实脚步。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石如宽

  “这里就像一场温室技术的博览会!”9月10日午后,潍坊寿光,白俄罗斯客商弗拉基米尔·纳乌缅科站在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森特”)的温室展厅中,查看各类棚型结构。当天下午,他与利森特达成合作意向,这一抹“寿光绿”即将引至白俄罗斯。
  这场合作的伏笔,早在9月2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一场会晤中就已埋下。当时,利森特董事长王守波,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赠送了一篮奇异果蔬,其中粉色的黄瓜种子与白色的草莓,令对方连连称奇。“我们的温室技术已通过白俄罗斯严寒环境的验证,接下来将带去整套种植体系。”王守波说。当日,双方签署协议:三年内合作建设100公顷现代化温室,首期25公顷于今年内启动。
  这并非个例。从中亚的多风地带到中东的炎热沙漠,再到东南亚的潮湿雨林,依托“寿光模式”的优势,利森特已将智能温室大棚建到全球40个国家,打造270个现代化种植园区,用创新的“中国技术”和“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
  “每个国家的气候、土壤和种植习惯都千差万别,简单的复制无法开拓国际市场。要进行深度本地化创新,在全球各地‘入乡随俗’。”王守波说。
  为适应全球多样化的气候,利森特在大棚硬件上进行创新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弧形钢梁技术,不仅优化了温室受力结构,更将抗风等级提升至12级以上,契合中亚、沿海等多风地区的需求。
  在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农场主盖利只需轻点鼠标,就能远程调控番茄和黄瓜温室的温湿度。“斜撑结构抗风性强,专用薄膜透光更好,产量达到传统种植的6倍。”农场主盖利说。他的大棚曾在2019年一场10级大风中岿然不动,成为当地农户纷纷效仿的样板。王守波介绍,目前,仅布哈拉地区,利森特建设的连栋温室就已超过100万平方米。
  利森特有一座特殊的“世界气候实验室”:风洞模拟中东沙暴,低温箱重现西伯利亚寒潮,喷雾系统营造东南亚湿热……二十多种温室模型正在这里接受极端环境测试。沙特温室加装水冷系统,几内亚大棚配置高效遮阳,新西兰项目接入物联网无土栽培,因地制宜是寿光温室走向世界的关键。
  走出去的,不仅是先进的温室硬件,更是一整套涵盖种植技术、管理运营、市场销售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利森特的出海,正是“硬件+软件”“温室+种植”的组合输出。
  在乌兹别克斯坦,当地农户最初对寿光“落蔓技术”不以为意:“蔬菜生长靠老天,剪叶子就行!”直到留学生伟龙严格按规程操作,使产量提高50%,当地才掀起“中国大棚热”。利森特技术员张明手把手教他们用pH试纸校准灌溉系统。“现在在锡尔河畔的温室大棚里,常听到乌兹别克农户用中文喊‘水肥一体化’‘滴灌调试’。”张明说。
  如今,利森特推出从选址、建棚、种植到培训、销售的全链条服务,让海外用户轻松上手,“硬基建+软服务”的模式真正让中国技术扎下了根:沙特新未来城90%的有机蔬菜出自利森特温室,阿尔巴尼亚草莓因保温技术提前俩月上市,越南火龙果采用避雨棚后裂果率下降70%……
  在利森特展厅的世界地图上,270枚红标标记着企业遍布全球的种植园区,而这,也代表着山东农业技术出海的坚实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