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全国农产品出口销冠县的破局之道

2025-09-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宋晓东 郑 晖

  9月10日,位于潍坊安丘的山东匠造农产品有限公司厂区,100吨贴有中日互认检测标识的大蒜产品装车发货。这是中日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正式落地后的首单产品。凭借互认检测报告,这批大蒜产品抵达日本后无需重复检测,可快速通关。“这一机制能让我们节省时间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公司业务部经理姜鲁平说。
  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需求减弱、贸易壁垒增多等因素正影响着国内外贸企业。而在全国农产品出口“销冠县”安丘,农产品企业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出口业务实现逆势增长。
  如今,安丘正逐步摆脱初级农产品外销和简单深加工的低附加值模式,瞄准万亿级健康食品市场,推动产业价值链全面升级。
生态筑基
以质量筑牢“护城河”

  安丘农产品扬名国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向日本发出了潍坊第一个大姜集装箱后,逐渐打开了国外市场的大门。如今,安丘拥有191家农产品出口实绩企业,大姜、圆葱、长葱等品类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日本行业排名前五的食品企业有4家落户安丘。
  “我们的20多种蔬菜直供韩国希杰等世界500强企业,每一份产品都贴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溯源码标签。”安丘凌河街道汇海生态农场负责人贾国亮说。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建成了全国首个由政府背书、覆盖全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数字化追溯。如今,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为目标,安丘积极发展全域生态农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打造健康食品原材料供应基地。
  “安丘发力生态蔬菜、建设生态农场,解决的是食品安全和生态、健康的问题。”安丘市委书记乔日升认为,“打出生态牌,不仅能稳固我们的国际市场地位,更能助力企业抢占国内高端市场。”
产业跃迁
向高附加值要效益

  安丘对产业发展的痛点有着清醒认识。
  “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仍处于‘洗泥扒皮’的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偏低。”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海龙坦言,“这导致企业利润微薄,政府税收也受限。”
  数据显示,安丘52家从事保鲜姜、保鲜蔬菜加工的规上企业,利润率普遍不足5%,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如何破局?技术创新是关键。
  在安丘斧创生态大姜产业园,科研人员正在对15个大姜变异种资源株行圃进行日常查看管理。安丘创新推广的“根际土壤置换法”土壤修复技术,有效解决了规模化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使土传病害减少90%,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鼓励企业运用临界萃取、生物发酵等技术,向健康食品这一高附加值赛道转型。山东华涛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开发富硒粉条、魔芋粉条等高附加值功能性新品;潍坊御俸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开拓日本医疗及老年功能食品赛道,出口订单需求旺盛。
价值重塑
向“品牌创造型”跨越

  产业转型意味着发展模式的转变,安丘正推动企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品牌创造型”跨越。
  “我们培育健康食品产业,既要追求体量,更要注重质量。”乔日升说,“扩大体量,重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补齐大企业短板;提升质量,核心是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安丘正重点打造高端食品产业园,着力培育功能性营养食品、高端健康食品、高端饮品和高端宠物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并深耕大姜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等细分赛道。
  “我们加强技术研发,深耕功能糖醇赛道,乳糖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22年到2024年,公司产值实现翻番。”山东健奕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春峰说。
  在大姜深加工领域,福华食品、三涛食品、富茂食品等一批潜力企业,从鲜姜出口向姜糖、姜茶、姜精油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在果蔬深加工赛道,吸引了源清田食品、神户物产等4家日本行业排名前五的食品企业落户。
  目前,安丘健康食品企业已发展到132家,拥有出口级健康食品品类近2000种,居全省首位。一个五年内有望达到500亿元规模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正在安丘加速崛起。从农业大市到健康食品产业高地,安丘的转型之路,正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 本报记者 王佳声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宋晓东 郑 晖

  9月10日,位于潍坊安丘的山东匠造农产品有限公司厂区,100吨贴有中日互认检测标识的大蒜产品装车发货。这是中日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互认机制正式落地后的首单产品。凭借互认检测报告,这批大蒜产品抵达日本后无需重复检测,可快速通关。“这一机制能让我们节省时间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公司业务部经理姜鲁平说。
  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需求减弱、贸易壁垒增多等因素正影响着国内外贸企业。而在全国农产品出口“销冠县”安丘,农产品企业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出口业务实现逆势增长。
  如今,安丘正逐步摆脱初级农产品外销和简单深加工的低附加值模式,瞄准万亿级健康食品市场,推动产业价值链全面升级。
生态筑基
以质量筑牢“护城河”

  安丘农产品扬名国际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向日本发出了潍坊第一个大姜集装箱后,逐渐打开了国外市场的大门。如今,安丘拥有191家农产品出口实绩企业,大姜、圆葱、长葱等品类出口量占全国80%以上,日本行业排名前五的食品企业有4家落户安丘。
  “我们的20多种蔬菜直供韩国希杰等世界500强企业,每一份产品都贴有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溯源码标签。”安丘凌河街道汇海生态农场负责人贾国亮说。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安丘建成了全国首个由政府背书、覆盖全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从生产到流通的全程数字化追溯。如今,以“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为目标,安丘积极发展全域生态农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生态体系,打造健康食品原材料供应基地。
  “安丘发力生态蔬菜、建设生态农场,解决的是食品安全和生态、健康的问题。”安丘市委书记乔日升认为,“打出生态牌,不仅能稳固我们的国际市场地位,更能助力企业抢占国内高端市场。”
产业跃迁
向高附加值要效益

  安丘对产业发展的痛点有着清醒认识。
  “部分食品加工企业,仍处于‘洗泥扒皮’的初级加工阶段,附加值偏低。”安丘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海龙坦言,“这导致企业利润微薄,政府税收也受限。”
  数据显示,安丘52家从事保鲜姜、保鲜蔬菜加工的规上企业,利润率普遍不足5%,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如何破局?技术创新是关键。
  在安丘斧创生态大姜产业园,科研人员正在对15个大姜变异种资源株行圃进行日常查看管理。安丘创新推广的“根际土壤置换法”土壤修复技术,有效解决了规模化种植导致的土壤退化问题,使土传病害减少90%,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与此同时,鼓励企业运用临界萃取、生物发酵等技术,向健康食品这一高附加值赛道转型。山东华涛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开发富硒粉条、魔芋粉条等高附加值功能性新品;潍坊御俸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开拓日本医疗及老年功能食品赛道,出口订单需求旺盛。
价值重塑
向“品牌创造型”跨越

  产业转型意味着发展模式的转变,安丘正推动企业从“资源依赖型”向“品牌创造型”跨越。
  “我们培育健康食品产业,既要追求体量,更要注重质量。”乔日升说,“扩大体量,重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补齐大企业短板;提升质量,核心是推动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大幅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安丘正重点打造高端食品产业园,着力培育功能性营养食品、高端健康食品、高端饮品和高端宠物食品四大产业集群,并深耕大姜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等细分赛道。
  “我们加强技术研发,深耕功能糖醇赛道,乳糖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22年到2024年,公司产值实现翻番。”山东健奕宏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春峰说。
  在大姜深加工领域,福华食品、三涛食品、富茂食品等一批潜力企业,从鲜姜出口向姜糖、姜茶、姜精油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发展;在果蔬深加工赛道,吸引了源清田食品、神户物产等4家日本行业排名前五的食品企业落户。
  目前,安丘健康食品企业已发展到132家,拥有出口级健康食品品类近2000种,居全省首位。一个五年内有望达到500亿元规模的健康食品产业集群,正在安丘加速崛起。从农业大市到健康食品产业高地,安丘的转型之路,正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