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里“掘金”运河畔“通脉”减碳中“降息”
山东建行黄河畔谱写生态与经济共赢故事
2025-09-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生产铝卷。
|
□ 本报记者 胡羽
黄河浩荡,奔流不息。守护母亲河生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一场需要多方合力、创新实践的攻坚战。近日,跟随建行山东省分行的脚步,记者深入山东沿黄市县采访,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着金融如何精准滴灌,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绿色转型的生动故事。
牛粪养蚯蚓
“污源”变“资源”
夏日的梁山县杨营镇,一排排崭新的银白色大棚格外醒目。棚内,一垄垄“蚯蚓养殖床”上,红褐色的蚯蚓正忙碌地分解牛粪,产出温润松软、价值不菲的有机肥。这背后,是当地化解巨大生态压力的创新之举。
传统的露天处理方式能力有限且易污染环境,尤其对境内24公里黄河岸线构成威胁。为此,梁山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决心建设标准化大棚蚯蚓养殖场,实现牛粪集中、高效、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蓝图落地,资金是关键。建行梁山支行主动对接,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建行山东省分行已为这个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项目投放贷款2000万元。金融活水驱动下,160亩土地上的14个标准化大棚加紧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消纳全镇三分之一牛粪,从源头减量,守护黄河清水。
效益随之而来:蚯蚓养殖周期短,产出可售给药企;蚯蚓粪是优质花肥;昔日需付费处理的牛粪,如今成了养殖户免费运送的“抢手货”。一条绿色循环产业链在金融与科技的双重赋能下,正让母亲河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绿色水运枢纽
打通物流“动脉”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离不开绿色交通网络的支撑。
在东平湖畔,京杭运河复航工程的关键节点泰安港东平港区老湖作业区已初具规模,8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静待启航。这个设计年吞吐量超500万吨的绿色港口,将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的新物流枢纽。
“水运相比公路运输,在降低碳排放方面优势巨大。”东平湖海通港务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维利算了一笔账,“一批2000吨货物,水运只需一船,公路则需约70车次。”港口投入运营后,将大幅提升京杭运河山东段物流效率,通过“公转水”优化运输结构,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入坚实的“水运力量”。
项目顺利推进,得益于建行东平支行提供的2.34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张维利告诉记者,此笔贷款执行了山东省内同期较低利率,减轻了企业融资压力,为绿色发展注入底气。
减碳成绩单
“刷”低融资成本
在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轧机轰鸣,热浪翻滚,每一吨铝卷的碳排都被精确计量。这份“减碳成绩单”,正成为企业获取更低融资成本的关键。
作为滨州千亿级铝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万通金属面临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和资金压力。建行滨州分行创新推出全省建行系统内铝行业首笔转型贷款,金额2000万元。其核心在于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减排绩效动态挂钩——以“吨铝碳排放强度”为指标,若企业通过努力达到约定目标并经第三方认证,即可享受贷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的优惠。
“这10个基点,是建行为我们的减碳成效‘买单’。”公司财务总监唐功泉说。这套“环境效益测算+动态利率调节+第三方认证”的模式,为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路径。在创新机制的激励下,万通金属持续优化工艺,提升能效,预计到2025年末,其铸轧带材碳排放强度将下降约5%。
建行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入一线定制方案,高效推动业务落地。这份诞生于车间的“绿色账单”证明,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传统产业也能踏出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的强劲步伐。
黄河浩荡,奔流不息。守护母亲河生态、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一场需要多方合力、创新实践的攻坚战。近日,跟随建行山东省分行的脚步,记者深入山东沿黄市县采访,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述着金融如何精准滴灌,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绿色转型的生动故事。
牛粪养蚯蚓
“污源”变“资源”
夏日的梁山县杨营镇,一排排崭新的银白色大棚格外醒目。棚内,一垄垄“蚯蚓养殖床”上,红褐色的蚯蚓正忙碌地分解牛粪,产出温润松软、价值不菲的有机肥。这背后,是当地化解巨大生态压力的创新之举。
传统的露天处理方式能力有限且易污染环境,尤其对境内24公里黄河岸线构成威胁。为此,梁山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决心建设标准化大棚蚯蚓养殖场,实现牛粪集中、高效、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蓝图落地,资金是关键。建行梁山支行主动对接,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建行山东省分行已为这个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项目投放贷款2000万元。金融活水驱动下,160亩土地上的14个标准化大棚加紧建设。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消纳全镇三分之一牛粪,从源头减量,守护黄河清水。
效益随之而来:蚯蚓养殖周期短,产出可售给药企;蚯蚓粪是优质花肥;昔日需付费处理的牛粪,如今成了养殖户免费运送的“抢手货”。一条绿色循环产业链在金融与科技的双重赋能下,正让母亲河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绿色水运枢纽
打通物流“动脉”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离不开绿色交通网络的支撑。
在东平湖畔,京杭运河复航工程的关键节点泰安港东平港区老湖作业区已初具规模,8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静待启航。这个设计年吞吐量超500万吨的绿色港口,将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京津冀的新物流枢纽。
“水运相比公路运输,在降低碳排放方面优势巨大。”东平湖海通港务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张维利算了一笔账,“一批2000吨货物,水运只需一船,公路则需约70车次。”港口投入运营后,将大幅提升京杭运河山东段物流效率,通过“公转水”优化运输结构,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注入坚实的“水运力量”。
项目顺利推进,得益于建行东平支行提供的2.34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张维利告诉记者,此笔贷款执行了山东省内同期较低利率,减轻了企业融资压力,为绿色发展注入底气。
减碳成绩单
“刷”低融资成本
在山东万通金属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轧机轰鸣,热浪翻滚,每一吨铝卷的碳排都被精确计量。这份“减碳成绩单”,正成为企业获取更低融资成本的关键。
作为滨州千亿级铝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万通金属面临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和资金压力。建行滨州分行创新推出全省建行系统内铝行业首笔转型贷款,金额2000万元。其核心在于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减排绩效动态挂钩——以“吨铝碳排放强度”为指标,若企业通过努力达到约定目标并经第三方认证,即可享受贷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的优惠。
“这10个基点,是建行为我们的减碳成效‘买单’。”公司财务总监唐功泉说。这套“环境效益测算+动态利率调节+第三方认证”的模式,为高碳行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金融路径。在创新机制的激励下,万通金属持续优化工艺,提升能效,预计到2025年末,其铸轧带材碳排放强度将下降约5%。
建行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入一线定制方案,高效推动业务落地。这份诞生于车间的“绿色账单”证明,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传统产业也能踏出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的强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