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扩大服务消费
以高质量服务促消费扩内需
2025-09-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董婉婉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日,《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发布。
《政策措施》有哪些亮点?如何以服务消费为抓手促进消费?聚焦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有哪些具体行动?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扩大服务消费系列政策举措。
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容
扩大服务消费不仅需要激发需求,也需要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供给。
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消费品质提升等七大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表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容:推动企业向“新”,激发创新动能;推动行业向“优”,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市场向“活”,营造良好环境。
吴越涛介绍,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赋能大中小各类服务企业。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鼓励企业打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体验、挖掘消费新需求。依托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加高技能服务人才供给。在托育、养老、家政、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让消费者更放心。
文旅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主导型消费。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下一步将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改善旅游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发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培育非遗消费新热点,开发更多国潮时尚产品。同时,推动首发经济、冰雪经济、时尚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支持热门文博场馆、景区延长开放时间,优化预约方式,推出高品质特展。
《政策措施》还提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强化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
《政策措施》明确,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可持续支持服务消费。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创新支持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消费领域,从供需两端特别是从供给端发力,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促进作用。
从目前的信贷投放结果看,金融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有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要多630亿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拓宽资金来源,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推动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盘活信贷存量,推动融资成本下降。今年1—7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
服务消费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日,《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外发布。
《政策措施》有哪些亮点?如何以服务消费为抓手促进消费?聚焦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有哪些具体行动?9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扩大服务消费系列政策举措。
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容
扩大服务消费不仅需要激发需求,也需要提供高品质的消费供给。
今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消费品质提升等七大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吴越涛表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促进服务供给提质扩容:推动企业向“新”,激发创新动能;推动行业向“优”,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市场向“活”,营造良好环境。
吴越涛介绍,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在服务消费等领域加快应用,赋能大中小各类服务企业。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鼓励企业打造消费新场景、拓展消费新体验、挖掘消费新需求。依托职业院校和龙头企业支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加高技能服务人才供给。在托育、养老、家政、旅游等重点领域实施“信用+”工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让消费者更放心。
文旅消费是服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主导型消费。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表示,下一步将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改善旅游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发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培育非遗消费新热点,开发更多国潮时尚产品。同时,推动首发经济、冰雪经济、时尚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支持热门文博场馆、景区延长开放时间,优化预约方式,推出高品质特展。
《政策措施》还提出,优化学生假期安排,完善配套政策。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强化对服务消费的金融支持
《政策措施》明确,综合运用货币信贷等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加大对服务消费领域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可持续支持服务消费。
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杨虹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出台多项政策,指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业务流程,创新支持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聚焦食、住、行、游、购、娱等重点消费领域,从供需两端特别是从供给端发力,扩大高质量信贷供给,加大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促进作用。
从目前的信贷投放结果看,金融对消费行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有明显提升。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全国服务消费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年初新增1642亿元,前7个月的新增贷款比去年全年新增贷款还要多630亿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拓宽资金来源,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推动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盘活信贷存量,推动融资成本下降。今年1—7月,汽车金融公司等发行金融债券215亿元,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48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