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钟!5柜冻鱿鱼 “到港即入库”
2025-09-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王田义
9月11日上午,在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山东港口青岛智慧冷链园区,5柜来自阿根廷的冻鱿鱼刚刚靠港,便被悄然送入一座51米高的立体冷库。没有嘈杂的人声、没有穿梭的叉车,只有23台自动化小车在23层高的货架间无声穿行。短短60分钟,这批货物已精准入库、录入系统。
“过去这样一批货入库,靠人工作业加电梯周转,至少要三四个小时。现在系统自动分配库位,机器人精准搬运,效率大大提高。”现场业务操作中心部门主管邵立兵介绍。
在这座总库容3万吨的“智能冷库”中,“库架一体”结构大大节约了空间——占地只有传统冷库的三分之一,存储量却不降反升。更关键的是,库内温度波动稳定在±0.1℃以内,湿度维持在80%以上,为水果、肉类、水产等保存提供了近乎“沉睡”的环境。
园区没有止步于“存储”这一步。从冷链仓配出发,他们拓展出加工、配送、电商、金融等一系列服务,逐渐从传统的物流服务点转型为综合性供应链枢纽。这一变化,在榴莲等短保品类业务中尤为明显。
“我们从源头介入,提供全程温控和标准化分拨,交付周期比以往缩短一半以上。”山港陆海智慧冷链物流(青岛)有限公司安全环保中心部门经理张文涛介绍。目前已有20多家榴莲客户进驻园区,终端消费者下单后,可实现“一键发货、全国直达”,从东南亚果园到北方餐桌的链路被大幅压缩。
“果肉保证树熟品质,国外工厂标准化加工,到港后直接进入智能仓。品质我们敢保证。”青岛泰盛合食品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莉说。她所在的企业是今年新进驻的客户之一,看中的正是这里无缝衔接的温控能力和周转效率。
目前,园区多个库区已接近满负荷运转。超低温库满载,普通保税库利用率约78%,阴凉库也通过合作实现满仓。越来越多加工、电商和云仓客户选择将业务迁入园区,“共生”效应正在显现。“未来,我们会继续延伸服务链路,优化整个生鲜物流网络,目标是让更多人尝到更新鲜、更地道的风味。”山港陆海智慧冷链物流(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雄楠表示。
近年来,陆港蓝村重点围绕临空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轨道交通、新零售、商贸物流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资,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已成功打造临空新材料产业园、三城路工业示范带国际陆港装备制造产业园、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园、奥特莱斯新零售产业园等专业化产业园区。
下一步,陆港蓝村将继续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实施“全生命周期”项目服务推进机制,对全部重点项目“一对一”精准服务,吸引更多“投资大、质量高、效益好”的产业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