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伟大抗战精神照亮民族复兴新征程
2025-09-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邓凌月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淬炼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超越时空的磅礴伟力,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可替代的精神火炬与力量源泉。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壮阔斗争中,用血肉与信念熔铸而成的精神丰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凝聚人民团结抗战力量的情感纽带。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党带领亿万人民团结一致、救国救民。海外华侨节衣缩食、毁家纾难,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奔赴疆场,群众自发组织抵抗、默默奉献,无不彰显着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御外侮的强大情感纽带。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深植中华民族基因血脉的意志品格。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杨靖宇以枯草棉絮果腹仍战斗到最后一息,“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拼死抗敌……一大批抗日将领和全中国无数的抗日军民,生动诠释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一座永不言败、绝不屈服的精神堡垒。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民族血性和非凡勇气的鲜明体现。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敌人宣告,无论战争多么残酷、形势多么险恶,中华民族的脊梁也绝不弯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幻想;台儿庄战役,“敢死队”以大刀肉搏收复失地;百团大战,重挫敌人嚣张气焰……中国人民凭借民族血性和非凡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树立了以弱胜强的典范。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引领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恒久动力。漫长艰苦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从未动摇过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方针的正确确立和对战略格局的能动把握,源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的民族深刻觉醒、民众广泛动员的强大伟力,源于全国人民把共赴国难、抗日救亡作为共同使命的深切担当。
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是指引我们穿越惊涛骇浪、走向光明未来的精神航标。
以爱国情怀凝聚澎湃伟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我们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澎湃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爱国情怀依然是推动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以民族气节筑起意志长城。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和价值尺度。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民族复兴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必须继续砥砺民族气节,传承英雄之志、夯实思想根基,筑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意志长城。
以英雄气概灌注精神品格。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集中迸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就是要弘扬英雄气概,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以必胜信念锻造坚定信心。必胜信念是赢得斗争胜利的坚强精神防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艰巨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远征。要将必胜信念转化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锐气闯劲,转化为对国家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和价值引领。
弘扬和践行伟大抗战精神,既是为了铭记历史,也是为了让伟大精神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
铸牢民族精神之魂,强化复兴根基。持续加强历史研究,深入挖掘抗战史料,抢救性保护抗战亲历者口述史料,全面、真实地呈现这段历史。充分发挥国家抗战纪念场馆、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互动体验、创新教育形式,让历史“活”起来。旗帜鲜明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坚决捍卫抗战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深深扎根。
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激发团结伟力。把伟大抗战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系统融入思政课程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引导人们厚植爱国情、树牢强国志、担当报国行。要善用“大思政课”理念,组织社会各界走进抗战纪念场馆,寻访抗战英雄足迹,或运用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经典诵读、主题研学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在亲身体验和躬身实践中感悟精神伟力。
繁荣文化产品创作,创新传播方式。深入挖掘抗战历史题材富矿,创作更多反映抗战精神、讴歌民族气节、展现时代风貌且主题鲜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创新传播表达方式,打造易于传播和引发共鸣的融媒体产品,生动讲述抗战英雄故事,展现民族精神图谱,让伟大抗战精神通过艺术媒介,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人心、凝聚力量。
弘扬和平发展理念,贡献中国智慧。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在新时代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所作出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抉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珍爱和平、维护正义的核心理念,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展现的智慧、勇气和团结精神,转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新征程上,我们要切实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并使其焕发新生,让这座用血泪与不屈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伟大精神的薪火相传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教授】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淬炼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超越时空的磅礴伟力,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不可替代的精神火炬与力量源泉。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壮阔斗争中,用血肉与信念熔铸而成的精神丰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凝聚人民团结抗战力量的情感纽带。抗战爆发后,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党带领亿万人民团结一致、救国救民。海外华侨节衣缩食、毁家纾难,知识分子投笔从戎、奔赴疆场,群众自发组织抵抗、默默奉献,无不彰显着植根于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是凝聚全国人民共御外侮的强大情感纽带。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深植中华民族基因血脉的意志品格。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暴行,杨靖宇以枯草棉絮果腹仍战斗到最后一息,“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主力转移而英勇跳崖,“八百壮士”孤守四行仓库拼死抗敌……一大批抗日将领和全中国无数的抗日军民,生动诠释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用钢铁意志铸就了一座永不言败、绝不屈服的精神堡垒。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民族血性和非凡勇气的鲜明体现。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向敌人宣告,无论战争多么残酷、形势多么险恶,中华民族的脊梁也绝不弯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幻想;台儿庄战役,“敢死队”以大刀肉搏收复失地;百团大战,重挫敌人嚣张气焰……中国人民凭借民族血性和非凡勇气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树立了以弱胜强的典范。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引领中华民族赢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恒久动力。漫长艰苦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从未动摇过必胜的信念。这种信念,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方针的正确确立和对战略格局的能动把握,源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的民族深刻觉醒、民众广泛动员的强大伟力,源于全国人民把共赴国难、抗日救亡作为共同使命的深切担当。
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是指引我们穿越惊涛骇浪、走向光明未来的精神航标。
以爱国情怀凝聚澎湃伟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我们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澎湃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爱国情怀依然是推动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以民族气节筑起意志长城。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和价值尺度。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民族复兴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必须继续砥砺民族气节,传承英雄之志、夯实思想根基,筑牢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意志长城。
以英雄气概灌注精神品格。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这种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集中迸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缅怀先烈、崇尚英雄,就是要弘扬英雄气概,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以必胜信念锻造坚定信心。必胜信念是赢得斗争胜利的坚强精神防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具有艰巨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远征。要将必胜信念转化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意志,转化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锐气闯劲,转化为对国家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自信,为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和价值引领。
弘扬和践行伟大抗战精神,既是为了铭记历史,也是为了让伟大精神在新时代迸发出更强劲的力量。
铸牢民族精神之魂,强化复兴根基。持续加强历史研究,深入挖掘抗战史料,抢救性保护抗战亲历者口述史料,全面、真实地呈现这段历史。充分发挥国家抗战纪念场馆、遗址和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互动体验、创新教育形式,让历史“活”起来。旗帜鲜明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坚决捍卫抗战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深深扎根。
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激发团结伟力。把伟大抗战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系统融入思政课程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引导人们厚植爱国情、树牢强国志、担当报国行。要善用“大思政课”理念,组织社会各界走进抗战纪念场馆,寻访抗战英雄足迹,或运用故事讲述、情景模拟、经典诵读、主题研学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在亲身体验和躬身实践中感悟精神伟力。
繁荣文化产品创作,创新传播方式。深入挖掘抗战历史题材富矿,创作更多反映抗战精神、讴歌民族气节、展现时代风貌且主题鲜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创新传播表达方式,打造易于传播和引发共鸣的融媒体产品,生动讲述抗战英雄故事,展现民族精神图谱,让伟大抗战精神通过艺术媒介,在润物无声中滋养人心、凝聚力量。
弘扬和平发展理念,贡献中国智慧。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在新时代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所作出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抉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珍爱和平、维护正义的核心理念,将中华民族在抗战中展现的智慧、勇气和团结精神,转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新征程上,我们要切实把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并使其焕发新生,让这座用血泪与不屈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伟大精神的薪火相传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