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为何传”
2025-08-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专家简介:白皓,现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沂蒙干部学院院长
|
●记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新时代新征程,如何理解沂蒙精神的时代意义,为什么要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
沂蒙精神是齐鲁儿女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根同源,是激励山东人民昂扬奋进的精神旗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加需要聚焦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强化沂蒙精神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关于其重要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牢记嘱托担当使命的重大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高度重视,时刻挂怀。2013年11月视察山东作出重要指示后,又分别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和同年6月山东考察、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等重要场合节点,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沂蒙精神成为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表述确定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专门对“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了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确定,为我们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把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写入了党代会报告、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出台实施了《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法规,关心支持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和沂蒙干部学院的工作。2025年7月1日,山东省正式实施了《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省级法规,推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升到法律制度规范的高度。我们深刻体悟到,沂蒙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始终是熔铸在齐鲁儿女血液中的红色基因,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不论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嘱托,坚持沂蒙精神传承弘扬的正确方向,擦亮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必然要求我们赓续红色基因,讲好沂蒙故事,激发沂蒙精神的时代活力。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内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更加迫切需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中鼓舞奋斗之志、攻坚之力,齐心协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我们充分认识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山东人民的精神标识,我们要从这一原点出发,凝聚和激发亿万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比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坚定信仰,爱党爱军、同心同德的无限忠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品格,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融会,并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解放战争胜利,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等都在山东根据地战斗生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山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等部队浴血奋战,其中22万名烈士永远长眠在这片热土上。同时,沂蒙人民义无反顾支援前线,做军鞋315.13万双、军衣121.68万件,碾米磨面11715.9万斤,救护伤员5.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解放战争中,山东出动支前民工、民兵1106万多人次、大小推车100多万辆,担架43.5万副。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都是沂蒙精神的生动注脚。我们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中国大地,蕴含着从血与火淬炼中走来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和生长在亿万群众的心底里。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问题与主义、利己与利他等方面的拷问,需要深入挖掘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引领更多人在新征程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答卷。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沂蒙精神是引领青年人健康成长的一座精神航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青年奋斗者忠诚担当、无私奉献、开拓奋进、艰苦创业,让沂蒙精神“正青春”。其中,有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扶贫干部冯志恒、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有产业报国、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王进,有投身科技、攻克难关的科研专家白晓卉、张鑫,有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城乡教师任纪兰等等,树立了新时代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青年榜样。我们欣然看到,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新时代新征程,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中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沂蒙精神是齐鲁儿女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写照,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根同源,是激励山东人民昂扬奋进的精神旗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加需要聚焦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强化沂蒙精神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将沂蒙精神发扬光大。关于其重要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牢记嘱托担当使命的重大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力弘扬沂蒙精神高度重视,时刻挂怀。2013年11月视察山东作出重要指示后,又分别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和同年6月山东考察、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等重要场合节点,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1年,沂蒙精神成为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2022年3月,经党中央批准,沂蒙精神基本内涵表述确定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专门对“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作了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沂蒙精神基本内涵的确定,为我们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把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写入了党代会报告、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出台实施了《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关于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法规,关心支持山东沂蒙精神研究会和沂蒙干部学院的工作。2025年7月1日,山东省正式实施了《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这是全国首部传承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省级法规,推动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升到法律制度规范的高度。我们深刻体悟到,沂蒙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始终是熔铸在齐鲁儿女血液中的红色基因,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不论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嘱托,坚持沂蒙精神传承弘扬的正确方向,擦亮对党忠诚的政治底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强调“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必然要求我们赓续红色基因,讲好沂蒙故事,激发沂蒙精神的时代活力。特别是当前,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内部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更加迫切需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在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中鼓舞奋斗之志、攻坚之力,齐心协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我们充分认识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沂蒙精神是山东人民的精神标识,我们要从这一原点出发,凝聚和激发亿万群众的强大精神力量,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沂蒙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比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坚定信仰,爱党爱军、同心同德的无限忠诚,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品格,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顽强意志等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融会,并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解放战争胜利,刘少奇、罗荣桓、陈毅等都在山东根据地战斗生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山东纵队、山东军区、华东野战军等部队浴血奋战,其中22万名烈士永远长眠在这片热土上。同时,沂蒙人民义无反顾支援前线,做军鞋315.13万双、军衣121.68万件,碾米磨面11715.9万斤,救护伤员5.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解放战争中,山东出动支前民工、民兵1106万多人次、大小推车100多万辆,担架43.5万副。这些沉甸甸的数字背后,都是沂蒙精神的生动注脚。我们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植根中国大地,蕴含着从血与火淬炼中走来的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和生长在亿万群众的心底里。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会面临理想与现实、问题与主义、利己与利他等方面的拷问,需要深入挖掘弘扬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引领更多人在新征程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答卷。
推动沂蒙精神代代相传,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沂蒙精神是引领青年人健康成长的一座精神航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无数青年奋斗者忠诚担当、无私奉献、开拓奋进、艰苦创业,让沂蒙精神“正青春”。其中,有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扶贫干部冯志恒、大学生村官张广秀,有产业报国、匠心筑梦的大国工匠王进,有投身科技、攻克难关的科研专家白晓卉、张鑫,有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城乡教师任纪兰等等,树立了新时代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青年榜样。我们欣然看到,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新时代新征程,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中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