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大刀记”
2025-08-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于恒洋爷爷家珍藏的大刀。
|
![]() |
扫码上传您的故事
|
口述人:于恒洋
爷爷的家里珍藏着一把大刀。刀柄带个大圆环,如果再系上红布条,就是《大刀记》里砍鬼子的大刀模样。
这把大刀是我们的传家宝,背后是“于氏三烈士”的故事。
于荷村,是我爷爷的爷爷。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乐陵第一个党支部——荣庄村党支部的五位支部委员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工作,组织村民保家卫国,还让弟弟与儿子参加了抗日武装力量。1940年,因汉奸出卖,于荷村不幸被捕,被鬼子残忍杀害。于荷村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乡亲们,他们自发地把于荷村的遗体运回村里进行安葬,并秘密把他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保护了起来。
于荷池,于荷村的弟弟,抗战全面爆发后,26岁的他毅然告别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加入八路军115师,与战友共赴抗日前线。他这一走,音信全无。解放战争胜利后,我的曾祖父经过多方打听,才了解到,他早在1941年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
于明,于荷村的大儿子,也就是爷爷的大伯。1937年,年仅17岁的他,背着一把大刀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一直坚持在冀鲁边区抗战一线战斗,1943年不幸在乐陵县大桑树战斗中牺牲。此时,于明年仅23岁,结婚还不到半年。他使用的大刀被战友送回了老家,从我曾祖父的手里传到了我爷爷的手里。
每每讲起这些,爷爷总是用激动到颤抖的手摩挲着大刀,语气中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仰,还有对侵略者的痛恨。这种复杂深刻的情感,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
(□记者 徐付彪 整理)
爷爷的家里珍藏着一把大刀。刀柄带个大圆环,如果再系上红布条,就是《大刀记》里砍鬼子的大刀模样。
这把大刀是我们的传家宝,背后是“于氏三烈士”的故事。
于荷村,是我爷爷的爷爷。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们乐陵第一个党支部——荣庄村党支部的五位支部委员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积极参加抗日工作,组织村民保家卫国,还让弟弟与儿子参加了抗日武装力量。1940年,因汉奸出卖,于荷村不幸被捕,被鬼子残忍杀害。于荷村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乡亲们,他们自发地把于荷村的遗体运回村里进行安葬,并秘密把他的小儿子,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保护了起来。
于荷池,于荷村的弟弟,抗战全面爆发后,26岁的他毅然告别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加入八路军115师,与战友共赴抗日前线。他这一走,音信全无。解放战争胜利后,我的曾祖父经过多方打听,才了解到,他早在1941年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
于明,于荷村的大儿子,也就是爷爷的大伯。1937年,年仅17岁的他,背着一把大刀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一直坚持在冀鲁边区抗战一线战斗,1943年不幸在乐陵县大桑树战斗中牺牲。此时,于明年仅23岁,结婚还不到半年。他使用的大刀被战友送回了老家,从我曾祖父的手里传到了我爷爷的手里。
每每讲起这些,爷爷总是用激动到颤抖的手摩挲着大刀,语气中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仰,还有对侵略者的痛恨。这种复杂深刻的情感,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
(□记者 徐付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