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鲁恒升:推动绿色技改,做实大项目

2025-08-25 作者: 贺莹莹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邱 杨 刘海军

  8月20日,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纵横交错的塔罐管廊间,不同介质的物料、不同压力的蒸汽正“奔腾流淌”,不仅驱动着生产线的高速运转,更激荡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化工生产向来是蒸汽消耗的“大户”。去年以来,华鲁恒升借装置检修之机,密集推进多项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每小时可节约蒸汽100多吨,一年下来直接降低成本1.4亿元。其中,园区低位能量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堪称典范,将部分车间原本闲置的低位余热集中利用,通过新增溴化锂机组转化为冷冻水,既满足了生产需求,又节省了大量蒸汽,实现节能、降耗、增盈等多重目标。
  从单点的余热回收,到系统的大联产体系,华鲁恒升以绿色技改撬动了化工发展的新动能。“针对现代化工大型化、系统化、园区化的特点,企业通过持续在线优化和资源整合,搭建起三大平台调控中枢、高品质多产品协同发展平台和稳定的双驱互联动力系统,为装置安全稳定高效长周期运行筑牢了根基。”华鲁恒升副总工程师、安环节能部经理满愿说。
  值得称道的是,华鲁恒升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出以煤气化为龙头的“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模式。经过数年打磨完善,已升级为一体多元、协同联动的大联产体系,能灵活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产品间、系统间、园区间的联产联动,原料综合利用率、协同效应和综合效益均领跑同行业。2024年,华鲁恒升40多项在线技改项目为企业带来超3亿元的降本增效成果。
  在前不久出炉的《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根据2024年经营数据,华鲁恒升列第403位,较上年大幅提升了81个位次,创历史最好成绩。华鲁恒升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精准布局,强势突围。在国内化工产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今年上半年,华鲁恒升的二元酸、碳酸酯、聚酰胺、尼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实现营收76亿元,撑起了全部营收的“半壁江山”。
  这份成绩的取得,源于企业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捕捉。碳酸二甲酯是锂电池电解液配方中的关键原料,2020年,华鲁恒升依托合成气制乙二醇的技术和产能优势,自主研发出乙二醇联产二元酸、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成功叩开了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大门。如今,其碳酸二甲酯产品、碳酸甲乙酯产品、二元酸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5%、30%、70%,在细分领域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年年都有大项目,干一个成一个。”近5年,华鲁恒升累计投资260亿元,同步推进12个高端化工项目。在华鲁恒升工业园西区,刚刚建成的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两条生产线相继调试开车,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建成后,总产能将达70万吨,巩固我们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负责该项目建设的工程建设部副经理陈园说。
  不远处,今年一季度建成的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同样看点十足。该项目设计年产20万吨饱和脂环醇,副产4.3万吨环己烷,可助力后期己内酰胺和尼龙6的提质扩能,投产后既提升了现有产能的盈利水平,更为企业布局生物基尼龙、再生尼龙等前沿领域埋下了重要伏笔。
  今年1月,华鲁恒升新建成的科技研发园正式启用,这里对标国际一流化工产业研发中心,目前已与10余所知名院校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高端化工产业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华鲁恒升在德州地区的研发投入已超40亿元,项目投资累计突破100亿元。企业目前拥有270多项国家专利,醋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华鲁恒升先后参与起草、修订并发布了3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今年上半年,华鲁恒升筛选出47项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项目,会同上年度延续的39项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推进,目前均进展顺利,落地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项目与新园区的落地,既带来了生产规模的扩张,更推动企业在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能上实现全方位跃升。目前,华鲁恒升在德州本部谋划了10余个重点项目。“我们将把项目研究透,统筹项目启动、建设、投产等进度,精准化投资、精细化推进,关键是要创收创效,投产后必须有竞争力。”华鲁恒升副总工程师、规划投资部经理任格勇表示。

  □ 本报记者 贺莹莹
   本报通讯员 邱 杨 刘海军

  8月20日,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纵横交错的塔罐管廊间,不同介质的物料、不同压力的蒸汽正“奔腾流淌”,不仅驱动着生产线的高速运转,更激荡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
  化工生产向来是蒸汽消耗的“大户”。去年以来,华鲁恒升借装置检修之机,密集推进多项余热回收利用项目,每小时可节约蒸汽100多吨,一年下来直接降低成本1.4亿元。其中,园区低位能量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堪称典范,将部分车间原本闲置的低位余热集中利用,通过新增溴化锂机组转化为冷冻水,既满足了生产需求,又节省了大量蒸汽,实现节能、降耗、增盈等多重目标。
  从单点的余热回收,到系统的大联产体系,华鲁恒升以绿色技改撬动了化工发展的新动能。“针对现代化工大型化、系统化、园区化的特点,企业通过持续在线优化和资源整合,搭建起三大平台调控中枢、高品质多产品协同发展平台和稳定的双驱互联动力系统,为装置安全稳定高效长周期运行筑牢了根基。”华鲁恒升副总工程师、安环节能部经理满愿说。
  值得称道的是,华鲁恒升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出以煤气化为龙头的“一头多线”循环经济柔性多联产模式。经过数年打磨完善,已升级为一体多元、协同联动的大联产体系,能灵活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产品间、系统间、园区间的联产联动,原料综合利用率、协同效应和综合效益均领跑同行业。2024年,华鲁恒升40多项在线技改项目为企业带来超3亿元的降本增效成果。
  在前不久出炉的《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上,根据2024年经营数据,华鲁恒升列第403位,较上年大幅提升了81个位次,创历史最好成绩。华鲁恒升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精准布局,强势突围。在国内化工产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下,今年上半年,华鲁恒升的二元酸、碳酸酯、聚酰胺、尼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实现营收76亿元,撑起了全部营收的“半壁江山”。
  这份成绩的取得,源于企业对市场机遇的敏锐捕捉。碳酸二甲酯是锂电池电解液配方中的关键原料,2020年,华鲁恒升依托合成气制乙二醇的技术和产能优势,自主研发出乙二醇联产二元酸、碳酸二甲酯的新工艺和新型催化技术,成功叩开了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大门。如今,其碳酸二甲酯产品、碳酸甲乙酯产品、二元酸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5%、30%、70%,在细分领域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年年都有大项目,干一个成一个。”近5年,华鲁恒升累计投资260亿元,同步推进12个高端化工项目。在华鲁恒升工业园西区,刚刚建成的20万吨/年二元酸项目两条生产线相继调试开车,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建成后,总产能将达70万吨,巩固我们在锂电池上游细分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负责该项目建设的工程建设部副经理陈园说。
  不远处,今年一季度建成的酰胺原料优化升级项目同样看点十足。该项目设计年产20万吨饱和脂环醇,副产4.3万吨环己烷,可助力后期己内酰胺和尼龙6的提质扩能,投产后既提升了现有产能的盈利水平,更为企业布局生物基尼龙、再生尼龙等前沿领域埋下了重要伏笔。
  今年1月,华鲁恒升新建成的科技研发园正式启用,这里对标国际一流化工产业研发中心,目前已与10余所知名院校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高端化工产业技术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华鲁恒升在德州地区的研发投入已超40亿元,项目投资累计突破100亿元。企业目前拥有270多项国家专利,醋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华鲁恒升先后参与起草、修订并发布了3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今年上半年,华鲁恒升筛选出47项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项目,会同上年度延续的39项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推进,目前均进展顺利,落地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新项目与新园区的落地,既带来了生产规模的扩张,更推动企业在生产效率与安全性能上实现全方位跃升。目前,华鲁恒升在德州本部谋划了10余个重点项目。“我们将把项目研究透,统筹项目启动、建设、投产等进度,精准化投资、精细化推进,关键是要创收创效,投产后必须有竞争力。”华鲁恒升副总工程师、规划投资部经理任格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