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城”到“营城”
2025-08-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扫码查看视频
|
□ 刘飞跃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空间集聚与高密度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性、结构性保障。在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看来,国内大基建时代正面临着转型,城市由原来的大建设、大扩张逐渐转向集约化、高密度发展。高密度城市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将提升用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由于受南面低山和北面黄河的限制,济南东西较为狭长,南北很窄,城区面积相对较小。从数据来看,济南建成区居住人口密度较低,在国内18座超大、特大城市中处于低位,低于平均值近1/3。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增强城市密度上,作为构建城市方式之一的交通无疑将承担更多的使命。“建城”体现的是长个子,侧重空间拓展;而“营城”则是强肌肉,侧重于交通与城市的“耦合”。在大基建转型的当下,“营城”显得尤为重要。
以轨道交通为例,它不仅仅提供一种出行方式,更是在更高维度上整合空间资源要素,重塑国土空间新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能,跃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济南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之一的特大城市,加快由小汽车化扩张模式向轨道交通集聚化模式转变,是实现国土空间与交通系统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张汝华建议,济南要强化轨道网络建设,高水平推进高铁、城际、市域、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及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耦合,推动“路城融合”以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和轨道交通客流强度。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空间集聚与高密度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性、结构性保障。在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看来,国内大基建时代正面临着转型,城市由原来的大建设、大扩张逐渐转向集约化、高密度发展。高密度城市所具有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将提升用地价值,增强城市活力和竞争力。
由于受南面低山和北面黄河的限制,济南东西较为狭长,南北很窄,城区面积相对较小。从数据来看,济南建成区居住人口密度较低,在国内18座超大、特大城市中处于低位,低于平均值近1/3。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增强城市密度上,作为构建城市方式之一的交通无疑将承担更多的使命。“建城”体现的是长个子,侧重空间拓展;而“营城”则是强肌肉,侧重于交通与城市的“耦合”。在大基建转型的当下,“营城”显得尤为重要。
以轨道交通为例,它不仅仅提供一种出行方式,更是在更高维度上整合空间资源要素,重塑国土空间新格局,提高土地利用效能,跃升城市能级和竞争力。济南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双核”之一的特大城市,加快由小汽车化扩张模式向轨道交通集聚化模式转变,是实现国土空间与交通系统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张汝华建议,济南要强化轨道网络建设,高水平推进高铁、城际、市域、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及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耦合,推动“路城融合”以提升绿色出行比例和轨道交通客流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