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首破100万亿元大关

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投资者切勿盲目追涨杀跌

2025-08-19 作者: 胡羽 来源: 大众日报
宏观层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宽松,“两新”“两重”拉动内需政策有所见效
  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仍在加码,国内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持
产业层面
  通信设备、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设备仪器和原件,互动媒体与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
  是中国近年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逐渐取得成果的集中表现
资金层面
  杠杆资金、居民储蓄、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其中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 本报记者 胡羽

  8月18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伴随市值飞跃的是关键指数的集体突破: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31.69点,创下近十年新高;北证50指数刷新历史纪录;深成指与创业板指亦站上自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
超4000只个股飘红 市场普涨格局明显
  截至18日收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196亿元,成交额再创年内新高。个股涨多跌少,全天4037只个股上涨,1222只下跌,市场普涨格局明显。
  从板块来看,券商、金融科技股维持强势,指南针、同花顺双双续创历史新高。液冷服务器等AI硬件股持续爆发,强瑞技术等多股涨停。影视股表现活跃,华策影视等涨停。
  从区域上看,鲁股整体表现较为强劲。Wind数据显示,截至18日收盘,山东309家A股上市公司中,221只个股收涨,海能技术以30%涨幅领跑。山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4.08万亿元,其中7家鲁企市值超千亿元,中际旭创、海尔智家、万华化学位列前三。
存款“搬家” 资金加速涌向股市
  市场稳步走高的背后,是宏观、产业层面及微观流动性层面等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
  从宏观层面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宽松,尤其是“两新”“两重”拉动内需政策有所见效。“同时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仍在加码,叠加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或加速以及潜在的降准降息窗口,国内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支持。”鹏华基金张峻晓说。
  从产业端来看,市场科技主线仍然较为清晰。通信设备、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设备仪器和原件,互动媒体与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表示,本轮市场行情起于年初,是中国近年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逐渐取得成果的集中表现。
  资金层面呈现“三重共振”。作为市场情绪“放大器”,杠杆资金信心快速回升,两融、ETF等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近期两融余额时隔10年再次回到2万亿元以上。
  居民储蓄正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随着利率下调,一些到期存款有可能流入银行理财产品,或者直接流入资本市场。”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此外,外资流入也为市场贡献了新的资金增量。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最新数据,7月中国股票市场净流入超60亿美元。“本轮牛市的内在因素是创新,外在因素则是外资对中国经济和创新力的认可。”盘和林说。
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 切勿盲目追涨杀跌
  对于股市后续走势,多家券商普遍保持乐观判断。
  兴业证券指出,当前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即便指数创了新高,但大多数行业拥挤度仍在中等区间,市场没有整体性过热,最多只是局部过热,并且仍有一些板块处在拥挤度较低的位置。这些低位板块可在局部过热的板块冷却时承接起市场的资金与热度,进而本轮行情呈现“多点开花”,各行业、板块、主题机会交替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期A股市场仍有充足空间和机会。”华西证券分析称,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强,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可。另外,过去居民部门积累了大量超额储蓄,潜在增量资金充裕。同时,新一轮牛市已抬升居民风险偏好,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早期阶段。一旦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将促进“居民配置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
  市场火热也暗含波动风险。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避免盲目追高成为多位专家的共同忠告。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虽然行情整体乐观,但在个股选择上,投资者切勿盲目追涨杀跌,建议多关注基本面好的行业及公司。盘和林则提示,投资者需要注意部分科技股存在估值过高甚至泡沫的风险,应该基于理性分析来选择投资目标。
宏观层面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宽松,“两新”“两重”拉动内需政策有所见效
  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仍在加码,国内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提供了稳定支持
产业层面
  通信设备、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设备仪器和原件,互动媒体与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
  是中国近年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逐渐取得成果的集中表现
资金层面
  杠杆资金、居民储蓄、外资持续流入A股市场,其中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
  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 本报记者 胡羽

  8月18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伴随市值飞跃的是关键指数的集体突破: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31.69点,创下近十年新高;北证50指数刷新历史纪录;深成指与创业板指亦站上自去年10月以来的高点。
超4000只个股飘红 市场普涨格局明显
  截至18日收盘,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196亿元,成交额再创年内新高。个股涨多跌少,全天4037只个股上涨,1222只下跌,市场普涨格局明显。
  从板块来看,券商、金融科技股维持强势,指南针、同花顺双双续创历史新高。液冷服务器等AI硬件股持续爆发,强瑞技术等多股涨停。影视股表现活跃,华策影视等涨停。
  从区域上看,鲁股整体表现较为强劲。Wind数据显示,截至18日收盘,山东309家A股上市公司中,221只个股收涨,海能技术以30%涨幅领跑。山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4.08万亿元,其中7家鲁企市值超千亿元,中际旭创、海尔智家、万华化学位列前三。
存款“搬家” 资金加速涌向股市
  市场稳步走高的背后,是宏观、产业层面及微观流动性层面等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
  从宏观层面上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保持宽松,尤其是“两新”“两重”拉动内需政策有所见效。“同时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仍在加码,叠加下半年专项债发行或加速以及潜在的降准降息窗口,国内政策层面对资本市场提供了稳定的支持。”鹏华基金张峻晓说。
  从产业端来看,市场科技主线仍然较为清晰。通信设备、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设备仪器和原件,互动媒体与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知名经济学家盘和林表示,本轮市场行情起于年初,是中国近年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逐渐取得成果的集中表现。
  资金层面呈现“三重共振”。作为市场情绪“放大器”,杠杆资金信心快速回升,两融、ETF等资金持续流入A股市场,近期两融余额时隔10年再次回到2万亿元以上。
  居民储蓄正通过多种渠道流入资本市场。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随着利率下调,一些到期存款有可能流入银行理财产品,或者直接流入资本市场。”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
  此外,外资流入也为市场贡献了新的资金增量。根据国际金融协会最新数据,7月中国股票市场净流入超60亿美元。“本轮牛市的内在因素是创新,外在因素则是外资对中国经济和创新力的认可。”盘和林说。
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 切勿盲目追涨杀跌
  对于股市后续走势,多家券商普遍保持乐观判断。
  兴业证券指出,当前市场正在经历“健康牛”。即便指数创了新高,但大多数行业拥挤度仍在中等区间,市场没有整体性过热,最多只是局部过热,并且仍有一些板块处在拥挤度较低的位置。这些低位板块可在局部过热的板块冷却时承接起市场的资金与热度,进而本轮行情呈现“多点开花”,各行业、板块、主题机会交替轮动、“你方唱罢我登场”。
  “中期A股市场仍有充足空间和机会。”华西证券分析称,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增强,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国际认可。另外,过去居民部门积累了大量超额储蓄,潜在增量资金充裕。同时,新一轮牛市已抬升居民风险偏好,居民存款“搬家”仍处于早期阶段。一旦资本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将促进“居民配置资金入市与股市慢涨”的正反馈效应。
  市场火热也暗含波动风险。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避免盲目追高成为多位专家的共同忠告。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虽然行情整体乐观,但在个股选择上,投资者切勿盲目追涨杀跌,建议多关注基本面好的行业及公司。盘和林则提示,投资者需要注意部分科技股存在估值过高甚至泡沫的风险,应该基于理性分析来选择投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