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
法治护企,奏响高质量经济发展最强音
2025-08-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薛良诚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沈焕平
“300万元科技贷,1000万元收购贷,就像久旱后迎来的及时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让企业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8月5日,临清豪迈面粉有限公司负责人沈金刚说。
去年以来,临清豪迈面粉有限公司受市场等不利因素影响,资金出现短缺,产品研发受阻,设备也无法更新,企业发展陷入了低谷。临清市委政法委开展“法学专家进企业”、组织对企业“法治体检”时,及时了解到企业困境,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对接山东农担公司、莱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企业争取到科技贷、收购贷等贷款资金,助力企业尽快闯出困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服务效能是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以来,聊城市委政法委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增强依法保护能力、优化政法公共服务,组织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细化分解法治护航经济发展22项重点任务,推动防、侦、打、诉、判全链条护航机制,凝聚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东阿县某阿胶企业因多起关联案件导致价值5300余万元资产被查封冻结。东阿县人民法院在对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中发现,该企业属于“诚实而不幸”类型,关联案件均非恶意失信所致,企业社会信誉良好,核心生产能力仍在,科研团队实力不错,只要及时化解关联案件、厘清相关责任,企业就能渡过这个难关。为此,东阿县人民法院启动“法治护企”工作机制,对涉及的17件关联案件重新梳理,分类研判,逐案化解。其中,针对金融借贷案件,为企业开出“股权改革引入战略投资、分期履行修复上下游产业链条和盘活抵押资产保障各方债权”的“组合药方”;针对买卖合同纠纷,既考虑债权人现实,也体谅企业困难,提议通过分期履行方案,为企业释放休养生息时间;针对劳动争议案件,以“善意文明执行”为核心,确保被拖欠工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避免因僵化执行导致企业“停摆”……7月10日,随着最后一笔执行款到位,这家原本等待破产清算的企业终于打开了金融借款、劳动争议等17件关联案件交织的“死结”,开启“劫后重生”之路。
目前,在聊城市委政法委统筹部署、督导推进下,全市各政法部门立足职能,探索实践出众多“法治护企”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其中,市、县两级政法委牵头法院、司法、工会等多个部门设立专业调委会76个,成功调解纠纷520件;公安机关在全省首创“一窗、一网、一证、全天”四个“通办”,累计网办服务12.5万余件,解决群众问题2700余个;组建法律专家咨询团队,累计办理委托事项316件;检察机关的“检察+工信”联动模式,畅通涉企事项绿色通道和快速响应机制;司法系统设立助企服务站31个,“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在省级试点。
“下一步,全市政法机关将继续肩负使命,奋力拼搏,以高水平政法服务齐心合奏护航高质量经济发展最强音,为‘六个新聊城’建设的纵深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聊城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沈焕平
“300万元科技贷,1000万元收购贷,就像久旱后迎来的及时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让企业得到了真真正正的实惠。”8月5日,临清豪迈面粉有限公司负责人沈金刚说。
去年以来,临清豪迈面粉有限公司受市场等不利因素影响,资金出现短缺,产品研发受阻,设备也无法更新,企业发展陷入了低谷。临清市委政法委开展“法学专家进企业”、组织对企业“法治体检”时,及时了解到企业困境,迅速组建工作专班,对接山东农担公司、莱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帮助企业争取到科技贷、收购贷等贷款资金,助力企业尽快闯出困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服务效能是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年以来,聊城市委政法委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聚焦提升执法司法质效、增强依法保护能力、优化政法公共服务,组织全市政法机关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细化分解法治护航经济发展22项重点任务,推动防、侦、打、诉、判全链条护航机制,凝聚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
东阿县某阿胶企业因多起关联案件导致价值5300余万元资产被查封冻结。东阿县人民法院在对企业进行“法治体检”中发现,该企业属于“诚实而不幸”类型,关联案件均非恶意失信所致,企业社会信誉良好,核心生产能力仍在,科研团队实力不错,只要及时化解关联案件、厘清相关责任,企业就能渡过这个难关。为此,东阿县人民法院启动“法治护企”工作机制,对涉及的17件关联案件重新梳理,分类研判,逐案化解。其中,针对金融借贷案件,为企业开出“股权改革引入战略投资、分期履行修复上下游产业链条和盘活抵押资产保障各方债权”的“组合药方”;针对买卖合同纠纷,既考虑债权人现实,也体谅企业困难,提议通过分期履行方案,为企业释放休养生息时间;针对劳动争议案件,以“善意文明执行”为核心,确保被拖欠工资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避免因僵化执行导致企业“停摆”……7月10日,随着最后一笔执行款到位,这家原本等待破产清算的企业终于打开了金融借款、劳动争议等17件关联案件交织的“死结”,开启“劫后重生”之路。
目前,在聊城市委政法委统筹部署、督导推进下,全市各政法部门立足职能,探索实践出众多“法治护企”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其中,市、县两级政法委牵头法院、司法、工会等多个部门设立专业调委会76个,成功调解纠纷520件;公安机关在全省首创“一窗、一网、一证、全天”四个“通办”,累计网办服务12.5万余件,解决群众问题2700余个;组建法律专家咨询团队,累计办理委托事项316件;检察机关的“检察+工信”联动模式,畅通涉企事项绿色通道和快速响应机制;司法系统设立助企服务站31个,“重点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在省级试点。
“下一步,全市政法机关将继续肩负使命,奋力拼搏,以高水平政法服务齐心合奏护航高质量经济发展最强音,为‘六个新聊城’建设的纵深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聊城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