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增”转向“质升”

私募基金如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5-08-07 作者: 徐佳 来源: 大众日报
  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暨中泰证券尚元杯第四届私募优选活动在北京举办。
  □ 本报记者 徐佳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1.9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4万只,管理基金规模20.26万亿元。
  作为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一只重要力量、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私募机构既负担着服务实体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也面临着如何在规范中创新,在竞争中突围的现实考题。
  7月30日,“新质引领 规范共赢——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暨中泰证券尚元杯第四届私募优选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优秀私募机构,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保险及保险资管等机构的近500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如何从“量增”转向“质升”,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注两条政策主线
把握结构性机遇

  宏观经济环境是投资的底层价值土壤,了解经济政策走势,才能选准资产定价的锚点,看清风险传导的路径。
  “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向好,为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在启动仪式上,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向与投资机会。
  “短期来看,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两条主线。”李迅雷表示,在不增列赤字、不增发国债的前提下,政策发力空间在于调整年初预算安排的结构,在各省(区、市)之间优化额度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和化债的额度,具体方向可能包括增加稳就业和稳外贸支出、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等;货币政策方面,将偏重结构与创新工具,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从主题投资机会来看,李迅雷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上升期,已在撬动新一轮科技革命,AI创新大周期催生科技产业大发展。在此背景下,相关行业的配置应着眼长线。在“畅通循环”、“因业施策”及全球供应链重构等趋势下,科技、消费、创新药等领域蕴含结构性投资机会,高股息率、低波动的资产也将持续受到投资者青睐。
拥抱技术革命
AI重塑量化投资逻辑

  在活动现场组织的圆桌论坛上,公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及期货领域资深人士,围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展开思想碰撞。
  “当前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正深刻重塑私募基金的量化投资逻辑。”万家基金首席量化投资官乔亮认为,AI从数据、模型构建、研究生产力三大维度对量化投资产生影响。在数据维度,AI不仅综合运用文本、图像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还深度挖掘传统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带来模型性能的重大改进。同时,AI编程工具极大提高了量化研究员的开发效率。
  “但AI投资时代的胜负手仍在于人。”乔亮认为数据、模型、算力本质仍是工具,未来将是“善用AI者超越不善用AI者”的时代。
  “量化私募实为技术驱动型公司,而非纯粹的资产管理公司,无法拥抱技术变革的量化机构,将面临长期竞争力缺失的风险。”上海启林投资创始合伙人兼投资总监王鸿勇认为,当前正处于“数据+AI”驱动技术革命的起点,这要求量化私募加大顶级人才争夺,培养出更高效协作团队,注重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在细分赛道更快应用新技术,建立起局部优势。
坚守资管“初心”
助力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资产管理行业的‘初心’在于助力持有人分享宏观经济增长的成果。”中泰资管副总经理姜诚表示,目前优质产品很多,但信息不对称,中泰资管构建了系统化、持续性的真实信息输出机制,为投资者匹配最合适的产品,从而达到分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理财公司可通过重构收益来源、服务模式、信评体系三个方面,帮助投资者穿越低利率市场周期。”北银理财多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林彦博认为,在帮助投资者穿越周期的过程中,理财公司应突破传统模式,按人生阶段(求学-成家-养老)“分阶段”设计方案;按特定目标“分场景”(购房-教育-传承)定制规划;依托基础、进阶、高端三级投顾体系“分层次”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在AI、创新药、消费及先进制造领域,我国正涌现出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上海和谐汇一资管董事长林鹏认为,目前经济趋稳,未来上市公司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具备向上的弹性空间。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机构投资者正加快从‘市场参与者’转变为‘价值主导者’,市场地位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中泰证券董事、总经理冯艺东表示,中泰证券打造的“中泰尚元”机构服务品牌,构建起了“数据驱动、科技赋能、资源贯通”的私募服务新生态,特别是行业领先的量化平台XTP和“中泰量化30”品牌,已成为助力机构投资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 本报记者 徐佳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1.9万家,管理基金数量14万只,管理基金规模20.26万亿元。
  作为资产管理行业中的一只重要力量、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私募机构既负担着服务实体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也面临着如何在规范中创新,在竞争中突围的现实考题。
  7月30日,“新质引领 规范共赢——2025私募高质量发展聚力计划暨中泰证券尚元杯第四届私募优选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来自优秀私募机构,银行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保险及保险资管等机构的近500名代表参会,共同探讨如何从“量增”转向“质升”,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关注两条政策主线
把握结构性机遇

  宏观经济环境是投资的底层价值土壤,了解经济政策走势,才能选准资产定价的锚点,看清风险传导的路径。
  “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向好,为全年目标奠定了基础。”在启动仪式上,中泰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向与投资机会。
  “短期来看,政策仍将保持定力,下半年或有两条主线。”李迅雷表示,在不增列赤字、不增发国债的前提下,政策发力空间在于调整年初预算安排的结构,在各省(区、市)之间优化额度分配,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券和化债的额度,具体方向可能包括增加稳就业和稳外贸支出、化解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等;货币政策方面,将偏重结构与创新工具,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从主题投资机会来看,李迅雷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处于上升期,已在撬动新一轮科技革命,AI创新大周期催生科技产业大发展。在此背景下,相关行业的配置应着眼长线。在“畅通循环”、“因业施策”及全球供应链重构等趋势下,科技、消费、创新药等领域蕴含结构性投资机会,高股息率、低波动的资产也将持续受到投资者青睐。
拥抱技术革命
AI重塑量化投资逻辑

  在活动现场组织的圆桌论坛上,公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子公司及期货领域资深人士,围绕“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展开思想碰撞。
  “当前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正深刻重塑私募基金的量化投资逻辑。”万家基金首席量化投资官乔亮认为,AI从数据、模型构建、研究生产力三大维度对量化投资产生影响。在数据维度,AI不仅综合运用文本、图像数据等非结构化数据,还深度挖掘传统数据中的非线性关系,带来模型性能的重大改进。同时,AI编程工具极大提高了量化研究员的开发效率。
  “但AI投资时代的胜负手仍在于人。”乔亮认为数据、模型、算力本质仍是工具,未来将是“善用AI者超越不善用AI者”的时代。
  “量化私募实为技术驱动型公司,而非纯粹的资产管理公司,无法拥抱技术变革的量化机构,将面临长期竞争力缺失的风险。”上海启林投资创始合伙人兼投资总监王鸿勇认为,当前正处于“数据+AI”驱动技术革命的起点,这要求量化私募加大顶级人才争夺,培养出更高效协作团队,注重底层基础设施建设,在细分赛道更快应用新技术,建立起局部优势。
坚守资管“初心”
助力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资产管理行业的‘初心’在于助力持有人分享宏观经济增长的成果。”中泰资管副总经理姜诚表示,目前优质产品很多,但信息不对称,中泰资管构建了系统化、持续性的真实信息输出机制,为投资者匹配最合适的产品,从而达到分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理财公司可通过重构收益来源、服务模式、信评体系三个方面,帮助投资者穿越低利率市场周期。”北银理财多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林彦博认为,在帮助投资者穿越周期的过程中,理财公司应突破传统模式,按人生阶段(求学-成家-养老)“分阶段”设计方案;按特定目标“分场景”(购房-教育-传承)定制规划;依托基础、进阶、高端三级投顾体系“分层次”实现需求精准匹配。
  “在AI、创新药、消费及先进制造领域,我国正涌现出大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上海和谐汇一资管董事长林鹏认为,目前经济趋稳,未来上市公司股票等权益类资产具备向上的弹性空间。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机构投资者正加快从‘市场参与者’转变为‘价值主导者’,市场地位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中泰证券董事、总经理冯艺东表示,中泰证券打造的“中泰尚元”机构服务品牌,构建起了“数据驱动、科技赋能、资源贯通”的私募服务新生态,特别是行业领先的量化平台XTP和“中泰量化30”品牌,已成为助力机构投资者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