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企业还款急智助老人取款难畅通外籍支付堵
看威海银行如何传递金融温度
2025-08-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羽
当冰冷的金融规则遇上客户燃眉之急,考验的是服务的真功夫。
在威海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它是为企业纾困时的“特事特办”,是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量身定制”,是为异乡人搭建便利桥梁的“主动延伸”。这些务实举措,让金融服务超越交易本身,传递着尊重与关怀的温度。
贷款逾期前夜
为企业按下“暂停键”
暮色四合,威海银行羊亭支行灯火通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进行。
企业贷款即将逾期,会计李女士焦急赶来时,营业时间已过,大额支付系统已关闭,常规流程下资金无法转出。但威海银行没有让“规则”成为终点,支行启动应急机制,紧急申请延时结账,总行运营部高效协同,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客户紧急需求。在特批的延时窗口内,支行员工凭借严谨的操作规程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克服时间压力,精准高效地完成操作,确保企业按时履约,为企业化解了潜在信用风险和经营损失。
这看似寻常的“再等一等”,实则是金融机构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当流程为需求让步、系统为客户重启,展现的不仅是服务的灵活性,更是“急客户所急”的担当——在企业最需要支撑的时刻,金融服务化作坚实后盾,让“以客户为中心”从理念落地为看得见的行动。
20万养老钱“锁”了
带着“明白纸”和老花镜上门
数字时代,对许多老人而言,一道“密码锁”就可能困住毕生积蓄。
近日,68岁的赵阿姨因多次输错密码造成银行卡锁定,导致20万元到期存单无法支取。更让她焦虑的是,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料,出行极为不便。
威海银行济南分行接到求助后,适老服务预案即刻启动。一副清晰的老花镜,一份图文并茂、字号放大的纸质版业务操作“明白纸”,工作人员没有让老人奔波,而是带着“装备”主动上门。借助视频银行,协助老人完成密码重置业务。担心老人遗忘,工作人员还贴心地用亲切的济南话,为她录制了专属语音操作指南。“以后按这个‘小喇叭’(语音指南)说的弄就行,弄不明白随时打我们电话!”一句承诺,24小时线上咨询专线成为老人随身的“定心丸”。
科技鸿沟,在人性化的服务面前悄然消融。威海银行济南分行充分考虑老年客户的实际困难,以数字化赋能适老服务,多措并举为老年客户排忧解难。
韩国客初遇“支付难”
支行成了“翻译官”
初到中国工作的韩国人朴先生,面对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犯了愁。语言不通,习惯不同,让他倍感困扰。无奈之下,他走进威海银行长峰支行寻求帮助。
了解朴先生的窘境后,长峰支行工作人员迅速化身“翻译官”和“向导”。 他们不仅高效地为朴先生开通了手机银行,详细讲解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核心功能,更敏锐地捕捉到他长期在华生活的深层需求。长峰支行工作人员主动延伸服务,手把手指导他绑定快捷支付,一步步演示扫码购物。从一脸茫然到成功完成第一笔扫码支付,朴先生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金融服务从来不止于资金流转,更承载着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威海银行用“懂需求”的服务,为外籍人士消除了语言与流程的障碍,让他们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跨越国界的关怀,不仅提升了服务体验,更让金融机构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传递着一座城市的友善与温度。
威海银行的服务,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传递了人文关怀,生动诠释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承诺。未来,威海银行将坚持“扎根山东 精诚服务”的理念,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每一位客户的信任托付。
当冰冷的金融规则遇上客户燃眉之急,考验的是服务的真功夫。
在威海银行,“以客户为中心”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它是为企业纾困时的“特事特办”,是为老人跨越数字鸿沟的“量身定制”,是为异乡人搭建便利桥梁的“主动延伸”。这些务实举措,让金融服务超越交易本身,传递着尊重与关怀的温度。
贷款逾期前夜
为企业按下“暂停键”
暮色四合,威海银行羊亭支行灯火通明,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正在进行。
企业贷款即将逾期,会计李女士焦急赶来时,营业时间已过,大额支付系统已关闭,常规流程下资金无法转出。但威海银行没有让“规则”成为终点,支行启动应急机制,紧急申请延时结账,总行运营部高效协同,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客户紧急需求。在特批的延时窗口内,支行员工凭借严谨的操作规程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克服时间压力,精准高效地完成操作,确保企业按时履约,为企业化解了潜在信用风险和经营损失。
这看似寻常的“再等一等”,实则是金融机构对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当流程为需求让步、系统为客户重启,展现的不仅是服务的灵活性,更是“急客户所急”的担当——在企业最需要支撑的时刻,金融服务化作坚实后盾,让“以客户为中心”从理念落地为看得见的行动。
20万养老钱“锁”了
带着“明白纸”和老花镜上门
数字时代,对许多老人而言,一道“密码锁”就可能困住毕生积蓄。
近日,68岁的赵阿姨因多次输错密码造成银行卡锁定,导致20万元到期存单无法支取。更让她焦虑的是,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料,出行极为不便。
威海银行济南分行接到求助后,适老服务预案即刻启动。一副清晰的老花镜,一份图文并茂、字号放大的纸质版业务操作“明白纸”,工作人员没有让老人奔波,而是带着“装备”主动上门。借助视频银行,协助老人完成密码重置业务。担心老人遗忘,工作人员还贴心地用亲切的济南话,为她录制了专属语音操作指南。“以后按这个‘小喇叭’(语音指南)说的弄就行,弄不明白随时打我们电话!”一句承诺,24小时线上咨询专线成为老人随身的“定心丸”。
科技鸿沟,在人性化的服务面前悄然消融。威海银行济南分行充分考虑老年客户的实际困难,以数字化赋能适老服务,多措并举为老年客户排忧解难。
韩国客初遇“支付难”
支行成了“翻译官”
初到中国工作的韩国人朴先生,面对无处不在的移动支付犯了愁。语言不通,习惯不同,让他倍感困扰。无奈之下,他走进威海银行长峰支行寻求帮助。
了解朴先生的窘境后,长峰支行工作人员迅速化身“翻译官”和“向导”。 他们不仅高效地为朴先生开通了手机银行,详细讲解了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等核心功能,更敏锐地捕捉到他长期在华生活的深层需求。长峰支行工作人员主动延伸服务,手把手指导他绑定快捷支付,一步步演示扫码购物。从一脸茫然到成功完成第一笔扫码支付,朴先生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金融服务从来不止于资金流转,更承载着城市的开放与包容。威海银行用“懂需求”的服务,为外籍人士消除了语言与流程的障碍,让他们在陌生环境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这种跨越国界的关怀,不仅提升了服务体验,更让金融机构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传递着一座城市的友善与温度。
威海银行的服务,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传递了人文关怀,生动诠释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承诺。未来,威海银行将坚持“扎根山东 精诚服务”的理念,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每一位客户的信任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