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汇智,共话未来产业培育

2025-08-05 作者: 杨淑栋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李伟 报道
  本报淄博讯 7月28日,淄博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将“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重点议题。企业、政府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路径。
  新能源、低空产业等未来产业,成为本次会议探讨的重点。“希望政府完善示范应用场景配套支持。一是简化氢能项目审批,允许示范工程‘先建后验’,加速项目落地投产。二是通过媒体宣传、行业对接会等形式,向公众和企业普及氢能优势,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市场接受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氢能产业发展,形成示范效应。”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高峰针对氢能产业提出建议。淄博市政协委员、山东宏润空压机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波则关注低空经济:“我建议立足淄博实际,以‘场景驱动、错位发展’为核心战略,明确‘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高地’和‘低空+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区’双定位,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会上审议了《“聚焦科技创新 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建议案(草案)》(简称《建议案(草案)》),聚焦科技创新导向,突出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人才金融要素有力支撑,提出了13条27项具体建议。其中提到,淄博市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按照重点发展优势型产业、加快培育潜力型产业、超前布局前瞻型产业的思路,打造梯次发展的未来产业体系,力争5至10年内在关键细分领域抢滩换道,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
  人才作为支撑未来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成为此次会议的另一焦点。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博朗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建议:“加强数字化人才供给,完善‘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政府助力’的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岗位实训,打造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议案(草案)》在人才支撑方面提出系列举措:实施精准引才策略,建立柔性引才模式,允许高校人才编制挂靠企业,实行“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对绩效优秀者单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渠道;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人才、技术、产业协作,设立“候鸟型”工作站,推广“周末工程师”顾问制,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人才飞地”,推行“研发在外、转化在淄”模式;强化本地人才培养,推行“校企双制”订单培养,联合高校开设未来产业课程。
  淄博市政协主席张延廷表示,他们将根据本次常委会议审议意见,对《建议案(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助力淄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记者 杨淑栋 通讯员 李伟 报道
  本报淄博讯 7月28日,淄博市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召开,将“聚焦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未来产业”作为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重点议题。企业、政府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淄博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路径。
  新能源、低空产业等未来产业,成为本次会议探讨的重点。“希望政府完善示范应用场景配套支持。一是简化氢能项目审批,允许示范工程‘先建后验’,加速项目落地投产。二是通过媒体宣传、行业对接会等形式,向公众和企业普及氢能优势,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市场接受度,吸引更多企业参与氢能产业发展,形成示范效应。”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博安泽特种气体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高峰针对氢能产业提出建议。淄博市政协委员、山东宏润空压机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波则关注低空经济:“我建议立足淄博实际,以‘场景驱动、错位发展’为核心战略,明确‘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高地’和‘低空+传统产业升级示范区’双定位,打造具有淄博特色的低空经济发展路径。”
  会上审议了《“聚焦科技创新 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建议案(草案)》(简称《建议案(草案)》),聚焦科技创新导向,突出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人才金融要素有力支撑,提出了13条27项具体建议。其中提到,淄博市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按照重点发展优势型产业、加快培育潜力型产业、超前布局前瞻型产业的思路,打造梯次发展的未来产业体系,力争5至10年内在关键细分领域抢滩换道,培育一批未来产业新增长点,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型领军企业。
  人才作为支撑未来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成为此次会议的另一焦点。淄博市政协委员、淄博朗达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建议:“加强数字化人才供给,完善‘企业出题、高校答题、政府助力’的机制,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岗位实训,打造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议案(草案)》在人才支撑方面提出系列举措:实施精准引才策略,建立柔性引才模式,允许高校人才编制挂靠企业,实行“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对绩效优秀者单列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申报渠道;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的人才、技术、产业协作,设立“候鸟型”工作站,推广“周末工程师”顾问制,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人才飞地”,推行“研发在外、转化在淄”模式;强化本地人才培养,推行“校企双制”订单培养,联合高校开设未来产业课程。
  淄博市政协主席张延廷表示,他们将根据本次常委会议审议意见,对《建议案(草案)》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决策服务质量,助力淄博加速布局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