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引擎
淄川区巧解政务服务“温度×速度”方程式
2025-08-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刘磊 通讯员 董明月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您好,我们是淄川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现场勘验人员,现对您申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远程视频勘验。”8月1日9点,淄博市淄川区一家刚装修完的小吃店老板正举着手机,屏幕里传来勘验人员清晰的指令。
短短15分钟,从加工区的操作台到储存区的食材架,从消毒柜的运行状态到卫生处理区的垃圾桶分类,勘验人员通过视频连线完成了全流程核查。这样高效便捷的场景,如今在淄川区已成为工作常态。
过去,传统食品经营许可勘验环节多、耗时长、成本高,曾是制约审批效率的一大“堵点”。为打破这一困局,淄川区主动求变,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搭建“云勘验”系统。如今,勘验人员只需通过视频连线,便能实现全流程无死角的远程核查。
今年以来,淄川区为了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扎实落实“拼比看”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持续拓展政府服务深度与广度,让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成果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作为服务企业群众的前沿阵地,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淄川区聚焦“内容、时间、空间”三大方面,以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办事堵点,用精细化的细节优化提升服务质感,全力构建“优质、高效、暖心”的政务服务生态。
在服务内容增值方面,淄川区从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当地组建项目攻坚、帮办代办、志愿服务三支先锋队,为企业群众提供项目会诊、全程代办、适老化服务等特色化服务。今年以来,淄川区已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000余次,通过延时、预约、不打烊及自助服务惠及群众7000余人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除了服务内容的优化,数字化赋能也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关键抓手。淄川区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开发“川智办”智慧大模型,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申报文书“一键生成”,自上线以来服务100余名创业者,生成材料300余份,一次性通过率超99%,办理时效压缩60%以上。
在空间布局上,淄川区同样下足功夫,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着力构建“1530”政务服务圈,以13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前沿阵地,推动1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可办;以446处村居便民服务站和29处社会化合作网点为触角,将高频事项办理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本报淄博讯 “您好,我们是淄川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现场勘验人员,现对您申请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远程视频勘验。”8月1日9点,淄博市淄川区一家刚装修完的小吃店老板正举着手机,屏幕里传来勘验人员清晰的指令。
短短15分钟,从加工区的操作台到储存区的食材架,从消毒柜的运行状态到卫生处理区的垃圾桶分类,勘验人员通过视频连线完成了全流程核查。这样高效便捷的场景,如今在淄川区已成为工作常态。
过去,传统食品经营许可勘验环节多、耗时长、成本高,曾是制约审批效率的一大“堵点”。为打破这一困局,淄川区主动求变,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搭建“云勘验”系统。如今,勘验人员只需通过视频连线,便能实现全流程无死角的远程核查。
今年以来,淄川区为了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又有温度,扎实落实“拼比看”要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持续拓展政府服务深度与广度,让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成果惠及更多企业群众。
作为服务企业群众的前沿阵地,政务服务大厅的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淄川区聚焦“内容、时间、空间”三大方面,以一系列创新举措破解办事堵点,用精细化的细节优化提升服务质感,全力构建“优质、高效、暖心”的政务服务生态。
在服务内容增值方面,淄川区从企业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丰富服务内涵。当地组建项目攻坚、帮办代办、志愿服务三支先锋队,为企业群众提供项目会诊、全程代办、适老化服务等特色化服务。今年以来,淄川区已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000余次,通过延时、预约、不打烊及自助服务惠及群众7000余人次,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
除了服务内容的优化,数字化赋能也成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的关键抓手。淄川区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开发“川智办”智慧大模型,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申报文书“一键生成”,自上线以来服务100余名创业者,生成材料300余份,一次性通过率超99%,办理时效压缩60%以上。
在空间布局上,淄川区同样下足功夫,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着力构建“1530”政务服务圈,以13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为前沿阵地,推动10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可办;以446处村居便民服务站和29处社会化合作网点为触角,将高频事项办理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政务服务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