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水平规则之钥启未来之门
青岛盛会架设全球 “标准金桥”
2025-07-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浮山湾畔海风轻拂,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7月9日,2025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物品编码组织等全球顶尖的国际、区域、国家标准组织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的380余名中外嘉宾共聚一堂,围绕“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当下全球关注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热点话题,探讨共谋高质量发展良策,凝聚全球标准化发展共识。
历经八年淬炼,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从初创平台跃升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盛赞的“国际标准化领域旗舰会议”。从2017年聚焦智慧城市,到如今锚定高质量发展,这场全球首创的高端盛会不仅触摸着世界发展的脉动,更实现了从“全球参与”到“全球认可”的华丽蜕变,成为凝聚共识、扩大对外开放、以标准联通促进产业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国际物品编码组织主席雷诺德·巴布艾特在会场感慨:“青岛搭建了绝佳的合作平台,我们需要共同制定国际标准以助力全球发展。”此番心声,正是青岛以标准化为媒介,完成从规则遵循者到规则塑造者转身的最佳注脚。
大会现场激荡着前沿思想的浪潮。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乔·库布斯表示,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已进入关键攻坚期,“我们正为整个AI生态系统构建标准框架,涵盖安全防护、数据质量等核心命题”。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弗洛里安·斯皮特尔则预言,标准将超越传统文本形态,进化为“可被机器执行、实现人机即时互动的智能规则”。
在平行分会场的热烈研讨中,标准之力正深度催化产业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手持激光笔,在布满数据图表的屏幕上圈出关键瓶颈:“虽然全球‘双碳’相关标准已超2800项,但系统化程度不足制约着实施效能。”他揭示的赛道正是全球竞争新高地——当经济发展模式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转向“能源技术依赖型”,“互联互通的标准体系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面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开出标准药方:“围绕算力、数据、算法、生态、人才五大要素构建治理框架,是护航产业发展的关键。”
黄海潮涌,见证着“青岛标准”的全球征程。大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标准化合作青岛倡议》的签署激起阵阵掌声,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标准协同路线图正式铺展。中国国家标准外文版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探索游戏中文版同步亮相——这座曾以家电保鲜标准革新全球厨房、以高铁标准驰骋异国大地的海滨城市,此刻正以“标准金桥”架设者的姿态,向世界递交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答卷。
作为东道主,青岛向世界展示了标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样本”。数据显示,青岛市有关单位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7个,占全省45%,居计划单列市首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66项,占全省70%以上,国家标准3800余项,参与度达18%,占全省1/5;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5类98项,数量和类别均居全国城市前列,为标准化改革贡献了青岛智慧。9年来,青岛市围绕标准国际化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1个中心,成功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3个高端平台,有效构建标准化发展政策等6个工作举措体系,在全国城市中第2个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政府规章。
青岛市将充分发挥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高端合作交流平台的赋能作用,持续加强标准引领,聚焦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以标准引领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以标准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标准供给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超前标准研究培育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完善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更加有力标准技术支撑。
浮山湾畔海风轻拂,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7月9日,2025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在青岛举行,来自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物品编码组织等全球顶尖的国际、区域、国家标准组织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的380余名中外嘉宾共聚一堂,围绕“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就当下全球关注的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热点话题,探讨共谋高质量发展良策,凝聚全球标准化发展共识。
历经八年淬炼,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已从初创平台跃升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盛赞的“国际标准化领域旗舰会议”。从2017年聚焦智慧城市,到如今锚定高质量发展,这场全球首创的高端盛会不仅触摸着世界发展的脉动,更实现了从“全球参与”到“全球认可”的华丽蜕变,成为凝聚共识、扩大对外开放、以标准联通促进产业技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国际物品编码组织主席雷诺德·巴布艾特在会场感慨:“青岛搭建了绝佳的合作平台,我们需要共同制定国际标准以助力全球发展。”此番心声,正是青岛以标准化为媒介,完成从规则遵循者到规则塑造者转身的最佳注脚。
大会现场激荡着前沿思想的浪潮。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乔·库布斯表示,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已进入关键攻坚期,“我们正为整个AI生态系统构建标准框架,涵盖安全防护、数据质量等核心命题”。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专家弗洛里安·斯皮特尔则预言,标准将超越传统文本形态,进化为“可被机器执行、实现人机即时互动的智能规则”。
在平行分会场的热烈研讨中,标准之力正深度催化产业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手持激光笔,在布满数据图表的屏幕上圈出关键瓶颈:“虽然全球‘双碳’相关标准已超2800项,但系统化程度不足制约着实施效能。”他揭示的赛道正是全球竞争新高地——当经济发展模式从“能源资源依赖型”转向“能源技术依赖型”,“互联互通的标准体系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面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杨旭东开出标准药方:“围绕算力、数据、算法、生态、人才五大要素构建治理框架,是护航产业发展的关键。”
黄海潮涌,见证着“青岛标准”的全球征程。大会期间,《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标准化合作青岛倡议》的签署激起阵阵掌声,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标准协同路线图正式铺展。中国国家标准外文版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探索游戏中文版同步亮相——这座曾以家电保鲜标准革新全球厨房、以高铁标准驰骋异国大地的海滨城市,此刻正以“标准金桥”架设者的姿态,向世界递交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答卷。
作为东道主,青岛向世界展示了标准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样本”。数据显示,青岛市有关单位承担国际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7个,占全省45%,居计划单列市首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66项,占全省70%以上,国家标准3800余项,参与度达18%,占全省1/5;开展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5类98项,数量和类别均居全国城市前列,为标准化改革贡献了青岛智慧。9年来,青岛市围绕标准国际化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1个中心,成功打造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3个高端平台,有效构建标准化发展政策等6个工作举措体系,在全国城市中第2个出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政府规章。
青岛市将充分发挥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等高端合作交流平台的赋能作用,持续加强标准引领,聚焦青岛市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以标准引领消费市场提质扩容,以标准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标准供给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以超前标准研究培育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完善重点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高水平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提供更加有力标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