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月份,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1.7亿元,居泰安各县(市、区)首位
肥城:“五张清单”激活“智慧制造”新动能
2025-07-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洪涛 曹儒峰 纪宗玉
肖明媛 马园臻
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肥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以“五张清单”为抓手,全力达成“企业做大培强、项目提速突破、产业协同发展”目标,走出一条具有肥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肥城市汶阳镇的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线正在智能化系统的精准调控下高效运转。
“这是我们搭建的智能化生产协同管理平台。”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纪涛指着实时跳动的数据介绍,“120多台生产设备、300多套传感器的全连接,数据采集覆盖率达100%,工厂整体运营效率提升40%。”
这份转型成效,来自肥城创新的“重点企业指标分析清单”精准帮扶。肥城对产值合计占工业总量82%的50家企业,实施市领导提级包保,建立精准帮扶体系。瑞泰新材料羟丙甲纤维素制造智能工厂成功申报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
“我们像建立‘企业健康档案’一样,对重点企业生产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对其中13家递进培育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精准培育,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做大、质量做优。”肥城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峰表示。
今年以来,肥城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调研,创新建立“重点企业指标分析、重点技改项目、数转智改项目、供应链协同、重点小微企业”五张清单,抓好企业梯次培育,让政策阳光精准滴灌、让转型动能梯度释放,推动工业经济向“智造”跃升。
走进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零碳智慧管控中心,仿佛置身于钢铁巨擘的“数字心脏”。每分钟,这里能生成、监测48万个核心数据,巨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恰似传统钢企跳动的“数字生命线”。
该管控中心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用能、物流等“九位一体”的数字化管控,其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提升68%,设备利用率提升31%,运营成本下降47%。
更令人瞩目的是,企业开发的“石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施数转智改项目280个,固碳减排钢化联产技术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展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肥城市围绕数字工厂、智能制造、5G融合应用等7个方向,构建起“金字塔型”数转智改项目库。
塔尖布局5个亿元级标杆项目,塔身部署10个数字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塔基则聚焦15个“短平快”转型项目。这套梯度培育体系预计将带动企业自动化率突破60%,能源成本下降45%,原材料损耗降低15%,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质的飞跃。
在肥城市老城街道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开展锂电池安全带电破碎回收一体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政府提供全链条服务,让我们心无旁骛搞创新。”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氮气保护带电破碎技术”,攻克了锂电池热失控安全难题,为行业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获得多项专利。
这正是肥城市“小微企业清单”机制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重点小微企业清单,完善升规纳统潜力企业发现机制,通过多维数据比对分析,精准锁定70家高成长性小微企业,按照成熟度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培育,不断壮大工业经济经营主体数量,为工业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五张清单环环相扣,形成了“监测-诊断-服务-提升”的完整闭环。如今,从锂电新材料的智能化生产到钢铁巨擎的数字化转型,从“晨星工厂”的星星之火到“数字领航”企业的示范引领,肥城正以“五张清单”为笔,描绘出一幅“数实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壮美画卷。
政府从管理者转型为“工业医生”,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肥城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日前,山东省发布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和进步明显的县(市、区)表扬名单,肥城上榜。
数据显示,1—5月份,肥城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1.7亿元,居泰安各县(市、区)首位。福宽生物、康桥新材料等30家企业增势强劲,新增产值15.3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
肖明媛 马园臻
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肥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工业经济“头号工程”,以“五张清单”为抓手,全力达成“企业做大培强、项目提速突破、产业协同发展”目标,走出一条具有肥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肥城市汶阳镇的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线正在智能化系统的精准调控下高效运转。
“这是我们搭建的智能化生产协同管理平台。”泰安瑞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纪涛指着实时跳动的数据介绍,“120多台生产设备、300多套传感器的全连接,数据采集覆盖率达100%,工厂整体运营效率提升40%。”
这份转型成效,来自肥城创新的“重点企业指标分析清单”精准帮扶。肥城对产值合计占工业总量82%的50家企业,实施市领导提级包保,建立精准帮扶体系。瑞泰新材料羟丙甲纤维素制造智能工厂成功申报先进级(省级)智能工厂。
“我们像建立‘企业健康档案’一样,对重点企业生产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对其中13家递进培育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精准培育,推动工业经济规模做大、质量做优。”肥城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峰表示。
今年以来,肥城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调研,创新建立“重点企业指标分析、重点技改项目、数转智改项目、供应链协同、重点小微企业”五张清单,抓好企业梯次培育,让政策阳光精准滴灌、让转型动能梯度释放,推动工业经济向“智造”跃升。
走进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零碳智慧管控中心,仿佛置身于钢铁巨擘的“数字心脏”。每分钟,这里能生成、监测48万个核心数据,巨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恰似传统钢企跳动的“数字生命线”。
该管控中心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用能、物流等“九位一体”的数字化管控,其成效显著,生产效率提升68%,设备利用率提升31%,运营成本下降47%。
更令人瞩目的是,企业开发的“石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实施数转智改项目280个,固碳减排钢化联产技术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展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
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肥城市围绕数字工厂、智能制造、5G融合应用等7个方向,构建起“金字塔型”数转智改项目库。
塔尖布局5个亿元级标杆项目,塔身部署10个数字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塔基则聚焦15个“短平快”转型项目。这套梯度培育体系预计将带动企业自动化率突破60%,能源成本下降45%,原材料损耗降低15%,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质的飞跃。
在肥城市老城街道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开展锂电池安全带电破碎回收一体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政府提供全链条服务,让我们心无旁骛搞创新。”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氮气保护带电破碎技术”,攻克了锂电池热失控安全难题,为行业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获得多项专利。
这正是肥城市“小微企业清单”机制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重点小微企业清单,完善升规纳统潜力企业发现机制,通过多维数据比对分析,精准锁定70家高成长性小微企业,按照成熟度开展“一企一策”精准培育,不断壮大工业经济经营主体数量,为工业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五张清单环环相扣,形成了“监测-诊断-服务-提升”的完整闭环。如今,从锂电新材料的智能化生产到钢铁巨擎的数字化转型,从“晨星工厂”的星星之火到“数字领航”企业的示范引领,肥城正以“五张清单”为笔,描绘出一幅“数实融合”的新型工业化壮美画卷。
政府从管理者转型为“工业医生”,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肥城传统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共同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日前,山东省发布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和进步明显的县(市、区)表扬名单,肥城上榜。
数据显示,1—5月份,肥城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71.7亿元,居泰安各县(市、区)首位。福宽生物、康桥新材料等30家企业增势强劲,新增产值15.3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