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一次号看俩大夫得“双处方”
青岛探索“临床+公卫”联合诊治新模式
2025-07-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联合门诊内,临床医师徐光勇(左一)和公卫医师王春辉(右一)正在联合坐诊。
|
□ 本报记者 黄 鑫
本报通讯员 孙梅娜
6月26日上午,在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肝病联合门诊里,35岁的乙肝患者孙女士正在接受一场特殊的诊疗。
现场,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一科主任医师温子荣为她制订了抗病毒治疗方案。一旁,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春辉根据她的检测结果和生活行为方式,为她制订了专属疫苗接种方案,并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两位医生同时坐诊为孙女士治疗。这种“临床医师+公卫医师联合门诊”的创新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传染病防治“各自为战”的局面。
创设“临床+公卫”联合门诊
行医20余年,温子荣早已成为肝病治疗领域的行家里手,最近他却遇到了个难题:“看诊的患者不仅需要治疗方案,更关心日常生活中的防护细节。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掌握的疾病预防最新专业知识确实有限,加上临床往往很忙,无法面面俱到地回应患者关于单病防护的疑问。”
这一困境正在被“双医师联合门诊”模式破解。今年,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市北区疾控中心会商,共同创设“临床医师+公卫医师联合门诊”。双医师联合坐诊,患者挂一次号,可以收到“双处方”:专业临床医师开具临床处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依托专用处方库开具涵盖饮食营养、运动计划和家庭防护措施的健康处方,必要时还可开具疫苗处方。“以前要打多个电话、跑多个地方才能问得清的疾病防护知识和疫苗最新动态,现在一次就诊就全搞定了,全程在一个门诊里,隐私信息也得到了保护。”孙女士对这种新模式赞不绝口。
今年4月起,感染与免疫专业、肝病专业联合门诊相继在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诊。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高志棣介绍,健康处方开具属于免费项目,公卫医师经过自愿报名培训,办理多点执业后即可与临床医生协作坐诊。目前坐诊的公卫医师有十位,皆为中级及以上职称,当月20日前会确定下月的联合坐诊医师名单及班次。
公卫医师报名坐诊,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嵌入”诊疗全流程,自运行以来,患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目前数据显示,当前单个联合门诊日均门诊量20-30人,其中感染与免疫专业联合门诊量环比增长51%。
双医师下,既治病又治“心”
高志棣表示,除了能获取最新、最个性化的防护知识,可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也是联合门诊受欢迎的间接原因。
38岁的慢性乙肝患者薛女士刚刚结束哺乳期。成功实现母婴阻断的她,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在生活中将乙肝传染给1岁的女儿。“每次抱孩子都提心吊胆,虽然按时吃药复查,但心里这根弦始终绷着。”薛女士的焦虑,被坐诊的公卫医师王春辉敏锐捕捉。
“母婴阻断都成功了,日常防护更不是问题。”王春辉说。接下来,他不仅详细讲解了家庭防护要点,还询问了孩子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告知要对孩子定期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判定其是否已建立自身免疫。有了权威专家的指导和科普,在联合门诊的诊室里,薛女士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这样的场景在联合门诊已成常态。记者了解到,很多传染病患者虽然重视治疗,但对日常防护却知之甚少,对疾病传染性和传播方式的相关疑问,患者和家属往往羞于开口。
“传染病患者来门诊治疗时,常常有家属陪同,联合门诊能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用专业知识及时给予回应,给患者和家属注射一剂‘强心针’。”王春辉表示,公卫医师是科研数据、政策指南的精准传播者,借助联合门诊作为宣教地点,健康宣教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传染病患者和家属既得到了专业的回答,又接受了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满意度显著提升。
联合门诊中,未病先防的普惠性理念走入特定人群,真正显现出人文关怀的医学底色。
打破“临床和公卫平行线”
这种创新的联合门诊模式,让公共卫生管理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近了。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临床和公卫就像两条平行线,医生开药治疗,疾控专注筛查,信息壁垒导致患者随访率低、管理困难。”
如今,通过数据、技术、平台的“三共享”,这种割裂局面正逐渐被打破。“在联合门诊,公卫医师可以实时调阅患者的诊疗信息,优化调整健康管理方案,定期随访更加精准了;回到疾控中心时,我们会将门诊遇到的经典案例或有代表性的信息作统一汇报和分享,开展疾控工作也更方便了。”王春辉表示。
此外,依托联合门诊,疾控系统健康处方库的动态更新也有了“抓手”。“每个经典病例都会成为我们更新健康处方库的素材。”王春辉介绍,遇到特殊病例时,公卫和临床医师会现场讨论,将共识意见及时反馈至处方库,结合定期核查,确保防治方案的时效性。健康处方库不断更新,地区健康素养日渐提升。
作为全国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最多的省份,山东省近年来通过多项举措,着力破解传染病防控“医防分离”难题,为群众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性、全方位健康服务,202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同比下降13.98%。联合门诊作为山东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医院提供临床平台、疾控注入防控方案,区域化公共卫生管理实现关口前移。
但创新并未止步。记者了解到,目前从联合门诊获取的信息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交互。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联合门诊将推进对数据实时共享、服务范围扩展的系统性更新,打造更智能的健康服务闭环,实现健康服务的真正一体化。
本报通讯员 孙梅娜
6月26日上午,在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肝病联合门诊里,35岁的乙肝患者孙女士正在接受一场特殊的诊疗。
现场,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肝病一科主任医师温子荣为她制订了抗病毒治疗方案。一旁,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春辉根据她的检测结果和生活行为方式,为她制订了专属疫苗接种方案,并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两位医生同时坐诊为孙女士治疗。这种“临床医师+公卫医师联合门诊”的创新模式,正在改变传统传染病防治“各自为战”的局面。
创设“临床+公卫”联合门诊
行医20余年,温子荣早已成为肝病治疗领域的行家里手,最近他却遇到了个难题:“看诊的患者不仅需要治疗方案,更关心日常生活中的防护细节。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掌握的疾病预防最新专业知识确实有限,加上临床往往很忙,无法面面俱到地回应患者关于单病防护的疑问。”
这一困境正在被“双医师联合门诊”模式破解。今年,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与市北区疾控中心会商,共同创设“临床医师+公卫医师联合门诊”。双医师联合坐诊,患者挂一次号,可以收到“双处方”:专业临床医师开具临床处方,公共卫生执业医师依托专用处方库开具涵盖饮食营养、运动计划和家庭防护措施的健康处方,必要时还可开具疫苗处方。“以前要打多个电话、跑多个地方才能问得清的疾病防护知识和疫苗最新动态,现在一次就诊就全搞定了,全程在一个门诊里,隐私信息也得到了保护。”孙女士对这种新模式赞不绝口。
今年4月起,感染与免疫专业、肝病专业联合门诊相继在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开诊。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院长高志棣介绍,健康处方开具属于免费项目,公卫医师经过自愿报名培训,办理多点执业后即可与临床医生协作坐诊。目前坐诊的公卫医师有十位,皆为中级及以上职称,当月20日前会确定下月的联合坐诊医师名单及班次。
公卫医师报名坐诊,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嵌入”诊疗全流程,自运行以来,患者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目前数据显示,当前单个联合门诊日均门诊量20-30人,其中感染与免疫专业联合门诊量环比增长51%。
双医师下,既治病又治“心”
高志棣表示,除了能获取最新、最个性化的防护知识,可以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疏导,也是联合门诊受欢迎的间接原因。
38岁的慢性乙肝患者薛女士刚刚结束哺乳期。成功实现母婴阻断的她,最担心的就是会不会在生活中将乙肝传染给1岁的女儿。“每次抱孩子都提心吊胆,虽然按时吃药复查,但心里这根弦始终绷着。”薛女士的焦虑,被坐诊的公卫医师王春辉敏锐捕捉。
“母婴阻断都成功了,日常防护更不是问题。”王春辉说。接下来,他不仅详细讲解了家庭防护要点,还询问了孩子的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告知要对孩子定期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判定其是否已建立自身免疫。有了权威专家的指导和科普,在联合门诊的诊室里,薛女士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这样的场景在联合门诊已成常态。记者了解到,很多传染病患者虽然重视治疗,但对日常防护却知之甚少,对疾病传染性和传播方式的相关疑问,患者和家属往往羞于开口。
“传染病患者来门诊治疗时,常常有家属陪同,联合门诊能观察他们的心理状态,并用专业知识及时给予回应,给患者和家属注射一剂‘强心针’。”王春辉表示,公卫医师是科研数据、政策指南的精准传播者,借助联合门诊作为宣教地点,健康宣教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传染病患者和家属既得到了专业的回答,又接受了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满意度显著提升。
联合门诊中,未病先防的普惠性理念走入特定人群,真正显现出人文关怀的医学底色。
打破“临床和公卫平行线”
这种创新的联合门诊模式,让公共卫生管理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更近了。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临床和公卫就像两条平行线,医生开药治疗,疾控专注筛查,信息壁垒导致患者随访率低、管理困难。”
如今,通过数据、技术、平台的“三共享”,这种割裂局面正逐渐被打破。“在联合门诊,公卫医师可以实时调阅患者的诊疗信息,优化调整健康管理方案,定期随访更加精准了;回到疾控中心时,我们会将门诊遇到的经典案例或有代表性的信息作统一汇报和分享,开展疾控工作也更方便了。”王春辉表示。
此外,依托联合门诊,疾控系统健康处方库的动态更新也有了“抓手”。“每个经典病例都会成为我们更新健康处方库的素材。”王春辉介绍,遇到特殊病例时,公卫和临床医师会现场讨论,将共识意见及时反馈至处方库,结合定期核查,确保防治方案的时效性。健康处方库不断更新,地区健康素养日渐提升。
作为全国传染病防控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最多的省份,山东省近年来通过多项举措,着力破解传染病防控“医防分离”难题,为群众提供“防治结合”的连续性、全方位健康服务,2024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同比下降13.98%。联合门诊作为山东医防协同医防融合试点的创新模式之一,通过医院提供临床平台、疾控注入防控方案,区域化公共卫生管理实现关口前移。
但创新并未止步。记者了解到,目前从联合门诊获取的信息仍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交互。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联合门诊将推进对数据实时共享、服务范围扩展的系统性更新,打造更智能的健康服务闭环,实现健康服务的真正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