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守文化之正 创设计之新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加强艺术学科人才培养

2025-06-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艺为主,艺、工、文、交叉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学院。面对新时代文化创新需求与艺术学科转型趋势,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优势,提出“艺工并重、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三融合、四协同、五维并举”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根脉意识、跨界创新能力和实践执行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三融合:设计思维的激发创新
  强化德艺融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场景课程思政育人。强化艺科融合,将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融入设计教育全环节,引导利用人工智能和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艺文融合,开设涵盖齐鲁文化、龙山文化、非遗等内容的特色课程,开展主题文化的设计创新与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协同:艺术创新力的深度孵化
  强化校际协同,依托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联盟与多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优势互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企协同,与中建八局等龙头企业建立3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校地协同,依托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与团队,面向地方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构建校赛协同,将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提升设计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维并举:艺术人格的全面养成
  深化思政育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实施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推动实践育人,聚力打造产教融合、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劳动教育等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新文化育人,实施文化塑院工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育人格局,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立足服务育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的资源保障体系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以文化根脉为锚点、跨界融合为路径、实践创生为检验,重塑艺术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一是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国家级奖励125项、省部级奖励500余项;二是教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先后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课题,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三是成果示范引领作用突出,被省内外10余所高校广泛借鉴应用。为全国艺术院校提供了一条“守文化之正、创设计之新”的特色路径。
(陈淑飞)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现已发展成为以艺为主,艺、工、文、交叉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优势学院。面对新时代文化创新需求与艺术学科转型趋势,学院立足学科特色与优势,提出“艺工并重、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三融合、四协同、五维并举”模式,致力于培养兼具文化根脉意识、跨界创新能力和实践执行力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三融合:设计思维的激发创新
  强化德艺融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场景课程思政育人。强化艺科融合,将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融入设计教育全环节,引导利用人工智能和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艺文融合,开设涵盖齐鲁文化、龙山文化、非遗等内容的特色课程,开展主题文化的设计创新与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协同:艺术创新力的深度孵化
  强化校际协同,依托山东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联盟与多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优势互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校企协同,与中建八局等龙头企业建立30余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校地协同,依托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与团队,面向地方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构建校赛协同,将教学与学科竞赛有机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和创业热情,提升设计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维并举:艺术人格的全面养成
  深化思政育人,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实施导师育人能力提升工程,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推动实践育人,聚力打造产教融合、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劳动教育等实践育人平台,构建实践育人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新文化育人,实施文化塑院工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育人格局,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立足服务育人,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全方位的资源保障体系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以文化根脉为锚点、跨界融合为路径、实践创生为检验,重塑艺术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一是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国家级奖励125项、省部级奖励500余项;二是教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先后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研究课题,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三是成果示范引领作用突出,被省内外10余所高校广泛借鉴应用。为全国艺术院校提供了一条“守文化之正、创设计之新”的特色路径。
(陈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