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瑞智能“硬底气”从何而来?
东平县把知识产权捧在“掌心”,护航企业聚力向“新”
2025-06-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周文广
6月16日,走进东平经济开发区,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新生产车间里,机械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调试着即将下线的专利产品。“这是为美的空调供应商生产的60条立式旋压生产线,生产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每条生产线可由原来的16人缩减到4人,两到三年即可收回新设备成本。”公司总经理刘德勇介绍。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拥有20余项专利、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的公司,两年前还只是一家占地800平方米、年营收仅600万元的小企业。
“以前申请发明专利,光审查环节就得等近两年,市场早就被竞品抢占了。”回忆起2023年初的困境,刘德勇感慨万千。当时虽有创新热情,却因专利申请周期长、授权率低制约了发展。
关键时刻,东平县知识产权精准服务活动为企业送来了定制化的政策大礼包。
“针对企业最迫切的时间焦虑,我们第一时间推荐其纳入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备案名单。通过提前介入专利撰写、优化申报材料等保姆式服务,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22个月压缩至最短2个月零9天。”东平县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侯召臣说。
在培育创新能力方面,泰安市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揭榜挂帅项目成为企业的“育苗床”。“政府部门牵线搭桥,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团队共同攻关,针对客户反馈的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开展定向研发,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东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宪鲲说,为让企业轻装上阵,在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政策驿站,定期开展专利优先审查、费用减缴等政策培训。2024年,企业仅专利申请及维护成本就节省了2万余元。
依托快速授权的专利优势,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实现了产能规模、产品结构和技术壁垒的“三重跨越”。厂房面积从800平方米扩建至近9000平方米,新建4条智能化生产线,2024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较2023年增长233%;2025年截至4月底,营收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订单排到了下半年,新建的厂房都快不够用了。”刘德勇指着窗外正在施工的二期工程说,专利带来的市场认可,让企业扩产的底气更足了。
“专利就是我们的护城河,别人想模仿都难。下一步,我们将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攻关智能装备领域核心技术,依托PCT专利申请开拓泰国、印度等海外市场。”刘德勇眼中满是希望。
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成功是东平县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2024年,东平县知识产权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2件,同比增长94.59%,创历史最高水平;高价值发明专利67件,同比增长28.85%,培育出6个“专利导航”项目和5个高价值专利培育揭榜挂帅项目;创建专利密集型产品企业3家、数据知识产权企业1家。
东平县还聚焦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开展“知产变资产”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2024年,促成1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287.56万元,累计融资4.4亿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政府+园区+机构”三方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转。东平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经济开发区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入园惠企”活动20余次,服务企业100余家次,帮助解决专利布局、侵权纠纷等难题10个。
“我们把知识产权捧在‘掌心’,启动专利倍增计划,以培育50件以上高价值专利为目标,着力将知识产权实力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标签。”东平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衍东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举措,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全面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的全新格局。
本报通讯员 周文广
6月16日,走进东平经济开发区,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新生产车间里,机械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调试着即将下线的专利产品。“这是为美的空调供应商生产的60条立式旋压生产线,生产效率可大幅度提高,每条生产线可由原来的16人缩减到4人,两到三年即可收回新设备成本。”公司总经理刘德勇介绍。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拥有20余项专利、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的公司,两年前还只是一家占地800平方米、年营收仅600万元的小企业。
“以前申请发明专利,光审查环节就得等近两年,市场早就被竞品抢占了。”回忆起2023年初的困境,刘德勇感慨万千。当时虽有创新热情,却因专利申请周期长、授权率低制约了发展。
关键时刻,东平县知识产权精准服务活动为企业送来了定制化的政策大礼包。
“针对企业最迫切的时间焦虑,我们第一时间推荐其纳入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备案名单。通过提前介入专利撰写、优化申报材料等保姆式服务,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周期从平均22个月压缩至最短2个月零9天。”东平县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侯召臣说。
在培育创新能力方面,泰安市专利导航和高价值专利培育揭榜挂帅项目成为企业的“育苗床”。“政府部门牵线搭桥,邀请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团队共同攻关,针对客户反馈的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开展定向研发,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东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孟宪鲲说,为让企业轻装上阵,在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政策驿站,定期开展专利优先审查、费用减缴等政策培训。2024年,企业仅专利申请及维护成本就节省了2万余元。
依托快速授权的专利优势,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实现了产能规模、产品结构和技术壁垒的“三重跨越”。厂房面积从800平方米扩建至近9000平方米,新建4条智能化生产线,2024年营收突破2000万元,较2023年增长233%;2025年截至4月底,营收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订单排到了下半年,新建的厂房都快不够用了。”刘德勇指着窗外正在施工的二期工程说,专利带来的市场认可,让企业扩产的底气更足了。
“专利就是我们的护城河,别人想模仿都难。下一步,我们将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基地,攻关智能装备领域核心技术,依托PCT专利申请开拓泰国、印度等海外市场。”刘德勇眼中满是希望。
泰安市勇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成功是东平县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2024年,东平县知识产权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2件,同比增长94.59%,创历史最高水平;高价值发明专利67件,同比增长28.85%,培育出6个“专利导航”项目和5个高价值专利培育揭榜挂帅项目;创建专利密集型产品企业3家、数据知识产权企业1家。
东平县还聚焦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开展“知产变资产”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深度融合。2024年,促成1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287.56万元,累计融资4.4亿元。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政府+园区+机构”三方联动机制的有效运转。东平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县经济开发区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入园惠企”活动20余次,服务企业100余家次,帮助解决专利布局、侵权纠纷等难题10个。
“我们把知识产权捧在‘掌心’,启动专利倍增计划,以培育50件以上高价值专利为目标,着力将知识产权实力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新标签。”东平县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宋衍东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举措,持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全面构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的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