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销号,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

泰山之巅到海子河畔,绿色融入发展血脉

2025-06-20 作者: 王洪涛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杨玉洁

  巍巍泰山脚下,悠悠天平湖畔,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候鸟翩跹”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泰安市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笔,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为墨,在碧水、净土、蓝天保卫战中精准发力,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图景。
  天平湖畔,昔日沿湖畜禽养殖散户“搬家”,排污口整治“清源”,生态修复“织绿”;如今碧波荡漾,48种典型鱼类、19种大型底栖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天鹅、骨顶鸡等珍稀候鸟翩然而至,成为市民亲水亲绿的“网红打卡地”。泰安以“一湖一策”为支点,撬动全域水环境治理——城区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加速推进,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工程累计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267公里,宁阳、肥城等4县(市)实现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质”,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47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升级改造;4家化工园区全面推广“环保管家”;3339个行政村完成治理任务;818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销号”,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流动的风景线”。
  在泰山石膏有限公司车间里,脱硫石膏、磷石膏废渣经智能化生产线“点石成金”,化作一摞摞纸面石膏板。泰安以工业固废循环利用为突破口,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从试点迈向示范:泰山石膏有限公司每年将1500万吨工业副产石膏、60万吨废纸变废为宝,与燃煤电厂、磷化工企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链条,其“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选国家“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市13个生活领域521个“无废细胞”获评估认定,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织密防线,农业化肥农药用量双减,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绿色生机。
  泰安的天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蓝”——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31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清零,钢铁、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覆盖”,重污染天气应急、臭氧污染防治、散煤治理等“十大攻坚”靶向发力,70项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从一企一策到一域一策,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泰安以“绣花功夫”织密大气污染防治网,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标配”。
  从泰山之巅到海子河畔,从工业园区到城市街巷,泰安的绿色实践已融入发展血脉:生态修复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循环经济让工业废渣“点石成金”,清洁能源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下一步,泰安将锚定“双碳”目标,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在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让生态红利成为民生福祉的最大增量。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杨玉洁

  巍巍泰山脚下,悠悠天平湖畔,一幅“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候鸟翩跹”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泰安市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笔,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为墨,在碧水、净土、蓝天保卫战中精准发力,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图景。
  天平湖畔,昔日沿湖畜禽养殖散户“搬家”,排污口整治“清源”,生态修复“织绿”;如今碧波荡漾,48种典型鱼类、19种大型底栖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天鹅、骨顶鸡等珍稀候鸟翩然而至,成为市民亲水亲绿的“网红打卡地”。泰安以“一湖一策”为支点,撬动全域水环境治理——城区水环境“一张网”建设加速推进,城市排水“两清零、一提标”工程累计改造市政雨污合流管网267公里,宁阳、肥城等4县(市)实现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7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质”,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47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升级改造;4家化工园区全面推广“环保管家”;3339个行政村完成治理任务;818个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销号”,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流动的风景线”。
  在泰山石膏有限公司车间里,脱硫石膏、磷石膏废渣经智能化生产线“点石成金”,化作一摞摞纸面石膏板。泰安以工业固废循环利用为突破口,推动“无废城市”建设从试点迈向示范:泰山石膏有限公司每年将1500万吨工业副产石膏、60万吨废纸变废为宝,与燃煤电厂、磷化工企业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链条,其“建材行业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无废模式”入选国家“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市13个生活领域521个“无废细胞”获评估认定,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织密防线,农业化肥农药用量双减,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绿色生机。
  泰安的天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蓝”——PM2.5平均浓度降至3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31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清零,钢铁、水泥、焦化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覆盖”,重污染天气应急、臭氧污染防治、散煤治理等“十大攻坚”靶向发力,70项重点任务清单化管理。从一企一策到一域一策,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泰安以“绣花功夫”织密大气污染防治网,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标配”。
  从泰山之巅到海子河畔,从工业园区到城市街巷,泰安的绿色实践已融入发展血脉:生态修复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循环经济让工业废渣“点石成金”,清洁能源让传统产业脱胎换骨。下一步,泰安将锚定“双碳”目标,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在生态保护修复、绿色低碳转型、环境治理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让生态红利成为民生福祉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