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养结合与康复医学领域数十年深耕与创新

枣庄承办全国康复医学盛会

2025-06-20 作者: 吴荣欣 孟令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李政 郭悦丰

  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分会主办、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立第二医院、枣庄市老年病医院、枣庄市康复医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康复医疗机构高级管理者培训班”暨枣庄市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将在枣庄举行。
  这场聚焦康复医学发展的行业盛会,为何选择枣庄?其背后,是枣庄在医养结合与康复医学领域数十年深耕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以精神卫生、医养康复、康复医学为主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早在1996年便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在当地率先建设老年康复中心,开展医养结合业务,成为国内首批实现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医疗机构。
  服务对象锁定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患者,以及养老机构转介的患病老人、患慢性病但达不到综合医院收住条件的患者——这一精准定位,让中心从起步便紧扣“刚需”。
  2013年,医院在全省率先推出“一院多区”发展模式,组建五个医养结合分支机构,并持续推进康复全院化建设,将特色康复技术深度植入各医养康复分中心,提供“医康养护”一体化的全流程服务,满足群众就近养老、就近医疗、就近康复的期盼。
  2015年,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2020年在新城院区成立康复医学中心,引进多款高端智能康复设备,高标准规划设置了康复病房、中医康复治疗区、现代康复治疗区、高压氧治疗区以及水疗区等,设置脑病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亚专科群。
  2023年,医院锚定运动康复专科建设,与枣庄市体育局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第二家市级体育医院,开展脊柱康复、足踝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体态康复等工作。医院运动康复项目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一批体卫融合示范项目、山东省体卫融合年度优秀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业务走在了全省前列。
  2024年8月,医院加挂枣庄市老年病医院、枣庄市康复医院牌子,正式开启了崭新的医、康、养战略发展格局,形成了“以老年康复为基础,智能康复为引领,运动康复、脑病康复、骨科康复、重症康复、儿童康复、精神康复为特色”的康复模式。康复医学成为继精神卫生、医养结合业务之后的第三大业务,并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些实践成果,让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等荣誉,“一院多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康养护综合体模式以及体卫融合康复服务模式被全省推广,成为行业标杆。
  在多年实践中,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服务模式、管理方法、发展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可借鉴的经验体系。
  服务模式上,从建科初期单一的“全托型”,逐步拓展为“医康养护一体化”“社区嵌入康护指导”“大数据健康促进”和“智慧型服务”四种模式,覆盖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养老、康复需求。
  管理机制上,医院在全省率先通过PPP模式和全面托管模式组建多家医康养服务联合体,将医联体工作从医疗服务延伸至康复医疗、养老护理。
  技术融合上,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成立医学心理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医学心理中心在全省率先开设失智病房(痴呆病房),开展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医学中心则融合高压氧治疗、针灸推拿、艾灸、水疗等10余项中西医结合技术,实践探索精准康复治疗全院化。此外,医院还在全省医养结合机构中率先开设医养结合HDU病房(重症康复病房)和安宁疗护病房,创新性地将康复医学与重症医学、精神医学、老年医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对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覆盖,填补了医康养领域服务空白。
  在医养结合与康复医学领域的深耕与创新,正是医院承办此次康复医学盛会的底气所在。正如大会所倡导的“创新驱动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枣庄的实践,将为行业提供一份可参考、可复制的答卷。
  □ 本报记者 吴荣欣 孟令洋
  本报通讯员 李政 郭悦丰

  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分会主办、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枣庄市立第二医院、枣庄市老年病医院、枣庄市康复医院)承办的“第十三届康复医疗机构高级管理者培训班”暨枣庄市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将在枣庄举行。
  这场聚焦康复医学发展的行业盛会,为何选择枣庄?其背后,是枣庄在医养结合与康复医学领域数十年深耕积累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作为以精神卫生、医养康复、康复医学为主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早在1996年便敏锐捕捉社会需求,在当地率先建设老年康复中心,开展医养结合业务,成为国内首批实现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的医疗机构。
  服务对象锁定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患者,以及养老机构转介的患病老人、患慢性病但达不到综合医院收住条件的患者——这一精准定位,让中心从起步便紧扣“刚需”。
  2013年,医院在全省率先推出“一院多区”发展模式,组建五个医养结合分支机构,并持续推进康复全院化建设,将特色康复技术深度植入各医养康复分中心,提供“医康养护”一体化的全流程服务,满足群众就近养老、就近医疗、就近康复的期盼。
  2015年,医院成立康复医学科,2020年在新城院区成立康复医学中心,引进多款高端智能康复设备,高标准规划设置了康复病房、中医康复治疗区、现代康复治疗区、高压氧治疗区以及水疗区等,设置脑病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等亚专科群。
  2023年,医院锚定运动康复专科建设,与枣庄市体育局联合成立了山东省第二家市级体育医院,开展脊柱康复、足踝康复、运动损伤康复、体态康复等工作。医院运动康复项目先后获得山东省第一批体卫融合示范项目、山东省体卫融合年度优秀试点项目,运动康复业务走在了全省前列。
  2024年8月,医院加挂枣庄市老年病医院、枣庄市康复医院牌子,正式开启了崭新的医、康、养战略发展格局,形成了“以老年康复为基础,智能康复为引领,运动康复、脑病康复、骨科康复、重症康复、儿童康复、精神康复为特色”的康复模式。康复医学成为继精神卫生、医养结合业务之后的第三大业务,并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些实践成果,让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单位”等荣誉,“一院多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医康养护综合体模式以及体卫融合康复服务模式被全省推广,成为行业标杆。
  在多年实践中,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在服务模式、管理方法、发展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可借鉴的经验体系。
  服务模式上,从建科初期单一的“全托型”,逐步拓展为“医康养护一体化”“社区嵌入康护指导”“大数据健康促进”和“智慧型服务”四种模式,覆盖不同层次患者的医疗、养老、康复需求。
  管理机制上,医院在全省率先通过PPP模式和全面托管模式组建多家医康养服务联合体,将医联体工作从医疗服务延伸至康复医疗、养老护理。
  技术融合上,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成立医学心理中心、康复医学中心。医学心理中心在全省率先开设失智病房(痴呆病房),开展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生活能力训练等;康复医学中心则融合高压氧治疗、针灸推拿、艾灸、水疗等10余项中西医结合技术,实践探索精准康复治疗全院化。此外,医院还在全省医养结合机构中率先开设医养结合HDU病房(重症康复病房)和安宁疗护病房,创新性地将康复医学与重症医学、精神医学、老年医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对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覆盖,填补了医康养领域服务空白。
  在医养结合与康复医学领域的深耕与创新,正是医院承办此次康复医学盛会的底气所在。正如大会所倡导的“创新驱动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枣庄的实践,将为行业提供一份可参考、可复制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