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路梆子新编历史剧《荐官记》首演
2025-05-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陈 瑞
“青史人物百家评,悲歌一曲留人间……”前不久,由滨州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创排的大型东路梆子新编历史剧《荐官记》首演。
这场演出是东路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推出的原创大戏。从历史上的繁荣、沉寂,到近几年的挖掘、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巧妙融合现代戏剧元素,全方位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东路梆子,也叫“山东吼”“东路讴”,属于梆子声腔系统,至今已流传300多年。“清代中叶以后,东路梆子在鲁东北多地取得长足发展,常与横笛梆子(今河北梆子)班社同台演出。”据山东省戏曲理论家、作曲家高鼎介绍,为加以区分,当时人们把活跃在济南以西及西北的横笛梆子叫作西路梆子,把流布于济南以东的这一支称为东路梆子。
《荐官记》以东汉安帝年间为背景,讲述寒儒王密求官、为官、失官、悔官人生历程,紧扣廉政主题,是一部具有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特色的“清官戏”;剧情充满张力,引人入胜,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还有现实教育意义。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东路梆子的艺术特色。
《荐官记》导演陈胜介绍,排演这部戏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以戏化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二是以戏育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认识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三是以戏传艺,培养一批优秀的东路梆子艺术人才,创作一批优秀的东路梆子艺术作品。
“周康演关公,我三天不上工”“豁上今天不赶市,也要先看梆子戏”……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形象描述了东路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盛局面。据阳信县洋湖乡西肖家村老艺人讲,20世纪50年代末,村里尚有东路梆子演出人员30多人,常演《双锁山》《破洪州》等20多出剧目。
作为历史上东路梆子演出较活跃的区域之一,阳信县较早开始了对这一剧种的挖掘与保护。“从2007年起,就着手整理东路梆子老艺人口述资料。2016年,阳信县非遗中心成立开展专项研究,以原阳信县艺术团为班底从事东路梆子演出活动。”中心负责人封波介绍,县里还推动“以师带徒”,聘请戏曲名家、当地老艺人定期对青年演员进行教学、培训,拓宽了东路梆子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同时,探索人才引进“特事特办”机制,与相关艺术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为剧种体系化传承和地方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注入内生动力。
《荐官记》的成功首演为阳信的文化舞台增添了亮色,也为东路梆子艺术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东路梆子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剧目和演出形式走进观众视野,在新时代舞台上熠熠生辉。
本报通讯员 陈 瑞
“青史人物百家评,悲歌一曲留人间……”前不久,由滨州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研究中心创排的大型东路梆子新编历史剧《荐官记》首演。
这场演出是东路梆子近半个世纪以来首次推出的原创大戏。从历史上的繁荣、沉寂,到近几年的挖掘、保护,重新走入大众视野。巧妙融合现代戏剧元素,全方位为观众呈现了一场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东路梆子,也叫“山东吼”“东路讴”,属于梆子声腔系统,至今已流传300多年。“清代中叶以后,东路梆子在鲁东北多地取得长足发展,常与横笛梆子(今河北梆子)班社同台演出。”据山东省戏曲理论家、作曲家高鼎介绍,为加以区分,当时人们把活跃在济南以西及西北的横笛梆子叫作西路梆子,把流布于济南以东的这一支称为东路梆子。
《荐官记》以东汉安帝年间为背景,讲述寒儒王密求官、为官、失官、悔官人生历程,紧扣廉政主题,是一部具有优秀传统廉政文化特色的“清官戏”;剧情充满张力,引人入胜,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还有现实教育意义。在音乐、唱腔、表演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东路梆子的艺术特色。
《荐官记》导演陈胜介绍,排演这部戏有以下几个目的:一是以戏化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自觉做到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二是以戏育人,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认识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三是以戏传艺,培养一批优秀的东路梆子艺术人才,创作一批优秀的东路梆子艺术作品。
“周康演关公,我三天不上工”“豁上今天不赶市,也要先看梆子戏”……这些民间流传的说法,形象描述了东路梆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繁盛局面。据阳信县洋湖乡西肖家村老艺人讲,20世纪50年代末,村里尚有东路梆子演出人员30多人,常演《双锁山》《破洪州》等20多出剧目。
作为历史上东路梆子演出较活跃的区域之一,阳信县较早开始了对这一剧种的挖掘与保护。“从2007年起,就着手整理东路梆子老艺人口述资料。2016年,阳信县非遗中心成立开展专项研究,以原阳信县艺术团为班底从事东路梆子演出活动。”中心负责人封波介绍,县里还推动“以师带徒”,聘请戏曲名家、当地老艺人定期对青年演员进行教学、培训,拓宽了东路梆子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同时,探索人才引进“特事特办”机制,与相关艺术院校开展联合培养,为剧种体系化传承和地方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注入内生动力。
《荐官记》的成功首演为阳信的文化舞台增添了亮色,也为东路梆子艺术的传承发展注入新活力。未来,东路梆子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剧目和演出形式走进观众视野,在新时代舞台上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