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行政壁垒,探索跨村联建乡村振兴新路径
长清区99个联合党委释放“乘数效应”
2025-04-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斌
本报通讯员 石瑶 刘书圣
4月21日,走进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大刘村的七彩农业种植基地,村民刘绍菊一边将沾着露珠的树莓苗裹着土团栽入田垄中,一边用脚小心地压实泥土。“以前自己干,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联合党委种树莓,年底分红加打工收入,能多挣1万多块钱。”她笑着说。
以大刘联合党委“两菌一菜”为代表的“致富经”,正是长清区以“跨村联建”破题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面对村庄“多、小、散、弱”的现实情况,长清区创新推行“跨村联建”模式,将536个行政村整合为99个联合党委,打破行政壁垒,一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和基层治理服务等工作,带动片区内村庄产业联兴、治理联抓、服务联管,激活发展动能。
发展“破圈”,选好“领头雁”是关键。张兆健是双泉镇贾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3年被选任为双泉镇后园联合党委书记。“起初各村各有算盘,开会常‘冷场’。”张兆健说。为此,他带着班子成员挨村挨家走访,组织“片区要发展,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最终统一思想,依托第一书记资源引进佳沃数字蓝莓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带动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何让联合党委“转”起来?长清区出台《联合党委实体化运行工作规范》,明确集中办公、定期会商等机制。归德街道翟庄联合党委每月组织“幸福圆桌会”,村“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每月开展一轮跨村入户走访,覆盖联系5342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件,办理民事诉求60余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长清区以联合党委为纽带,整合资源、统筹布局,让分散的村庄攥指成拳。在张夏街道金庄联合党委的农业特色种植园里,14个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过去各村种菜‘单打独斗’,卖不上价。现在统一品种、品牌,配套建设冷库、初加工厂房,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仓储加工、营销包装于一体的农业特色种植园,带动14个村年增收48万元。”张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蕾介绍。
乡村振兴,治理是保障。长清区以党建联建推动服务下沉,构建“一村有需、联村支援”新格局。在孝里街道孝兴家园第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15分钟服务圈”成了村民的暖心站。联合党委组织各村党员、热心村民等300余人组建峰山红等4支志愿队,擦亮“孝心水饺”“银龄先锋”等服务品牌,自2023年5月联合党委成立以来,累计服务700余人次,解决就业、纠纷等难题320余件。
着眼民生需求、群众期盼,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痛点等,长清区推动成立跨村联建村民议事厅、矛盾调解室、书记茶摊等阵地87个,畅通群众反映诉求、参与决策、加强监督等渠道。制定联建区域内统一实行的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及兑换办法,推动党员群众在参加本村党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片区自治……变“单兵突进”为“集团作战”,长清区的“跨村联建”正释放出“乘数效应”。
本报通讯员 石瑶 刘书圣
4月21日,走进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大刘村的七彩农业种植基地,村民刘绍菊一边将沾着露珠的树莓苗裹着土团栽入田垄中,一边用脚小心地压实泥土。“以前自己干,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跟着联合党委种树莓,年底分红加打工收入,能多挣1万多块钱。”她笑着说。
以大刘联合党委“两菌一菜”为代表的“致富经”,正是长清区以“跨村联建”破题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面对村庄“多、小、散、弱”的现实情况,长清区创新推行“跨村联建”模式,将536个行政村整合为99个联合党委,打破行政壁垒,一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和基层治理服务等工作,带动片区内村庄产业联兴、治理联抓、服务联管,激活发展动能。
发展“破圈”,选好“领头雁”是关键。张兆健是双泉镇贾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23年被选任为双泉镇后园联合党委书记。“起初各村各有算盘,开会常‘冷场’。”张兆健说。为此,他带着班子成员挨村挨家走访,组织“片区要发展,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最终统一思想,依托第一书记资源引进佳沃数字蓝莓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带动3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何让联合党委“转”起来?长清区出台《联合党委实体化运行工作规范》,明确集中办公、定期会商等机制。归德街道翟庄联合党委每月组织“幸福圆桌会”,村“两委”干部、党员、网格员每月开展一轮跨村入户走访,覆盖联系5342人,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件,办理民事诉求60余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长清区以联合党委为纽带,整合资源、统筹布局,让分散的村庄攥指成拳。在张夏街道金庄联合党委的农业特色种植园里,14个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过去各村种菜‘单打独斗’,卖不上价。现在统一品种、品牌,配套建设冷库、初加工厂房,打造集特色种植、采摘体验、仓储加工、营销包装于一体的农业特色种植园,带动14个村年增收48万元。”张夏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徐蕾介绍。
乡村振兴,治理是保障。长清区以党建联建推动服务下沉,构建“一村有需、联村支援”新格局。在孝里街道孝兴家园第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15分钟服务圈”成了村民的暖心站。联合党委组织各村党员、热心村民等300余人组建峰山红等4支志愿队,擦亮“孝心水饺”“银龄先锋”等服务品牌,自2023年5月联合党委成立以来,累计服务700余人次,解决就业、纠纷等难题320余件。
着眼民生需求、群众期盼,聚焦乡村治理的重点、难点、痛点等,长清区推动成立跨村联建村民议事厅、矛盾调解室、书记茶摊等阵地87个,畅通群众反映诉求、参与决策、加强监督等渠道。制定联建区域内统一实行的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及兑换办法,推动党员群众在参加本村党组织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片区自治……变“单兵突进”为“集团作战”,长清区的“跨村联建”正释放出“乘数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