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一”风波中,外卖战激荡新变局

运力资源之争背后,是京东与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的角力

2025-04-24 作者: 张瑞雪 刘姝彤 王瑛琪 来源: 大众日报
  □ 大众新闻记者 张瑞雪 刘姝彤 王瑛琪 刘祯周
  大厂又“隔空开战”了。
  4月21日,京东发表声明称,某竞对平台于近期再玩“二选一”游戏,强制兼职骑手放弃京东秒送订单,如有违反,将遭封杀。
  当日,美团亦快速反应,再次辟谣并无强制“二选一”行为,称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约束外卖骑手的接单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风波的前几日,美团已有过关于“二选一”的辟谣。
  事实上,自京东于今年2月正式进入外卖赛道后,短短两月余,京东、美团两方已有数次“交火”。本次“口水仗”的焦点直指外卖行业的角逐核心——以全职、兼职骑手构成的运力资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商大厂在即时零售领域竞争激烈,现在就是你来打我的正面战场,我就深入你的腹地。”
“二选一”罗生门下的骑手抉择
  平台强制骑手“二选一”在事实层面究竟是否存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美团全职骑手杜继亮跑单两年有余,他介绍,美团骑手分多种模式,如专送、众包、乐跑等,各模式的派单形式、数量与福利待遇存在差别。他认为,“二选一”主要涉及乐跑、众包等模式中的兼职骑手,他们与平台关系相对松散,无专门站点管理,仅有“骑士长”一类角色兼职管理。洛龙区有15-20组乐跑小队。
  “据我了解,因为队员的跑单数据直接关系到‘骑士长’的收入,所以可能有些骑士小队私下会有自己的规定,要求美团、京东只跑一头,但官方层面是不存在‘二选一’的。”杜继亮说。
  在他看来,“管不过来”可能是美团这类巨头平台基于体量的管理难题,但平台若以“不知情”脱责也难以令公众信服,“总部管不过来,但肯定会知道这个情况。”
  上海君悦(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勇解释,从法律层面看,如果平台对驿站队长有直接控制权,且其行为源于平台的指示,抑或驿站队长的“二选一”获得平台流量倾斜或经济补贴,则可推定平台与驿站队长共谋。在有意联络、经济利益共享的情况下,平台应承担连带责任,否则仅能认定为个体侵权行为,由驿站队长承担责任。
  夏杰(化名)是济南一家通信公司员工,年前注册为达达骑手,平时下班后兼职接单,订单来自美团、京东秒送、饿了么等多平台。他说,成为骑手后未曾被要求“二选一”,“只要单量充足,我有单子接就行,骑手左右不了太多。”
  尽管美团、京东两方在官方层面都未强制骑手“二选一”,但实际上,自京东“搅局”外卖赛道后,两平台间的跳槽、流动正在持续发生。
  骑手们的共识是:薪酬待遇是最关键因素。因此,许诺缴纳社保、配送单价高的京东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项。杜继亮透露,他所在的站点约有100名骑手,目前已有约20人提交了离职申请,离职后大概率流入京东。
  杜继亮将骑手们的“出走”归因于美团订单单量下降、单价下调、配送时间缩短、保险费提高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已久,在京东日前声明中亦被当作“软肋”细数。“没有什么解决和优化”让杜继亮感到失望,他也开始进入离职倒计时。
  但转战京东,是否就是理想选项?有骑手表示,目前已入职京东秒送一个多月,收入确实比其他两个平台高出不少。但亦有骑手抱怨,目前京东一单仅七八毛,收入并不高,并且“好单全在全职和小队手里,众包大厅白板一片”。
竞逐即时零售,两巨头为何“急了眼”
  业内分析人士张丘明(化名)告诉记者,本次交锋,双方已触及行业核心资源,焦点在于对“人”的抢夺——既是在抢骑手,也是在抢用户。“外卖行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骑手将线上订单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才是一个完整的履约链条。”换言之,如果运力资源流失,平台履约能力下降,用户的流失是可以预见的。
  张丘明认为,京东入局外卖,并将矛头对准美团,并非没有“前因”。近年来,电商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尤其是抖音电商的加速崛起,令京东面临“老对手”和“新玩家”的双重压力。
  与此同时,美团大举进入即时零售领域,以“美团闪购”品牌打破了京东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安全感。从数据来看,美团闪购日均单量已达1800万单,并通过与海尔、联想等品牌合作,强化大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的即时配送能力,试图打破京东的3C家电优势。
  “现在在美团上,药物、手机、家电等各种品类都可以买到,这就相当于深入京东‘腹地’了。”张丘明解释,“京东的优势在于自有物流,现在美团号称‘30分钟送万物’,这让京东比较被动。”因此,外卖成为京东布局“即时零售生态圈”的关键落子。
  而在另一位电商资深人士赵孟(化名)看来,京东更像一条“鲶鱼”,“之前的格局比较固化,如果不是京东这条鲶鱼搅局,美团可能不会很快给骑手缴社保。”
  4月15日,京东宣称自家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活跃骑手超130万人。赵孟认为,京东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较好战果,是因为“外卖行业有自身痛点,京东不过提供了补足选项”。京东通过全职骑手缴纳社保、商家0佣金、品质餐饮等手段,提高骑手、商家、消费者多主体的权益,能够倒逼整体行业环境改善。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浩然亦持有相似观点,他认为,京东提出的“品质餐饮”,可能会带动外卖行业整体高端化、精细化,对外卖链条上各方主体均能带来正向效应。

关键在于破解“平台中心主义”
  尽管京东外卖在本次风波中收获了不少流量与好感,但社交平台亦有吐槽的声音。例如,4月22日中午,京东系统后台暂时故障,用户下单超1小时无人接单。事后,京东及时道歉并给出赔偿方案。
  此外,没有独立App,难找外卖入口;专业客服团队人员不足,处理问题稍显吃力;餐品细节无法在京东后台设置……种种问题,显现出京东外卖在进入市场初期的控制力、服务力尚有欠缺。
  赵孟认为,上述问题是阶段性问题,将在优化中解决。胡浩然则有另一重担忧:“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的补贴,未来会不会通过压缩商家利润空间和骑手待遇、抬高商品价格等方式转嫁?”他认为,成长为“另一个美团”,不应是京东外卖的未来方向。
  胡浩然还提出,长期来看,当京东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美团、京东、饿了么三方分据的局面将削弱规模效应,用户被分流,每家的成本都会抬升。当三家实现新的均衡,拉高的成本也有转嫁消费者的风险。
  胡浩然认为,应对上述可能性的较好方式是引入政府的调节作用。政府应当鼓励竞争,放低准入门槛,适度介入,以保证外卖市场能够实现持续、动态的优化。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不断引入鲶鱼,保证市场活水”,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避免“无效内卷”及市场的大幅波动。
  在本次“二选一”风波中,骑手与平台的意愿、实际执行状况存在较多错位与误读,骑手与平台的对话机制显见失灵。对此,胡浩然建议,政府或工会应当发挥引导对话的桥梁作用。
  张勇认为,处理外卖行业中多方利益的纠葛,关键在于破解“平台中心主义”,因此建立多方治理机制显得尤其重要。未来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类似委员会的地位、成员类别、运营机制等,完善配套制度,实现有效平衡平台效益、骑手利益及社会责任的目的。
  □ 大众新闻记者 张瑞雪 刘姝彤 王瑛琪 刘祯周
  大厂又“隔空开战”了。
  4月21日,京东发表声明称,某竞对平台于近期再玩“二选一”游戏,强制兼职骑手放弃京东秒送订单,如有违反,将遭封杀。
  当日,美团亦快速反应,再次辟谣并无强制“二选一”行为,称没有任何平台有动力、有能力约束外卖骑手的接单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风波的前几日,美团已有过关于“二选一”的辟谣。
  事实上,自京东于今年2月正式进入外卖赛道后,短短两月余,京东、美团两方已有数次“交火”。本次“口水仗”的焦点直指外卖行业的角逐核心——以全职、兼职骑手构成的运力资源。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商大厂在即时零售领域竞争激烈,现在就是你来打我的正面战场,我就深入你的腹地。”
“二选一”罗生门下的骑手抉择
  平台强制骑手“二选一”在事实层面究竟是否存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美团全职骑手杜继亮跑单两年有余,他介绍,美团骑手分多种模式,如专送、众包、乐跑等,各模式的派单形式、数量与福利待遇存在差别。他认为,“二选一”主要涉及乐跑、众包等模式中的兼职骑手,他们与平台关系相对松散,无专门站点管理,仅有“骑士长”一类角色兼职管理。洛龙区有15-20组乐跑小队。
  “据我了解,因为队员的跑单数据直接关系到‘骑士长’的收入,所以可能有些骑士小队私下会有自己的规定,要求美团、京东只跑一头,但官方层面是不存在‘二选一’的。”杜继亮说。
  在他看来,“管不过来”可能是美团这类巨头平台基于体量的管理难题,但平台若以“不知情”脱责也难以令公众信服,“总部管不过来,但肯定会知道这个情况。”
  上海君悦(合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勇解释,从法律层面看,如果平台对驿站队长有直接控制权,且其行为源于平台的指示,抑或驿站队长的“二选一”获得平台流量倾斜或经济补贴,则可推定平台与驿站队长共谋。在有意联络、经济利益共享的情况下,平台应承担连带责任,否则仅能认定为个体侵权行为,由驿站队长承担责任。
  夏杰(化名)是济南一家通信公司员工,年前注册为达达骑手,平时下班后兼职接单,订单来自美团、京东秒送、饿了么等多平台。他说,成为骑手后未曾被要求“二选一”,“只要单量充足,我有单子接就行,骑手左右不了太多。”
  尽管美团、京东两方在官方层面都未强制骑手“二选一”,但实际上,自京东“搅局”外卖赛道后,两平台间的跳槽、流动正在持续发生。
  骑手们的共识是:薪酬待遇是最关键因素。因此,许诺缴纳社保、配送单价高的京东成为更具吸引力的选项。杜继亮透露,他所在的站点约有100名骑手,目前已有约20人提交了离职申请,离职后大概率流入京东。
  杜继亮将骑手们的“出走”归因于美团订单单量下降、单价下调、配送时间缩短、保险费提高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已久,在京东日前声明中亦被当作“软肋”细数。“没有什么解决和优化”让杜继亮感到失望,他也开始进入离职倒计时。
  但转战京东,是否就是理想选项?有骑手表示,目前已入职京东秒送一个多月,收入确实比其他两个平台高出不少。但亦有骑手抱怨,目前京东一单仅七八毛,收入并不高,并且“好单全在全职和小队手里,众包大厅白板一片”。
竞逐即时零售,两巨头为何“急了眼”
  业内分析人士张丘明(化名)告诉记者,本次交锋,双方已触及行业核心资源,焦点在于对“人”的抢夺——既是在抢骑手,也是在抢用户。“外卖行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骑手将线上订单交付到消费者手中,才是一个完整的履约链条。”换言之,如果运力资源流失,平台履约能力下降,用户的流失是可以预见的。
  张丘明认为,京东入局外卖,并将矛头对准美团,并非没有“前因”。近年来,电商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尤其是抖音电商的加速崛起,令京东面临“老对手”和“新玩家”的双重压力。
  与此同时,美团大举进入即时零售领域,以“美团闪购”品牌打破了京东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安全感。从数据来看,美团闪购日均单量已达1800万单,并通过与海尔、联想等品牌合作,强化大家电等高客单价品类的即时配送能力,试图打破京东的3C家电优势。
  “现在在美团上,药物、手机、家电等各种品类都可以买到,这就相当于深入京东‘腹地’了。”张丘明解释,“京东的优势在于自有物流,现在美团号称‘30分钟送万物’,这让京东比较被动。”因此,外卖成为京东布局“即时零售生态圈”的关键落子。
  而在另一位电商资深人士赵孟(化名)看来,京东更像一条“鲶鱼”,“之前的格局比较固化,如果不是京东这条鲶鱼搅局,美团可能不会很快给骑手缴社保。”
  4月15日,京东宣称自家订单量将超过500万单,活跃骑手超130万人。赵孟认为,京东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取得较好战果,是因为“外卖行业有自身痛点,京东不过提供了补足选项”。京东通过全职骑手缴纳社保、商家0佣金、品质餐饮等手段,提高骑手、商家、消费者多主体的权益,能够倒逼整体行业环境改善。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胡浩然亦持有相似观点,他认为,京东提出的“品质餐饮”,可能会带动外卖行业整体高端化、精细化,对外卖链条上各方主体均能带来正向效应。

关键在于破解“平台中心主义”
  尽管京东外卖在本次风波中收获了不少流量与好感,但社交平台亦有吐槽的声音。例如,4月22日中午,京东系统后台暂时故障,用户下单超1小时无人接单。事后,京东及时道歉并给出赔偿方案。
  此外,没有独立App,难找外卖入口;专业客服团队人员不足,处理问题稍显吃力;餐品细节无法在京东后台设置……种种问题,显现出京东外卖在进入市场初期的控制力、服务力尚有欠缺。
  赵孟认为,上述问题是阶段性问题,将在优化中解决。胡浩然则有另一重担忧:“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的补贴,未来会不会通过压缩商家利润空间和骑手待遇、抬高商品价格等方式转嫁?”他认为,成长为“另一个美团”,不应是京东外卖的未来方向。
  胡浩然还提出,长期来看,当京东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后,美团、京东、饿了么三方分据的局面将削弱规模效应,用户被分流,每家的成本都会抬升。当三家实现新的均衡,拉高的成本也有转嫁消费者的风险。
  胡浩然认为,应对上述可能性的较好方式是引入政府的调节作用。政府应当鼓励竞争,放低准入门槛,适度介入,以保证外卖市场能够实现持续、动态的优化。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不断引入鲶鱼,保证市场活水”,同时政府应引导企业避免“无效内卷”及市场的大幅波动。
  在本次“二选一”风波中,骑手与平台的意愿、实际执行状况存在较多错位与误读,骑手与平台的对话机制显见失灵。对此,胡浩然建议,政府或工会应当发挥引导对话的桥梁作用。
  张勇认为,处理外卖行业中多方利益的纠葛,关键在于破解“平台中心主义”,因此建立多方治理机制显得尤其重要。未来可以通过立法明确类似委员会的地位、成员类别、运营机制等,完善配套制度,实现有效平衡平台效益、骑手利益及社会责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