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4-10 作者: 姜斌 来源: 大众日报
  □记 者 姜斌
   通讯员 孔浩 李普青 报道
  本报济南讯 4月2日,2025年济南市春季“村晚”暨莱芜文旅嘉年华在莲花山景区启幕。活动以“自然、文旅、非遗、生活”为主线,通过艺术展演、非遗体验、消费市集等形式,展现莱芜区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莱芜区坐拥泰山余脉与汶水清音,九龙大峡谷、雪野湖等景点串联起“古色、绿色、红色、金色”全域旅游画卷。开幕式上,黑峪村“半亩花田”品牌推介成为关注焦点,数百亩花卉示范区年产值突破380万元,带动24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2.3万元。“我们以青山为墨、繁花为笔,既要守护生态底色,更要激活共富成色。”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曹琳琳说。
  “泉民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活动站,济南市群众文化品牌“泉民大舞台”LOGO正式发布。该品牌通过“四季村晚”“文艺志愿走基层”等活动,搭建全民参与的文化矩阵。近年来,莱芜区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今年3个村入选省级示范点,数量居全市之首。
  国家级非遗莱芜梆子以现代编曲演绎《大文化大中国》,非遗市集内焦枣茶香气氤氲,鱼拓技艺再现“水中丹青”……活动现场,3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这背后是莱芜区对非遗项目的守正创新,目前该区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228项,居济南之首。2022年以来,全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1195次,覆盖学生4万余人,建成非遗研学基地8处。活动中,“莱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授牌。“我们既要守住老手艺,更要闯出新路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景斌说。
  莱芜区还联合百家旅行社推出“云涧石语·谧静归真”等4条春季线路,发放10万元文旅消费券,联动景区、酒店推出满减优惠,预计带动消费超60万元。
  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翼,莱芜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该区共培育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0个A级旅游景区,房干村更是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记 者 姜斌
   通讯员 孔浩 李普青 报道
  本报济南讯 4月2日,2025年济南市春季“村晚”暨莱芜文旅嘉年华在莲花山景区启幕。活动以“自然、文旅、非遗、生活”为主线,通过艺术展演、非遗体验、消费市集等形式,展现莱芜区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莱芜区坐拥泰山余脉与汶水清音,九龙大峡谷、雪野湖等景点串联起“古色、绿色、红色、金色”全域旅游画卷。开幕式上,黑峪村“半亩花田”品牌推介成为关注焦点,数百亩花卉示范区年产值突破380万元,带动24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2.3万元。“我们以青山为墨、繁花为笔,既要守护生态底色,更要激活共富成色。”莱芜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曹琳琳说。
  “泉民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活动站,济南市群众文化品牌“泉民大舞台”LOGO正式发布。该品牌通过“四季村晚”“文艺志愿走基层”等活动,搭建全民参与的文化矩阵。近年来,莱芜区常态化开展“四季村晚”,今年3个村入选省级示范点,数量居全市之首。
  国家级非遗莱芜梆子以现代编曲演绎《大文化大中国》,非遗市集内焦枣茶香气氤氲,鱼拓技艺再现“水中丹青”……活动现场,3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这背后是莱芜区对非遗项目的守正创新,目前该区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计228项,居济南之首。2022年以来,全区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1195次,覆盖学生4万余人,建成非遗研学基地8处。活动中,“莱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授牌。“我们既要守住老手艺,更要闯出新路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景斌说。
  莱芜区还联合百家旅行社推出“云涧石语·谧静归真”等4条春季线路,发放10万元文旅消费券,联动景区、酒店推出满减优惠,预计带动消费超60万元。
  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翼,莱芜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目前,该区共培育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0个A级旅游景区,房干村更是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